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强势崛起

2021-06-22 15:36:13 来源:本网专稿 

四川成都市双流区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以港强产、以港赋能、以港定城、以港提质、以港聚势,推动“人港城产”深度融合,高质量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

□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王进

□ 何子蕊

“通过参观体验,改变了我以前对双流的认知,这里不仅飞机多、环境好、而且产业兴,对创新创业者特别有吸引力”“以前只是在朋友圈看到过双流空港花田,这次身临其境后才发现,它的美远远超出我的想象”……近日,来自四川5所高校的近百名大学生,在空港双流开启了一场深度体验之旅,为之赞叹不已。

成都市双流区是国家发改委、民航局2017年批准设立的第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所在地,该示范区是全国87个临空经济区中17个国家级示范区之一。近年来,双流区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以港强产、以港赋能、以港定城、以港提质、以港聚势,推动“人港城产”深度融合,以全域协同理念着力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走出一条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域协同创新

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凸显

站在双流机场起步区空港体育公园的最佳观景平台上,伴随着由近及远的轰鸣声,蓝天白云间一架架不同型号、不同颜色、不同地域名称的飞机从头顶飞过……双流机场平均每2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飞,每天起降上千架次,并已全面实施“7×24”小时通关服务和144小时过境免签。

国际机场协会(ACI)日前公布的2020年国际机场客货吞吐量与航班起降架次排名显示,旅客吞吐量排名前10的机场中,中国占据了六席(CAN、CTU、SZX、PEK、CKG、KMG),其中成都双流国际机场(CTU)排名第二。

为何会有如此成效?“这得益于双流在示范区建设实践中创新实施的客货并举、全域协同举措。”双流区发改局副局长王万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近年来,双流坚持“客货并举”,主动融入“两场一体”转型,围绕“强中转、高密度、广覆盖”实施动能转换和高水平运营。近4年来,新开通国际和地区航线36条、“客改货”航线30余条,全货机航线已达14条,新开通2个指定口岸、形成七大口岸集聚的大口岸格局;在“一单制+空铁联运”填补国内多式联运“空铁联运”空白基础上,今年3月又创造了两天新开通两条国际货运航线的“成都速度”和“双流奇迹”。

同时,双流始终坚持全域理念,将示范区周边区域规划为协同发展区,与示范区同步规划、同步发展。2019年,在全国率先创新成立航空经济局,将区发改局、区新科局、区商务局等多部门职能整合,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牵头负责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相关工作,统筹全区航空经济规划发展。航空经济局的成立和运行,为示范区高质量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双流机场已累计开通航线371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131条,全货机航线14条,通达全球五大洲200余个重要城市,强力助推了成都“14+48+30”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建设。“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已成为全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枢纽支撑。”四川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突出比较优势

临空经济产业体系日趋成熟

近日,记者探访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在成都国际航空动力小镇,扎根双流多年的朗星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相里麒感慨万千:“择一城而终老,择一事而一生。我7年前从深圳、西安辗转到双流成为‘蓉漂’,只为实现自己的航空梦。”

引进的“炼石航空”“加德纳(成都)航空”等多个航空制造企业均已投产;建成国内首个大型无人机模拟飞行实验室;“双流造”航空发动机单晶涡轮叶片项目不仅一举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让国内货运航空发动机从此有了“中国心”,而且把与美国的技术差距至少拉近了20年……在相里麒看来,成都航空制造已然成势,而双流独树一帜。

在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中电光谷副总裁、成都芯谷公司总经理贺海华告诉记者,双流区政府与中电光谷公司联合打造的1平方公里成都芯谷研创城高品质科创空间已注册华大九天、中电九天、澜至电子、成都华微及中科院微电子所西南研究院和中发集团等20余家头部企业,精准聚焦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等细分领域和未来赛道,打造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阵地、集成电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聚集区。

不靠海、不沿边,走向世界靠蓝天。双流凭借三四公里的机场跑道,建立起与世界的联系,靠的是强劲的产业链和创新链。

近年来,双流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持续深化功能区理念,以航空运输为核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创新区域协同,参与全球分工,撬动产业升级。双流聚焦航空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三大适航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建设双流航空经济区、成都芯谷、天府国际生物城等三大市级产业功能区,出台《促进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等多项新政,推动航空运营、制造维修、航空物流、跨境贸易、航空金融、航空总部等六大航空核心产业加速集聚,筑牢临空经济示范生态圈。

2020年,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航空运营服务实现营业收入950亿元,聚集国航、川航9大基地航司,构建至“北上广深拉”商务联合快线,打造具有全球辐射力的精品商务航线枢纽。航空制造维修实现营业务收入80亿元,聚集国航维修基地、川航维修基地,建设亚洲最大航空动力维修基地,打造全国航空维修第三极产业地标。航空物流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亿元,聚集川航物流基地、顺丰西部航空货运枢纽、德邦物流西南总部,打造以航空为主的“空铁公水”多式联运体系。航空金融租赁产业规模突破20亿元,聚集金石飞机租赁、长虹租赁等航空金融租赁企业12家,落地空客A330、中商飞ARJ21飞机等项目,打造中国航空租赁第四极。中国商飞成都培训基地、国航培训基地等航空培训项目相继落地。打造领先中西部的口岸贸易新高地,布局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际快件中心等开放功能平台,入驻DHL、UPS、中外运等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企业17家,2020年实现外贸进出口67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聚焦“芯屏网端”落地海威华芯、中电熊猫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实现产值704.4亿元;医药健康产业引进迈克生物、国药中生血液等重大项目,产值55亿元。

创优营商环境

公园城市示范区样板加快形成

与双流机场一墙之隔,有着诗意般名字的57.3亩空港商务综合体——双流“空港·云”于6月对外开放。市民和游客可以站在这个开放式“云”平台极目观景或参与空港商务展示、对外交流和国际会议,既可体验“飞来开会、开完就走”的“快”节奏,又可享受喝茶聊天、市井休闲的“慢”生活。

在距此24.8公里的地方,“成都东站候机楼”正有序施工,预计6月底投运;“成都宽窄巷子城市候机楼”建设也已启动。据测算,成都东站到双流机场的旅客每年约200万人,面积约340平方米的成都东站候机楼,为经此飞往世界各地的旅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一站式”空铁中转乘机体验服务。

碧水蓝天、飞鸟翔集;湖光潋滟、绿草如茵。双流是一座6河并流的城市,人的勤劳和水的善柔塑造出双流勤劳勇进、开放创新的城市精神。近年来,双流抢抓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自贸试验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深入践行成都建设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对标国际一流、扩大对外开放、创优营商环境,打造“人港城产”融合、“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标杆和样板。

双流以成都公园城市理念推动营城模式变革,规划建设机场东西两侧双“井”字形城市绿地体系;投资6亿元,总建面12.7万平方米的成都首个临空经济示范区大型城市综合体、空港首家“一站式”幸福美好生活中心——“会缘·新悦荟”加快建成。截至2020年底,双流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9.05%;“一山一园、两楔多廊”的生态格局和15,000亩空港中央公园,形成了双流公园城市的独特气质和诗意栖居。

同时,双流对标“北上广深”做优一流营商环境,构建形成“1+8+N”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审批服务“一站式”、审批事项“一窗办”、企业办事不出功能区;“企业咖啡时”“市民茶话吧”“院校菁英汇”等三大为民服务品牌多维联动,企业诉求办结率达97%以上、满意率达98.85%。

6月24日,距双流国际机场50公里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正式通航。随着天府国际机场的投运,两地必将形成“两翼”齐飞、优势互补的竞相发展态势,其客货吞吐总量将超过全球最大的机场——美国亚特兰大机场。如今,两地机场间高速公路已经规划实施,寸土寸金的双流空港将迎来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的多重再生和蝶变。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