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1-06-09 15:35:48 来源:本网专稿 

——访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所长吴志坚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健生

茶卡盐湖火爆抖音后,曾经一度成为全国排名第二的网红打卡地。但是世人多知盐湖美,不知盐湖是个宝。6月6日,在首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上,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所长吴志坚,听他一一细数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与成果。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盐湖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盐湖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部地区,面积涵盖了大半个中国,包括内蒙古、山西、青海、西藏和新疆等省区。其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分布之广、资源之富、类型之全,居世界前列,充分显示了我国盐湖的优势和特色。

盐湖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盐类资源,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而且涉及农业、工业和国防。

“提到盐湖,大家首先想到的盐可能是我们餐桌上的食用盐。盐湖里,餐桌上的食用盐是其主要成分。我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中90%以上的盐都是氯化钠。”吴志坚说。

“其实,盐湖里的盐,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食用盐外,还有两种盐,跟我们的生活也密切相关。”吴志坚进行了具体介绍。

我国农业所需的钾肥,主要利用盐湖资源生产。钾肥被称为“粮食的粮食”,我国是钾肥最大消费国、第四大生产国,青海钾肥产量可以满足我国钾肥市场一半左右需求。也正是因为有了盐湖,我国才不用全部进口钾肥。

青海盐湖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盐湖研究的科研机构,从1965年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重要科技贡献包括:盐湖盐矿分析方法的建立与研究,元素同位素质谱测定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基本完成了我国盐湖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初步建立了我国盐湖地质学和盐湖化学的理论体系;开展了针对我国盐湖卤水组成特点的浓盐溶液化学和相平衡研究,为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我国钾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综合、系统、全面的重大基础性贡献;开创了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的成熟方法和技术,合作企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为青藏铁路成功跨越盐湖作出了基础性贡献。

在众多的科研成果中,一项科研成果值得一提,那就是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技术。锂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在电池、陶瓷、玻璃、冶金、核工业及光电等行业应用广泛。青海盐湖所的提锂研发团队,发明了一种从盐湖卤水中分离镁和浓缩锂的方法,解决了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取锂盐这一全球性难题。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绿色、高效、低能耗、低物耗,产品成本低、纯度高等优点。

记者了解到,研发团队授权2家企业实施专利技术转化,合同许可费4000万元,2家合作企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数据显示,已经查明的青海盐湖资源累计储量达到4000亿吨,其中氯化钾10亿吨、氯化锂1860亿吨,还有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钠等储量丰富的资源。

盐湖里的锂资源可用来制备电池材料。手机、手提电脑,这些电子产品的电池中就会用到锂。还有,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中也会用到锂。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越来越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未来对盐湖锂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据了解,参加首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的比亚迪选择在青海建厂的原因,就是为了在源头占据资源优势。

吴志坚介绍,随着科技、产业和社会的发展,盐湖当中的其他资源如镁、硼等,和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也会越来越密切。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