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福建寿宁:“六大员”改革激发乡村振兴一线活力

2021-07-09 13:07:30 来源:中国改革报 

福建寿宁县探索推进农村“六大员”选用机制改革,有效破解农村“六大员”队伍中存在的懒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等问题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丁 南

□ 许 斌

乡村农民技术员、综治协管员、计划生育管理员、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公共卫生员、文化协管员等“六大员”,是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福建省寿宁县,随着近年来村级管理服务精细化要求增多,农村“六大员”逐渐从原先的6个增加到23个。由于这些领取财政补贴人员的人权、财权在县直部门,出现“承担管事职能的乡村组织没权管人,出钱选聘的县直部门管不到人”问题。如何让“六大员”在乡村治理中发挥应有作用?记者近日到寿宁县委改革办进行了采访。

理顺五项问题

寿宁县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寿宁县从理顺机制入手,探索推进农村“六大员”选用机制改革,减员增效,有效破解了农村“六大员”队伍中存在的懒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等问题,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振兴一线活力。

改“县直聘”为“乡村聘”,理顺“人归谁管”的问题。将分散在19个县直部门的“六大员”选聘权统一下放乡镇,通过公开报名、面试竞聘等,重建“六大员”队伍,将“县聘、乡管、村用”转变为“乡聘、村用、县备案”。同时,由村“两委”直接负责“六大员”考核工作,不称职者将被调整或解聘,形成了工作倒逼机制。

改“分散岗”为“合并岗”,理顺“员如何减”的问题。按照“一人多岗、一员多职,同类归并、减员增效”的总体目标要求,根据乡村实际,整合职责、业务相近的岗位,将分散的“小岗”整合成7个或9个“大岗”,规定1000人以下的村只能设“六大员”5名~7名、1000人至3000人的村只能设7名~9名、3000人以上的村只能设9名~11名,严格控制“六大员”数量。

改“部门发”为“乡镇发”,理顺“钱谁来分”的问题。过去,补贴费按“帮谁干活谁给钱”的方式,由县直部门直接转到相应人员账户上,“六大员”也往往自认为是“部门的人”,对村“两委”转办或交办的工作“不买账”。为加强“财权”的管理,将由县直部门分头发放的“六大员”岗位补助,改由县财政统一核拨、乡镇统筹发放,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使乡镇真正有了管人的“财权”,实现了乡、村更好地“管人、选人和用人”。

改“单独干”为“统筹干”,理顺“事怎么做”的问题。“六大员”工作改由村“两委”统一安排,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参与村里的一些日常事务(如开会、迎检、防疫、防汛、人居环境整治等),分担了村“两委”部分工作任务。

改“终身制”为“动态管”,理顺“任期时限”的问题。将“六大员”由村“两委”指定、未规定任期,改为公开选聘、按时“换届”。过去很多“六大员”往往将岗位视为“私人财产”,若非其主动“让”出,一般很难调整。重新选聘后,实施动态管理,推动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倒逼机制。

取得三大成效

据介绍,寿宁县推行“六大员”选用工作机制改革后,改革成效明显,基层力量得到加强,工作执行力得到提高,干事氛围更加浓厚。

基层组织“有腿”了。对乡镇来说,掌握了“财权”“人事权”,“六大员”成为乡镇的“千里眼”“顺风耳”,可以帮助其适时掌握村里动态。对村里来说,掌握了“六大员”的日常考核权,对“六大员”是否称职、是否需要调整、是否发展为党员、是否作为后备村干培养等,拥有话语权,可以将其作为村“两委”的补充力量使用。比如,龟洋村“两委”只有4名班子成员,在村22名党员平均年龄高达68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单靠这些人很难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该村将“六大员”与村“两委”成员一并纳入24小时值班人员后,有效解决了力量不足问题。

工作落实“给力”了。新选聘的“六大员”全部在岗在职,镇村特别是基层所站对上级部署的任务,可以直接根据岗位找人,并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做到“一竿子到底”,工作质量明显提高。比如,龟洋村将“评星”(即参加一次村“两委”组织的活动评一颗星)纳入“六大员”年终考评,得星少就可能被通报或解聘。由于担心经济和“面子”受损,“六大员”工作更加卖力,一些履职不到位的人员甚至主动提出“让贤”。

队伍结构“优化”了。农村“六大员”直接参与村“两委”事务,能够跟乡镇甚至县直部门“对上话”,成了村里“管公家事的人”,政治和经济待遇明显提高。特别是干得好还有机会入党、当村干等,工作更有奔头,吸引了一批农村优秀青年加入。从龟洋村新选聘人员看,平均年龄49岁,较过去年轻近20岁,一些在附近经商务工的年轻人,看到职业前景,也积极返乡应聘。(来源:2021-07-05《中国改革报》03版



[责任编辑:武艳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