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片500余亩的山林,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巧马镇生态护林员韦正贵重复走了近四年。
贵州省湄潭县鱼泉街道办事处土塘村生态护林员陈力之的“宝库”是1万多亩公益林区,他的目标是把林子看好,把林下经济搞好,吸引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就业。
……
在黔山秀水间,遍布着一个个坚定守卫美丽家园的身影。近年来,贵州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并行,开展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改革试点工作,让一山一水、一树一木均有人守护。
为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两不误,贵州于2016年正式开始聘用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生态护林员,着重为因病、因残和因学致贫的家庭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截至2020年,贵州生态护林员规模已达17.25万人。按照每个生态护林员一年1万元收入能实现3个贫困人口脱贫的标准计算,贵州生态护林员政策已带动51.7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除了建立生态护林员队伍,贵州还于2021年发布了总林长令,推动林长制全面实行。早在2020年,贵州省已印发《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意见》,通过全面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不断增加森林蓄积量和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目前,贵州已在全省范围内实行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建立健全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形成了党政领导挂帅,部门参与共管、共建、共治的林业改革发展新格局。
与护林员用脚步画出绿色发展“曲线”不一样,活跃在乌江、赤水等水域的河湖卫士们则用一次次的巡河清污诉说着对母亲河的热爱。
贵州省河湖名录内河湖共计4697条(个),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增加,河湖水域空间受到挤压、河湖水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坏。
从2009年起,贵州省内八大流域开始推行河长制,自2017年起全面推行河长制,同时对社会公开招募省级民间河长,协助政府河长工作。由省河长办颁发聘书与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证书,持证上岗开展河湖保护工作。
张美明是铜仁市万山区高楼坪乡龙溪河大树林河段河长,每逢汛期来临,他就到河岸检查河道的水位情况。张美明的日常工作是巡河、清理河道上的垃圾漂浮物及排污口,并将河道情况及时汇报给上级河长。
“我从2017年开始接触河流环境保护,从此走上了巡河护河爱河的道路。”南明河民间河长周余庆说,自贵阳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相关工作以来,河道边脏乱差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截至2020年底,贵州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从省到村的五级河长制,首创从省到乡四级“双总河长”,独创省级领导人人当河长,全省4697条河流设河长22755名,实现江河湖库河湖长制全覆盖,并分级招募11220名民间河湖义务监督员。( 罗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