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虹桥品牌 放大示范效应

2021-06-17 10:46:22 来源:本网专稿 

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紧贴功能定位,锐意改革创新,已成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要增长极

□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赵庆国

□ 李贵利 黄成金

不久前,国内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科大讯飞,在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以下简称虹桥示范区)举办了其上海总部的启动仪式,集团旗下的政法、金融、运营商大数据和海外业务四大创新总部正式落户上海市长宁区。

科大讯飞将上海总部落户虹桥示范区,看中的正是这里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强劲的发展潜力。虹桥示范区地处上海西部、长三角腹地,占地面积13.89平方公里,是目前获批的面积最小的一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尽管面积很小,但这里的经济密度却是各示范区中的领跑者——2020年,虹桥示范区单位面积增加值每平方公里为40.3亿元,单位面积税收每平方公里为6.7亿元。

突出功能定位

做大优势产业

发展临空经济,虹桥堪称楷模。2016年以来,虹桥示范区围绕批复明确的五大功能定位,紧贴上海和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导向,持续发力航空经济、在线经济、总部经济等,加速布局新基建,人工智能、数字贸易、流量经济等特色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加快航空要素集聚,进一步发挥航空服务业的“头部效应”。截至目前,入驻航空企业146家,包括东航、春秋、中货航等总部型基地航空公司5家,东航技术、东航食品、吉祥航空物流等一批航空关联企业,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上海市航空学会、英国皇家航空学会等功能机构,以及亚联、金鹿等5家公务航空企业,涵盖航空产业链上的民航运营、货航运营、公务机运营、航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培训等多种业务类型。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在线新经济,聚焦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目前,已集聚联合利华、联强国际、博世等30家跨国地区总部和民营总部,涌现携程、爱奇艺、灿星、纽仕兰、百秋、美腕等一批在线新经济龙头企业和成长性较高的初创企业。充分发挥科大讯飞标杆效应,推进临空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持续招引培育优质人工智能企业。

为建成上海市服务贸易示范基地、积极创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虹桥示范区正在加速打造数字服务先发优势和引领示范效应。示范区已获上海市商务委颁发的“上海国际服务贸易示范基地”称号,入驻了神州数码、南天电脑、明基、芯讯通等数字贸易重点企业71家,携程智慧出行园、苏河汇全球共享经济数字贸易中心入选虹桥商务区全球数字贸易港的首批承载平台,数字贸易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逐步凸显。

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园中园,如虹桥临空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选上海市重点打造的特色园区,西郊国际金融产业园、虹桥临空跨国公司(总部)科创园获批虹桥商务区特色产业园区(楼宇)。推进联合利华—阿里U创孵化器、牛剑创新中心、联影全智能化互联网医疗影像服务平台等一批功能平台建设。

虹桥示范区毗邻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集空港、高铁、地铁、高速公路于一体,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当前,虹桥示范区正在加速推进机场东片区土地开发建设,完善区内交通路网体系,加大优质经济载体供给力度,区内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如东虹桥中心、春秋总部办公楼、虹桥商务区N1地块办公楼、临空12号地块、宜家荟聚购物中心、光大安石虹桥中心等正在加快推进。

加强顶层设计

深化制度创新

为落实批复要求,虹桥示范区始终强调顶层设计引领和体制机制创新。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了《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2018-2030)》,示范区所在地长宁区政府每年都制定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

长宁区建立了由14个部门组成的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6个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例会制度。聚焦招商引资、促进有效投资、规划项目建设等工作,全区各部门强化职能、优化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细化工作举措。他们还建立健全了统计指标体系和定期报送机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督促落实。

百年虹桥,开放枢纽。虹桥示范区紧密结合地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区的地理优势,积极向上争取,调动各方资源,进一步推动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与虹桥商务区的政策叠加和功能联动,致力打造“长三角的虹桥”“面向国际的虹桥”。

在深化制度创新,营造便利化贸易环境方面,虹桥示范区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些特色措施。

一是深化数字基础设施服务。完成虹桥商务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在虹桥示范区试点,依托专用通道打造开放数据港,为企业营造更快速、便捷、高效、可靠、通畅的国际通信环境,提升企业国际互联网业务体验,从而加快吸引集聚跨境贸易、跨境金融等领域优质企业。推进虹桥示范区5G网络基站建设,实现虹桥示范区5G网络重点覆盖。

二是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持续优化政策服务。充分发挥示范区与虹桥商务区政策叠加效应,研究制定与长宁区情相结合、与企业主体需求相对接的产业政策,推荐能够体现示范区特色的企业争取相关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深化制度创新,营造便利化贸易环境。探索创新食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域“一址两证”,为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核发食品生产许可证,实现在同一生产加工场所,既有海关部门颁发的《国境口岸卫生许可证》,又有市场监管部门核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从专营航食的企业转型成兼营“航食”和“地餐”。鼓励示范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开立自由贸易(FT)账户。支持并参与东航设立航空产业基金。

四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增设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首站。建立专业的航空人才引进机制,积极落实留学生落户政策,支持航空领域外籍高层次人才申报在华永久居留。加大人才安居工程保障力度,继续实施优秀人才租房补贴、公租房优先配租和高层次人才安家补贴等政策。

潮涌浦江再出发。今年2月份获批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35年将全面形成“一核两带”的功能布局,其中“一核”即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所在的虹桥商务区。面对崭新发展格局,虹桥示范区提出进一步对接上海“十四五”规划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完善示范区(拓展区)专项规划,加速集聚航空服务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探索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支持提升保税功能,打造“全球数字贸易港”,实现总部集聚功能。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