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熙楚娃
我抱着小儿子躺在床上,看着他酣睡的脸,听着他均匀的呼吸声,心里却有点不安:我不在的日子里,我们班上孩子的英语是否还有人继续教……
这时候,大儿子醒了,用手揉搓着朦胧的睡眼,问到:“妈妈,你怎么醒得这么早?”
“是呀,妈妈醒得早。”我拍拍他的头,问道:“妈妈如果今年不在家,去继续帮助山区的孩子,你能不能带好弟弟,今年期末考试继续得A?”
大儿子瘪起了嘴,带着哭腔嘟囔到:“哼,妈妈更喜欢他们,不喜欢我跟弟弟。”然后就用力抱着我,把头埋进了我怀里。
丁丽美,80后,土生土长的杭州人,自从警察大学(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毕业后,13年来都在杭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工作,入党17年。上有老下有俩小的她,生活恬淡而幸福,是所有人羡慕的样子。去年3月,一份通知让她平静地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暂脱警服,去广西三江县山区支教1年。今年,她又再次踏上支教的征程,只为完成和孩子们的约定。正如一年前,第一次来到三江县洋溪乡驻村支教一样,经过大滩村、良口乡、安马桥头、果场渡口、良培寨门、勇伟村……翻山越岭来到孩子们的面前,而孩子们早就在码头,抻着脖子焦急地等待了。
“丁老师来啦!”红色的小点点忽高忽低。船顺流而下,心心念念的丁老师又来了。孩子们抑制不住兴奋,挥着小手,欢呼雀跃着。在渡口,孩子们纷纷拥抱着丁丽美,一张张笑脸,笑靥如花。中寨王老师家的侄子,两岁的达达也出现在了渡口,虎头虎脑的小模样很招人喜欢。去年,丁丽美帮助烫伤的小达达处理伤口,两人结下了很好的缘分。丁丽美看到达达,感动的眼含热泪,一把抱起了他,把他搂在自己怀里。同行的人问她,为什么今天还来山区支教呢。丁丽美回答到:“我始终还是放不下、舍不得他们,生怕一年打下的良好英语基础因没有好老师继续教,荒废了。山里的孩子们没有选择而我却有,那就再来一年吧。”简单几句话,平淡而真挚。
山区的孩子,三年级才开设英语课,为了让孩子们对英语感兴趣,她绞尽脑汁地丰富课堂教学,从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和书写开始教,在英语对话中加入了故事和儿歌,强化教学效果,还时常在周末去学生家里给学习困难的学生补课。在丁丽美的用心和努力下,她教的两个班级,每次期中期、末考试的英语成绩都稳定在是全乡第一名和第二名。
每天,丁丽美办公桌的英语作业上,总有一包糖,是板上的学生给“丁老师”准备的。原来,一向身体“强壮”丁丽美,居然喝起了中药。由于山区湿气大,已经是第二年支教的丁丽美,还是会长湿疹,出现虫咬引起的过敏症状,该正常“来的”也不来了。但是丁丽美依旧义无反顾再次踏上支教征程,背后的原因,除了放不下孩子们刚刚起步的英语,还有什么呢?
丁丽美说:“我只是教孩子们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孩子们积极向上的三观,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开拓他们的视野,这样才能拥有更自信的人生。但是这个目标需要很长时间去完成,我总是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
第一学期第一节课的主题是“梦想”。丁丽美给孩子们分享了《朗读者》里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深深被故事所感染,原来世界这么大,这么美好,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丁丽美告诉孩子们,阅读是最好的朋友,可以带你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认识更广阔的世界。在书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找到自己的偶像、人生的目标和心灵上的朋友。
今年的课程已上了大半。要告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丁丽美的心理又开始泛起了小波浪,种种不舍涌上心头。丁丽美说:“看着孩子们背着书包像小蚂蚁一样来上学,嘴里喊着‘丁老师’好,心里有中莫名的暖意,看着孩子们每天都在进步,心里踏实又欣慰,真想时间过得慢一点,能多陪伴她们一些日子,多为他们做一些事情。”
丁丽美在支教期间,为勇伟小学成功引进每年108000元的山区教育资助金,同时发动亲朋好友为勇伟小学家境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牵线资助,截止目前共有23名爱心人士资助了30名学生,一直资助到他们大学毕业,并为孩子们募捐到了5万余册书籍,以及数十万学习用品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