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贵州-中国改革报看贵州,贵州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主题介绍(四)

2021-07-09 11:35:59 来源:改革网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讯(华时政) 7月8日上午,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贵阳召开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第4次新闻吹风会,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勇、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显华、省水利厅副厅长曾信波出席并分别对“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十四五’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保护河湖生态·践行生态文明”3个论坛主题作了相关发布,现场回答了媒体记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贵州省社科院副院长黄勇。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勇发布“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主题论坛有关情况:

黄勇:

一、主题论坛详情:“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主题论坛的主办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贵州省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是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秘书处、贵州省社科院、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论坛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旨在着力探索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路径和机制,探讨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厚植绿色发展合作共享优势,推动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全球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坛邀请到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终身荣誉教授曼弗雷德·霍瓦特、印度能源环境和水务委员会首席执行官阿鲁纳巴·戈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荣誉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主席荣大伟等国际嘉宾,以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王灵桂、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张建宇等领导专家发表主旨演讲。

二、论坛亮点成果:一是举办层次较高。主办单位中国社科院,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承办单位之一的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是中央批准设立的第一家专门从事生态文明研究的法人科研机构。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是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较高影响力。

二是紧扣时代关切主题。论坛聚焦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主题,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乡村振兴路径、生态宜居乡村规划建设、农业减排、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生态价值实现机制、适应气候变化等进行重点研讨。论坛期间,将挂牌成立“中国社科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贵州基地”“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贵州基地”,举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的实践研究》新书成果发布会,等等。

三是举办形式灵活多样。除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主会场外,将在贵阳市开阳县禾丰乡同步召开“生态文明与乡村旅游”分论坛,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基层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分论坛,使“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主题论坛走进乡村、走入校园。研讨交流形式上,采用“线上演讲+主旨演讲+主题演讲+成果发布+现场交流+专题研讨”等相结合的形式。

黄勇还就建设生态文明智库等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黄勇:第一、建设初衷。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视察贵州时提出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作跟踪研究,提出咨政建议;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中国、贵州的应对策略作长期研究、提出咨政建议,打造在国内具有一定领先的生态文明智库。

第二、建设步骤。一是组建研究团队。开展智库建设的机制设计,起草完善智库建设的方案,组建包括社科院、党政部门、高校及其他研究单位参与的研究团队,吸纳国内外生态文明研究的专家,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覆盖面广、聘用机制灵活的智库研究队伍。二是谋划一批研究课题。聚焦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痛点,紧盯我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谋划一批研究课题,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深入研究,尽快形成一批成果。

第三、建设目标。每年对贵州贯彻落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要求进行年度观察,在每年“6·18”贵州生态日发布生态文明建设年度报告;对碳达峰碳中和问题及中国、贵州的应对策略作长期研究,每年推出一批研究成果。

贵州省发改委副主任彭显华。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显华向媒体介绍“十四五”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主题论坛的基本情况、亮点内容和预期成果。

彭显华:

一、论坛主题基本情况:本次主题论坛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举措,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贵州大地的生动诠释,是有力推动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延续和巩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品牌影响力的内在需要。主题论坛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邀请了国家发展改革委领导与会指导,福建、江西、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长江经济带沿江11个省市的嘉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探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经验,研究“十四五”进一步深化试验区建设的思路,提升相关经验做法的政策化、制度化水平。通过论坛对话交流,充分发挥试验区综合试验平台作用,争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排头兵”,争创美丽中国的示范样板,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亮点内容:主题论坛是新时代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探索和创新,凸显“三大亮点”。一是突出践行理念,聚焦主题鲜明。以“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试验区各省、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和与会专家齐聚一堂,全面分享试验区建设经验,提出意见建议,为强化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顶层设计提供决策参考,为推动绿色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开启“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二是突出论干结合,聚焦成果落地。按照“既要论起来,又要干起来”的总体要求,坚持“论”为基础,“干”为支撑。聚焦“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精准发力,重点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转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启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体制改革新篇章、双碳背景下的循环经济再认识和从卡亚公式看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话题深入交流。以“论”促“干”,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制度创新,发出“碳达峰碳中和”倡议,加快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形成一批务实成果。三是突出共建共享,聚焦氛围营造。论坛充分汇集展示各方优势,立足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现实需求,从生态文明制度红利、绿色产业红利、环境质量红利等方面探讨最高端、最前沿、最精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共享绿色资源,以论坛促融合、促发展、促凝聚,讲好共建好故事,展示贵州好生态,通过论坛积极营造各方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预期成果:主题论坛将发布贵州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和5个试点县(市)GEP核算报告、发出“碳达峰、碳中和”倡议书、通过购买单株碳汇实现碳中和使主题论坛达到零碳排放。同时,全面梳理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出版发布《奋力打造多彩贵州公园省——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探索与实践》书籍,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贵州智慧、贵州模式。

彭显华还就“十四五”深化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考虑和主要路径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彭显华: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十四五”时期,我省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考虑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第二十九次集中学习总体要求,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高质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将贵州建设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先行区、生态文明国际合作展示区,力争把我省从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打造成为“示范区”。

主要路径是,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纵深推进大生态战略、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在巩固提升优良生态环境质量、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创新办好国家级国际性生态文明论坛上出新绩。我省将继续发挥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持续深化生态文明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让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金字招牌”越来越靓!

贵州省水利厅副厅长曾信波。

贵州省水利厅副厅长曾信波向媒体介绍“保护河湖生态·践行生态文明”主题论坛有关情况:

曾信波:

一、基本情况:“保护河湖生态·践行生态文明”主题论坛由水利部、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水利厅承办,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于7月12日下午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主题论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利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长江保护法》为契机,探讨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先进理念、经验做法。

二、主要亮点:(一)论坛主题鲜明。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是生态系统的控制要素。河湖是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水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水利建设、水生态保护高度重视,先后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多地实地视察。此次论坛聚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展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路径、贵州经验,搭建了国际性“河湖生态保护”交流平台。

(二)论坛规格较高。论坛由水利部、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水利部领导将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多位国外知名学者嘉宾、国内院士及水利部有关司局、部直属单位、兄弟省份水利厅(局)以及省内外科研院校、企业领导、专家出席,涉及水利、环保、林业、科研机构、院校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三)展示贵州经验。省有关部门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贵州经验。中央和省级媒体将集中推出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乌江之变等系列深度报道,全方位展示贵州水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成果。

(四)会议形式多样。论坛包含领导致辞、成果展示、主旨发言、嘉宾演讲、线上交流、书面交流等多种形式,部分嘉宾还将参加调研考察、开展专题讲座和座谈讨论。

(五)预期成果丰硕。发布《202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解读《强化取水口取水监测计量的意见》,进一步严格水资源源头管控,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完善取水监测计量体系,提高水资源管理精细化水平。

曾信波还就贵州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全面落实“河长制”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曾信波: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

2017年自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分工协作、狠抓落实,率先在全国建立起从省到村五级河湖长制,首创从省到乡四级“双总河长”,独创省级领导人人当河长,创新跨境河流互派河长试点,全省4697条河湖共设22755名河长;连续五年组织五级河长在“贵州生态日”举办“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活动;积极推动区域协作,实现与周边省(市、区)跨境河湖联防联动全覆盖;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以渣定产”“零网箱”等专项行动,着力解决河湖突出问题,全省河湖水质持续向好、面貌明显改善,我省连续三年因真抓实干推行河湖长制成效明显获国务院激励。

进入“十四五”,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河湖长制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我省“十四五”期河湖长制工作,我们全面梳理总结“十三五”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经验与做法,及时启动《贵州省河湖长制“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编制并颁布实施。《工作方案》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我们“在生态文明上出新绩”的新使命、新要求为“一条主线”,分析研判河湖长制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提出了到2025年要达到的十四个定量目标、六个定性目标;设立了“十四五”强化河湖长制十一个方面的工作任务;从河长组织体系、河湖长制统筹协调机制、流域统筹区域协调部门联动机制、河湖长履职机制、河湖管理保护法规及制度五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体制机制,构建责任更加明确、协调更加有序、监管更加严格、保护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明显、人民更加满意的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和格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上做实水文章。

[责任编辑:李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