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东南沿海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

2021-06-18 14:55:00 来源:本网专稿 

福建漳州积极融入“海上福建”建设,计划在外海浅滩开发5000万千瓦海上风电,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500亿元

□中国改革报记者 丁南

□武艳杰

今年5月,福建省政府出台“海上福建”三年行动方案,未来将围绕大力发展临海能源产业、建设海上牧场等11项重点任务,推进福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省漳州市,正积极谋划融入“海上福建”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日前,以“加快海上福建建设·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为主题的清洁能源海峡高峰论坛在漳州市举办,海上风电领域相关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围绕平价时代海上风电建设,为漳州市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源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漳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进足在致辞中提出,漳州市计划在外海浅滩开发5000万千瓦海上风电,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500亿元,打造东南沿海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

探索“核光风储氢一体化”发展路径

漳州市地处东南沿海,外海浅滩水浅、风速高,可开发海域面积8800平方公里。《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漳州市将围绕“核、储、风、氢、光”五大能源,努力探索“核光风储氢一体化”发展路径。

王进足在论坛上表示,漳州市风电年可利用时间大于4000小时,规划开发容量5000万千瓦,是我国“十四五”期间具备大规模连片开发海上风电条件的区域。漳州市发展清洁能源具有“风能资源好、消纳能力强、对外输送快、储能基地多”等四大优势,有望在国内率先实现海上风电平价上网。

据悉,漳州市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15公里,约占福建省1/5,拥有20多个天然港湾,重要海湾数量居福建省第一,具备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所需的条件。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介绍说,截至2020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34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比重接近30%;水电、风电、光伏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漳州要利用风电这个“支点”,加快绿色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

“利用好‘碳中和’的政策红利、保障高质量经济增长是关键。”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林伯强等参会嘉宾对漳州提出的“核光风储氢一体化”发展路径纷纷点赞,对这座滨海之城打造成为东南沿海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充满信心。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清洁动能

记者从漳州市发改委获悉,近年来,漳州积极融入“海上福建”建设,坚持陆海统筹,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目前,漳州清洁能源装机和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达27.3%,漳州核电、中海油LNG等一大批项目加快推进,明阳智慧、太阳海缆、金风科技等知名企业加速集聚,清洁能源基地雏形初步形成。

论坛上,漳州市政府与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经济信息社、华能集团、华电集团、中广核集团、金风科技、中船集团、华东院等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就清洁能源产业签署了12份战略合作协议。“这场盛会就像一个杠杆,撬动了漳州与清洁能源产业多领域的深层了解与牵手合作。”漳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论坛对打响“漳州外海浅滩海上风电平价基地”名号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钟情于漳州的优质资源禀赋,长江三峡集团早已积极布局漳州。其负责开发建设的漳浦六鳌D区40万千瓦、漳浦二期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获福建省发改委核准,目前陆上集控中心已开工建设,海上主体工程开工手续办理正全力推进。

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建平表示,漳州具备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所需的优质资源禀赋,三峡集团将把漳州市、漳浦县作为福建省海上风电发展重心,与漳州市全面开展战略合作,助力漳州打造东南沿海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

“海上风电平价时代需要先行者、试验田。”王进足表示,漳州将以此次清洁能源海峡高峰论坛举办为契机,抢抓“双碳”窗口期,加快“核、储、风、氢、光”五大能源一体发展,加大海上风电规划研究,探索推动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开发和海洋综合利用方向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清洁动能。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