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6月1日讯 评书讲党史,讲得绘声绘色,让厦门“五二五”破狱斗争那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历史生动再现眼前;答嘴鼓你一言我一语,用闽南特色艺术讲述幸福思明发展变化,激励党员干部学史力行、以行践知……5月31日下午,厦门市思明区“理想铸就丰碑 我说幸福思明”主题微宣讲决赛活动在第一广场精彩上演。
原创情景剧《救命的“香蕉头”》生动演绎爱国华侨的感人故事。
形式更加多样,内容紧贴实际,这场活动是思明区推动党史理论宣讲走新又入心的直观呈现,展示全区上下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通过“以赛代训”的方式,思明区更选拔培养了一支熟悉政策、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宣讲队伍,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惠民政策深入普及。接下来,这些优秀宣讲员将走进机关、企业、社区、学校等地进行巡回宣讲,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共情
小故事讲大道理
有高度又有温度
19组选手逐一登台宣讲,或追忆革命先辈,或讲述身边典型,从英雄楷模到优秀党员,从旧村改造到邻里互助……宣讲内容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用小切口阐释大道理,用小故事解读大理论,全方位、多维度深刻阐述学党史的重要意义。
最大80岁,最小23岁,老中青三代七人共同带来的原创情景剧《救命的“香蕉头”》,生动演绎上世纪60年代初华侨黄奕描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各种途径把良种带到鼓浪屿,送进引种场的爱国故事。参与撰稿和演出的鼓浪屿街道宣传干部杨坤杰介绍,鼓浪屿情景式宣讲被评为省基层理论宣讲创新项目,他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改编鼓浪屿华侨历史故事,让爱国故事以更鲜活的形式呈现。通过参与这次活动,也是号召大家回望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展望未来的路。
13岁的侯方鑫是昨日年龄最小的选手,也是红领巾讲习团成员,这位长相可爱的少年通过抑扬顿挫、意味深长的讲述将戍边烈士陈祥榕的英雄事迹娓娓道来,大气稳健的台风赢得评委和观众的阵阵掌声。
13岁的侯方鑫动情讲述戍边烈士陈祥榕的英雄事迹。
侯方鑫的宣讲内容是他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边学边写的。在备赛中,他还通过自学加深对红色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参加比赛也是一种学习,向革命先辈学习,向其他选手学习,对学习和生活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宣讲创新运用语言类和文艺类宣讲两种形式,不仅有“小快灵、精准实”的主题微宣讲,还有活泼的“文艺+宣讲”方式,让党史理论宣讲更加有声有色。参与的选手更加多元,来自各行各业很有代表性,一展新时代宣讲师的风范。
共鸣
学习身边榜样
汲取奋进力量
党员群众宣讲接地气,党史学习教育入民心。这场形式新颖的党史宣讲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身边人讲述身边事,形式活泼,很不错的活动。”中华街道镇海社区的老党员戴先生看得很专注,让他开心的是,活动中出现了很多年轻面孔,“革命精神需要弘扬和传承,年轻一代更需要学好党史。这种灵活的宣讲方式相信会让年轻一代更能接受。”
亮点十足、内涵丰富的活动让基层党员干部深受启发。鹭江道社区党委副书记陈秀芬直言:“答嘴鼓、评书、情景剧等都是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宣讲效果好不好,从现场观众的反应就能看出来。这为我们基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接下来社区将用更朴素的群众语言讲党史,不断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聆听完宣讲,参与人员纷纷表示,将立足自身岗位,主动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助力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幸福思明建设。
【延伸】
学党史担使命 惠民生促发展
思明区有力有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思明区精心谋划、主动作为,力求在“学”上务求实效,在“悟”上入脑入心,在“干”上担当作为,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促工作、谋发展的强大动能。
打造“邻”身边的宣讲队伍
宣讲有声有色,接地气有人气,党史学习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讲古讲党史通俗易懂、贴近民众,还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第一次听讲古、学党史,梧村街道居民雷秀凤有感而发。4月19日,“讲古忆党史·礼赞新时代”主题活动启动。一个多月来,闽南话讲古宣讲团先后走进思明区的学校、社区、商圈、图书馆等开讲,生动的讲古表演让百年党史入耳又入心。
通过思明区重点保护和传承的非遗项目讲古艺术,带领党员群众重温百年党史,这是思明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的创新之举。
思明区始终坚持上好理论学习“必修课”,做到规定动作有深度,自选动作有特色——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带头学党史,持续举办集中学习研讨和辅导讲座。同时融合开展清明祭英烈、重温红色印记主题活动,在厦门烈士陵园、何厝小学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全区学习作表率。目前,全区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已开展学习140余场。在“关键少数”的带头示范下,“中坚力量”也不断加强学习,全区党员既读原著、学原文,也综合运用“三会一课”“学习强国”“厦门党建e家”等平台深化学习成效,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思明区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突出抓好宣讲,广泛激发基层学党史热情。教师党史思政宣讲团、闽南话讲古宣讲团、红领巾讲习团等6支宣讲队伍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讲。街道和部门因地制宜打造宣讲品牌,进一步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鹭江街道“读报小组”以闽南话读报形式带领群众一起学,用乡音传党音;滨海街道开设“榕树下的党课”,邀请“近邻”大咖进小区讲党史……一场场有温度的宣讲活在基层、热在基层,有效带动“绝大多数”,在群众当中掀起学习热潮。
用好家门口的红色资源
充分发挥优势,创新学习形式,“实景课堂”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入脑入心
走进思明南路451号的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党员群众在参观陈列室、监狱实景区中,重温91年前那段英勇传奇的红色革命;探访“英雄小八路”纪念馆,通过珍贵的影像、老物件等史料,党员群众深入了解英雄小八路当年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家门口的红色文化旧(遗)址已经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打卡地。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循着红色足迹,从思明区各级党组织到基层群众、青少年学生等不同群体,大家在“实景课堂”里重温革命历史,感悟初心使命。
场景转换到深田社区,这里的深田图强文史馆、政治生活馆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已经接待全国各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270余批次6600多人次。“鼓浪屿红色教育基地”也于日前启用。
追寻思明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思明区充分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在梳理辖内33处红色文化旧(遗)址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挖掘、打造、整合推出红色主题研学线路、教育点,让红色教育更接地气、更走心。
精心打造红色阵地,丰富红色教育内涵。“寻根厦门记忆,守护思明文物”持续开展,吸引更多市民参与,提高对红色文化的感知与敬意。放眼思明区各大校园,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陆续上演,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厚植爱党爱国爱家情怀。
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思明快报”微信公众号开设“建党百年”“思明红色印记”等专栏,持续掀起一波波学习热潮。目前,“思明快报”全媒体矩阵以及各街道各部门新媒体平台已发布相关推文600多篇,总阅读量超千万次,原创视频《小姐姐二次入伍,还是特种兵!真飒!》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微信号等中央级新媒体转载刊播。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汲取党史智慧,扛起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见效
水管漏水严重导致多余公摊水费难找“主人”,商户面临水费欠缴被停水的困境,棘手问题如何彻底解决?开元街道深田社区“万家和”调解服务队出实招、治根本,商户实现一户一表,从此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5月10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厦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特别提到了深田社区的做法。
群众认可,央媒点赞。思明区从学习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解决群众难题作为工作开展的“指南针”。目前,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共梳理生成23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在落地见效中不断提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思明区委组织部、各街道打造“近邻·敬龄”党建+养老品牌,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细、多元的服务;思明公安分局开展“流动养犬办证服务车”进社区,方便群众办理养犬证;厦港街道下沃社区实现无物业小区居民楼门禁人脸识别进出,提高无物业小区居民安全感……聚焦群众所盼的大小事,以行动践初心,以服务暖民心。
带着责任学,深入思考学,思明区召开全区经济分析会、工作分析反思会,对标先进地区找差距,以党史为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干事创业精气神。
立足岗位,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洋溢在各条战线上。在招商引资中,抢抓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等契机,推动立莘集团、挑战者厦门总部等高质量校友项目落地;在项目推进中,美亚柏科智慧城市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在各大指挥部,交房、拆除等工作不断提速。今年一季度,思明区10项市对区考核指标全部跑赢全省增速,实现多年来首次,也是全市唯一的“满堂红”。
当前,思明区全面掀起“思想再补钙、能力再充电、工作再加油”热潮,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实效,努力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林冰冰 吴燕如 林雯 夏思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