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长三角 引领新发展

2021-06-09 15:20:08 来源:本网专稿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一年多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畅通要素流动,激发创新合力,探索建立了一套跨区域通力合作的新体制机制


□中国改革报记者 赵庆国

5月3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窗口启动仪式在上海市青浦区举行,来自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的政务服务部门负责人出席并签署跨省授权通办合作协议。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唐晓东介绍,“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窗口是三地立足一体化建设,推动“政务协同、效能跃升”的有效举措,标志着示范区在协同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上又迈出坚实一步。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面积约2413平方公里,包含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2019年10月,国务院批复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赋予其“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的战略定位。此次三地联合启动“跨省通办”综合受理窗口,融合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业务模式,实现了“跨省授权、全盘受理、一窗综合、同城服务”,开创了全国先例。

下好先手棋共创新格局

芒种过后,江南大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示范区地处长三角腹地,河湖纵横,水域众多,水面常常被拿来当作省市的天然分界线。以河湖为界,好处是地理元素清晰,不利之处是道路交通隔绝,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和苏州市吴江区之间的元荡湖,就是这样一处“被遗忘的角落”。在2020年11月9日元荡桥正式通车之前,两岸最近处相距仅28米,却要绕行40多分钟车程。元荡桥是示范区首个跨省域道路互联互通项目,它的贯通,恰似为青浦、吴江两地打通了任督二脉,使阻滞区域一体化的薄弱环节和资源要素流动的堵点瓶颈转化为联通两地要素功能的空中彩虹。

与元荡湖平静的水面相比,水运繁忙的太浦河更加难于治理。太浦河发源于太湖,汇入黄浦江,是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道,流经沪苏浙两省一市,既是太湖排泄洪水的主要通道,也是上海青浦、浙江嘉善饮用水水源地。太浦河流域内人口密集、企业众多,水环境治理任务极其艰巨。近年来,借助一体化发展的东风,三地建立了联合河长制,推动一体化联动执法治理,以实际行动“守护一江清水、造福三地百姓”。如今的太浦河,白鹭群飞,碧波荡漾,创造了跨界河流上下游、左右岸无缝衔接,共保共治的时代佳话。

一年多以来,示范区执委会牵头会同各有关方面跨界寻突破、携手闯难关,探索建立了融合发展的新体制机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聚焦重点领域,探索形成一批开创性、具有普遍意义的制度创新成果。建立了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机制,建立了标准、监测和执法“三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了一批促进各类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的制度安排,制定了示范区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和《关于在示范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先行先试的若干举措》,出台了《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互认实施方案》《示范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互认实施细则》、“金融同城化16条”等。

——聚焦四类重点项目,加快示范区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建设。生态环保方面,青浦、吴江共同启动环元荡生态岸线示范段建设,岸线长度2.4公里,旨在修复生态、景观增绿、提升水质。基础设施方面,元荡路贯通工程,不仅使江苏吴江到上海青浦的时间由40分钟缩短为5分钟,还探索总结出一整套跨域工程项目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灵活立项(共同立项、委托立项、协同立项等)、同步施工的实施办法。科技创新方面,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项目建成后预计导入3万名~4万名科研人才,将在更大范围内对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构建起到引领作用。公共服务方面,长三角智慧互联网医院建成启用,在智慧门诊、远程会诊、网上诊疗、检验影像报告互联互通、医保在线支付结算等方面进行探索,为优质医疗资源异地共享创造条件。

——完善“理事会—执委会”工作机制,构建新型跨区域治理模式。示范区理事会现有成员单位64家(包括两家中央直属单位,两省一市各有19个条线部门,苏州市、嘉兴市以及两区一县),理事会通过召开全体会议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示范区发展重大事项,理事会各成员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执委会是理事会的执行机构,经两省一市人大协同立法授权,作为示范区开发建设管理机构,具体研究推进示范区建设重点工作;两区一县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集团军作战”模式,示范区建设全力推进。

——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示范区建设。在执委会牵头组织下,三峡集团、中金公司、华为等12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开发者联盟,在空间规划、工程建设、生态环保、产业带动、专家智库等方面持续为示范区导入优质资源,共建示范区创新生态圈。目前,联盟成员已扩围至25家,华为研发中心、中新嘉善产业园、英诺赛科氮化镓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阿里巴巴长三角数据中心、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项目今年内将投建,中国移动5G产业园等正在谋划落地。

擘画新蓝图逐梦大未来

示范区的初心使命是“两个率先”,即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率先探索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

5月13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出台,在“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前提下,示范区通过好风景引来新经济,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

《三年行动计划》包括“一厅三片”集中示范和生态环保、设施互通、产业创新、民生服务四个方面分类示范,主要内容和亮点包括:

——发挥共建合力,践行五共理念。明确到2023年,形成一批重要规划编制成果,落成一批凸显“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理念的样板项目,示范区主要功能框架基本成型,先行启动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绿色创新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宜居等方面的显示度明显提升。

——聚焦重点区域,强化集中示范。重点聚焦先行启动区,以水乡客厅、青浦西岑科创中心、吴江高铁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一厅三片”为集中示范。水乡客厅是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也是长三角一体化“五共”制度创新试验田和“五个一”(一张蓝图管全域、一个主体管开发、一套标准管品质、一个平台管实施、一体化制度管治理)共建模式的集中实践地;青浦西岑科创中心重点推进华为研发中心建设,对标国际一流的创新社区,建立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吴江高铁科创新城重点探索“科创文教+TOD”发展模式,达到交通枢纽、创新服务、活力中心三合一效果,实现城站一体;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重点聚焦创智水乡建设,加强区域基础设施支撑,建设形成集高等院所、人工智能、文旅文创为一体的特色创新中心。

——突出重点领域,彰显分类示范。《三年行动计划》包括生态环保、设施互通、产业创新、民生服务四大板块,对建设内容、责任主体等进行细化安排,并将实施进度分解到三年周期内。以生态环保类项目环元荡岸线贯通工程为例,其岸线整治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及吴江区打造世界级“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的内在需求,整治建设分四期实施。

——注重规划引领,保障项目落地。针对示范区特色创新建设领域进行深化研究和细化指引,推进相关专题专项规划编制。重要规划编制计划主要包括针对示范区特定领域的全局性专题规划研究、先行启动区范围内专门开展的重点专项规划、局部重点片区的城市设计及详细规划等。

潮涌长三角,逐梦大未来。2021年是示范区建设的发力年、攻坚年,示范区将继续坚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实现绿色经济、高品质生活、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探索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崭新路径。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