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6月16日讯 “这全电烤笋真不错!出烤的每一片,都是好笋的颜色。”
经过48小时的全电烘烤,6月15日,泰宁县大田乡垒际笋农赵应忠的2000多斤干笋陆续从烤房里推了出来。周边制笋大户听说第一批全电烤笋出烤了,都围了过来,大家对笋的干度、色泽品相等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即便每天都是30多度的晴好天气,要晒好一批笋至少也得六七天。早上晾晒、中间翻动、傍晚收笋的雇工费一个人就是六七十啊,如果遇上坏天气,笋干的品质根本就毫无保障。这全电烤笋省时省力、品质又好,我看行,真行!”
“老赵,你第一个吃螃蟹,看着真香啊!优质笋目前价格是33块钱一斤,我看你这批货的收益会相当可观啊!下次开榨的笋,我也准备用电烤。”
在现场,制笋户们你一言我一语,围着电烤房,拿着一片片烤笋说个不停。他们从晒笋的体力消耗、雇工成本、烤笋品质,以及电费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评估、核算,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只要不停电,电烤笋就没有任何问题。”
“请大家放心,我们必定能保障烤笋用电万无一失!”大田乡供电所所长江泽健当场表态说。
该公司积极助力“乡村振兴”,认真探索“碳达峰、碳中和”落地实践,结合大田乡笋竹产业发展实际,将助力电烤笋落地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投入40多万元实施配网增容和线路改造工作,并于2020年12月提前完成了一台400kVA变压器的新装工作,以及后续的低压线路改造和装表,确保今年投运的6座电烤笋烤房用电无虞。
大田乡地处福建省西北部,现有4.6万亩毛竹林,年产优质鲜笋 6000余吨,产值可达1.5亿元。笋竹产业是该县大田乡的一项支柱产业,全乡160余户从事笋竹制品加工。为立足本地资源,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改善乡村环境,提高笋制品经济效益,该乡投入300余万元,实施集中烤笋中心及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占地20亩,建成加工车间21间,集中全电烤房6座、大型冷冻仓库1座,便于全乡晒笋散户集中到烤笋中心进行规范化生产,一改过去分散落后,遍地晒笋臭气熏天和靠天吃饭的难题。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百姓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供电部门与大田乡党委政府密切沟通,“无缝隙”衔接,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多次深入现场勘查、量身定制“电能替代”方案和电烤笋保电方案,保证了项目的提早落地及投入使用。
“电烤笋项目的落地让我们制笋户从重复、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今后我们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而且成本大幅降低,绿色环保品相又好,用电安心又舒心。”村干部赵长兴说道。
第一烤全电烤笋正值端午节,为全力保障烤笋用电,该公司营销部、大田乡供电所专门增设值班保电人员,全过程密切跟踪,提供“保姆式”服务。
“‘一片烤笋富一方百姓’,供电部门将立足地方经济发展、资源禀赋,持续深化新时代‘双满意’工程,为乡村振兴注入高质量发展‘绿色动能’,助力实现乡村产业兴、生态宜居美、农民生活富的美好新生活。”该公司副总经理朱增锋表示。(江丽霞、林毅、江泽健.文 江丽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