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张张藏毯温暖世界

2021-06-07 12:30:09 来源:本网专稿 

——访中国藏毯协会副秘书长陈亚丽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健生 袁琳

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中那驰骋在山壑林莽之间的“飞毯”,让人们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憧憬。而在我国西北部的青藏高原,一个承载着“飞毯”梦想的民族文化瑰宝也正在演绎着它的传奇神话。这就是具有三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工艺品——藏毯。

6月6日,首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在青海西宁拉开帷幕。为弘扬、传播青海传统民族文化,搭建中西方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的桥梁,第十八届藏毯国际展览会(以下简称“藏毯展”)作为本届生态博览会的子展也同步举办。

提到藏毯,就不得不提青海,青海不仅是藏毯的发源地,也是藏毯文化发展壮大的根据地。据了解,自2001年起,青海省政府就开始重视藏毯产业的发展,2003年将藏毯产业确立为全省重点发展的民族特色产业,列入“十一五”的发展规划中,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04年,首届藏毯展正式在青海落地生根。

“举办第一届藏毯展的时候参展国只有3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2012年的时候,世界手工地毯主要生产国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伊朗、阿富汗、土耳其齐聚青海,5000余名客商实现合同金额8300万美元;2015年,参展商已经增加到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家企业……一路走来的藏毯展,给众多国内外嘉宾和参展商留下太多的惊喜和感叹。”谈到藏毯展的成就,组织参与了十八届藏毯展的中国藏毯协会副秘书长陈亚丽如数家珍。

谈及今年藏毯子展的情况,陈亚丽说,因受疫情防控的影响,今年虽然规模比往年缩小了,但是参展商的热情并没有减退。“从展位数量看,今年的参展国有7个(含中国),参展展位达160多个,参展企业110多家;从货量看,今年的货量也并不比往年少,依然达到200吨左右;从设计理念看,今年展位的搭建以帐篷的形式亮相,全部采用环保材料,不仅符合了生态博览会的主题,而且更加通透和开放,可以让观众在自然光的映衬下亲身体验藏毯的传奇和美妙。”

藏毯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这要从藏毯文化的历史渊源谈起。

据了解,藏毯是藏文化的代表元素,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公元18世纪、19世纪,随着藏传佛教文化的进一步弘扬,藏毯作为高贵的礼物进入了内地。起初,这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在图案风格上都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但经过长时间的融合,藏毯的装饰图案纹样也变得十分丰富多彩,其中甚至融入了汉族的龙、凤、仙鹤等象征吉祥的动物、植物和山水等。

“无论藏毯的图案风格怎样融合、改革,那些流淌在藏族民间艺人指尖上的唐卡、堆绣、藏饰品、佛教用品等藏文化技艺对藏毯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陈亚丽说。

“藏毯之都”又为何会花落青海?陈亚丽介绍,首先,西北地区本身是民用地毯的最大市场,而青海又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藏毯是青海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在民间,老百姓更是亲切地把藏毯展称为藏毯节,以此表达对藏毯的重视和喜爱。此外,还有一个“国”字号的民间组织——中国藏毯协会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同文成公主当年的远嫁,中国藏毯协会这个“皇帝的女儿”,在青海藏毯对外交流、产业发展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多年来,中国藏毯协会将藏毯产业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在青海省内推动‘藏毯村’‘藏毯乡’‘一村一品’等产业扶贫项目,将先进的地毯编织机器和编织技艺带进果洛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区,随着整个产业的不断升级,世代生活在贫困山区、高寒草原的广大农牧民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增收之路,同时也为藏毯产业发展挖掘了市场。”陈亚丽介绍。

其次,位于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青海西宁是中国最大的藏毯原材料、生产及交易集散地。中国地毯编织工艺正是随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带到了中东和欧洲。中国人见识了代表波斯文明的波斯地毯,外国人也同样了解了藏毯文化。“两种地毯文化就在青海相互碰撞,编织工艺也在不断交流,从而成就了一项高雅细腻的地毯艺术。”

“我们通过藏毯展,和西亚国家的展商维持了很亲密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进行信息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也为他们的产品打开了中国的市场。经过多年的合作,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陈亚丽动容地说。

如今的藏毯展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实现了展示、采购、交流的三重功能;搭建了交流设计理念、互鉴工艺技术、扩大采购交易的平台;还获评了全西北地区唯一一个“会展业奥斯卡”UFI的认证。

最后,陈亚丽感慨道,“藏毯展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陪伴她一步步走过18个年头,到今天获得如此大的成就和赞誉,真的感觉很欣慰。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藏毯展的影响范围持续扩大,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打造出‘永不落幕的藏毯展会’,是我们永续前行的激情和动力。”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