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贵州-中国改革报看贵州,贵州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主题介绍(三)

2021-07-08 14:55:57 来源:改革网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讯(华时政) 7月7日下午,贵州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女性在低碳转型绿色发展中的贡献”、“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气候变化、全球碳汇与生态保护”主题论坛吹风会,省妇联党组书记杨晓曼、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曹鸣凤、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乙引出席发布会并分别发布了有关情况。

贵州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晓曼。

贵州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晓曼向媒体介绍“女性在低碳转型绿色发展中的贡献”主题论坛情况:

杨晓曼:“女性在低碳转型绿色发展中的贡献”主题论坛将于7月13日上午9:00在贵阳举行,论坛由全国妇女联合会、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由贵州省妇女联合会、全国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中国女企业家协会、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妇女手工编织协会承办。

“女性在低碳转型绿色发展中的贡献”主题论坛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论坛开幕,主要是全国妇联领导、贵州省人民政府领导致辞讲话。第二部分是主旨报告,由2名驻华女大使、7名国内各领域杰出女性,围绕携手建设绿色地球、建设美丽中国,聚焦低碳转型、绿色发展,突出效率、和谐、持续、共建为目标,展示女性敢于贡献、善于贡献、勤于贡献等作主旨报告。第三部分是主题对话,由3名驻华参赞、5名国内知名生态环境研究专家和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做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号召身边人做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者,不断推动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进程,彰显女性在绿色生产、绿色农业、绿色消费等方面的作用,齐心协力让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的地球、让我们的中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让鸟儿自由飞翔,让野生动物自由奔跑,让人们的家园更美丽。第四部分是达成共识,传达中国贵州绿色名片,发挥女性作用。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低碳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二是坚定绿色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方式,坚持爱护生态,发展绿色产业,保护环境,持续追求“绿色化”“生态化”,协调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使环境越来越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发展。三是倡导维护“世界村”,热爱“中国大家庭”,建好和平的世界,让“地球村”和“中国大家庭”成为我们的心灵港湾和幸福家园,论坛旨在通过女性的积极呼吁,带动更多家庭、社区、学校、工厂、乡村为绿色循环发展不懈努力,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女性在低碳转型绿色发展中的贡献”主题论坛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论坛规格高,全国妇联和省政府联合主办。整合了全国知名、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级女性社会组织的资源和力量,引领女性共同关注低碳转型、绿色发展。

二是发挥女性独特作用,国内外女性畅谈生态文明。论坛邀请到的分享嘉宾均为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领域有着突出贡献和积极影响的杰出女性,将从不同的领域和视角共话女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贡献。

三是突出国际性,中外同台交流对话。我们注重论坛的国际化影响,从嘉宾邀请和观众组织都充分考虑扩大国际友人的参与面,增强论坛的国际性。

四是专设展览区,呈现贵州民族文化生态之美。设置“锦绣生态美”展览,展现贵州“苗绣+锦绣计划”发展成果,展现贵州巾帼企业农特优产品精品,为参会者提供生态美沉浸式体验。

五是践行+倡导,推动论坛取得积极成效。分享女性在低碳转型绿色发展中的宝贵经验,引导和推动女性在寻求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重目标中,主动融入绿色经济转型发展,为“地球村”,为美丽中国建设,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杨晓曼还就女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杨晓曼:作为社会的“半边天”,女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低碳转型绿色发展中,以其独特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角色,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女性是生态理论的先行者。女性天然更亲近自然,母爱精神促使他们比男性更早开始思考有关后代的健康与安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等一系列的思考。1987年,以挪威女首相布伦特为首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第二,女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美丽中国的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都离不了妇女的参与。促进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的理念。第三,女性是健康家庭环境的塑造者。将生态文明与生态家庭、绿色家庭、环保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家庭的低碳转型、绿色发展意识。第四,女性是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关键推动者。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进程中,通过女性积极参与绿色生产、鼓励绿色消费,更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生态文明的水平。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曹鸣凤。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曹鸣凤向媒体介绍“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主题论坛的相关情况:

曹鸣凤:“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主题论坛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承办,定于7月12日下午举行。论坛邀请了中外重要嘉宾做主题演讲。此外,在论坛期间,我们还将与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同时将嘉宾发言核心观点汇编成册,作为论坛成果。

这次主题论坛亮点主要有三个:一是聚焦绿色低碳。无论是相关部门领导的致辞,还是国内外嘉宾的演讲或发言,都在深入解读“绿色低碳”的核心政策和战略意义,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话主题,实现有效的交流对接。二是扩大影响范围。本次主题论坛邀请了全国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委)负责同志参加,推动国内各地经验交流。三是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我厅将在会上与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签署框架合作协议,积极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相关合作事宜落地落实,这既是论坛的预期成果,也是论坛的最大亮点。

曹鸣凤还就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框架合作协议的重点内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曹鸣凤:框架合作协议共有五大核心内容:一是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开展“双碳”目标下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分析,同时研究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行动方案、相关政策、标准规范等。二是推进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积极推进政策、规划、技术等方面落实。三是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合作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培训、宣传推广、试点示范培育等工作。四是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开展点乡村建设评价实地调研、技术指导和培训等。五是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培训推广、培育试点示范,并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框架合作协议中,无论是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还是推进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都是紧紧围绕减少降低建筑领域的碳排放这一核心目标开展。尤其是加强绿色建筑、绿色生态小区建设以及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等工作,更是建筑领域实现减排降碳的关键所在。

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乙引。

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乙引向媒体介绍“气候变化、全球碳汇与生态保护”主题论坛情况:

乙引:“气候变化、全球碳汇与生态保护”主题论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深化同国际社会在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气候变化与农业生态化发展三个议题,共同探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的高端论坛,力争为生态文明建设开新貌、出新绩作出应有的贡献。论坛将于7月12日下午举行,届时,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行业领导、院士专家、长江学者、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企业界精英将齐聚贵阳磋商研讨。

通过本次论坛,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将与贵州师范大学全面开启校企战略合作,充分整合政府资源、企业资金和高校技术优势,以融入共抓长江大保护科技联盟为契机,切实推动赤水河小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和综合治理,福泉、瓮安等地小流域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以及毕节七星关区、大方县、金沙县等地的生态污染修复治理项目合作;双方还将出资共同组建产教融合基地和产学研合和基地,在拥有一定成果基础上,联合申报省级碳减排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并规划在贵州师范大学开办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教学班,着力培养集团所需要的专门人才,为服务贵州大生态战略和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乙引还就《气候变化、全球碳汇与生态保护》主题论坛在全球碳汇和生态保护方面将形成的共识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乙引:本次主题论坛可望形成三个共识:首先,要实现全球碳汇和生态保护,必须加强合作,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取长补短。“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但需要调整能源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而且加速低碳技术研发、增加生态碳汇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碳中和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需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地方乃至全社会力量共同努力,需要产、学、研、地的多方联合互动。

其次,农业生态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将得到更加重视。以往人们认为节能减排才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如今生态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凸显。贵州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1%,进一步强化森林的科学保护,增加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发展特色山地农业,对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具有长期而深远的意义。

第三,我国积极向碳中和迈进的过程,必将促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甚至加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不管是减少碳源,还是增加碳汇,都将逐渐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通过研发新能源技术,有望引领科技的飞速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变化。这将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次深刻变革,而碳中和很可能就是这次变革的一个起点。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