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高质量绿色发展探路者和模范生

2021-05-28 10:52:29 来源:本网专稿 

——访浙江丽水市发改委主任饶鸿来

□中国改革报记者 李韶辉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2019年1月,浙江省丽水市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两年来,试点工作成效如何?探索了哪些路径、破解了什么问题?如何从试点走向示范?5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浙江丽水召开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现场会。会议期间,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省丽水市发改委主任饶鸿来。

实现GDP和GEP协同较快增长

记者:两年来,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取得了哪些成效?

饶鸿来:丽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八次深入丽水调研,第一次到丽水就赞叹“秀山丽水、天生丽质”。2006年7月29日第7次到丽水调研时,又殷切叮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浙江丽水市多年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农民收入增幅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这一“丽水之赞”,是对丽水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丽水市率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的最大鞭策。

多年来,丽水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数据显示,2020年,丽水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17年蝉联全省第一,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2年位居全省第一。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9%,较去年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城市中排名第七。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0.02亿元,增长3.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532元和23,637元,分别增长4.5%和7.8%,实现GDP和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协同较快增长,GEP向GDP较快转化。

开辟了多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记者: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探索了哪些路径,破解了什么问题?

饶鸿来:两年来,丽水着力破解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市场化交易、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等方面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和应用体系、行之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体系,开辟了多条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努力为全国类似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经验。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应用体系,实现“绿水青山”可量化。针对生态系统功能类型多、属性差异大、量化评估难的问题,丽水创新出台了全国首个山区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办法,发布《丽水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地方标准,开展市、县、乡(镇)、村四级GEP核算,为推动生态产品从“无价”到“有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0年10月,在总结丽水实践成果基础上,浙江省发布了全国首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陆域生态系统》省级GEP核算标准。同时,丽水以价值核算与实践探索为基础,研究制定《关于促进GEP核算成果应用的实施意见》,推进GEP进规划、进决策、进项目、进交易、进监测、进考核。将GEP和GDP作为“融合发展共同体”一并确立为核心发展指标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GDP和GEP双考核机制,制定《丽水市GEP综合考评办法》,将5大类91项指标纳入综合考核,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专项审计,明确各地各部门在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方面的职责责任。

构建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实现“绿水青山”可交易。生态产品的外部性、非排他性和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生态产品的供给主体不明、需求缺位和“生态有价,却无偿使用”,难以自发形成交易市场。丽水坚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努力构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不断拓宽市场化的生态产品价值高效实现路径。一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建立生态产品政府购买机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构建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创新培育乡镇级“两山公司”,实现生态产品供给有主体;创新市场交易制度体系,实现生态产品市场有需求;创新组建“两山银行”,实现生态产品交易有平台;创新“两山金融”,解决了生态产品融资的“信用背书”问题。丽水在农村金融改革基础上创新绿色金融体系,创新推出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相挂钩的“生态贷”“GEP贷”金融产品,通过对生态产品权属的授权登记、价值评估,以及生态产品政府购买和市场交易的未来收益,实现GEP可质押、可变现、可融资。

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实现“绿水青山”可转化。以“丽水山耕”“丽水山景”“丽水山居”等“山”系品牌培育和生态产品标准化建设,提升生态产品附加值。创立全国首个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的地级市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解决了困扰零散农业主体的标准化、产品营销、冷链加工、物流配送等难题。

2020年,“丽水山耕”3年蝉联全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榜首位、营销总额达108亿元,平均溢价30%以上。以“丽水山景”为主打品牌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建成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3个,打造瓯江山水诗路黄金旅游带。注册全国首个民宿区域公用品牌集体商标“丽水山居”,全域化布局、多样化推进、品质化提升民宿产业。

完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体系,实现“绿水青山”可持续。将全市75.67%的国土面积规划为生态优先保护空间,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成立全国首个生态环境健康体检中心——浙西南生态环境健康体检中心,以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等为着力点,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两山智库”人才科技集聚平台。先后推进19个示范乡镇、33家示范企业、9个生态文化示范校园、27个示范社区(村)、1个示范医院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化进校园、生态知识进教材、生态课程进课表,大力倡导循环低碳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弘扬生态文化,树立生态意识,增强生态责任,为完成试点各项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将率先建成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

记者:下一步,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如何从试点走向示范?

饶鸿来:此次现场会在丽水召开意义重大,对推动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新成效有极大促进作用。作为全国首个试点,“十四五”时期,我们将重点在生态产品功能拓展、标准创设、机制创新、路径开发等方面继续探索,率先建成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从试点走向示范,努力形成新时代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的“丽水方案”。

首先,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以数字赋能、整体智治的理念推进“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建成“花园云”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和“天眼守望”卫星遥感数字化服务平台,构建大数据环境污染监测和应急响应体系、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价体系,实现全域生态立体化监测、智能化响应、数字化评价。在全国率先建成生态信用制度体系与应用评价体系,不断拓展守信激励应用场景,系统集成、迭代升级生态信用“一码通”,以生态信用助推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体系建设,使“信用码”成为每个人保护生态而受益的重要载体,使“绿谷分”成为丽水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的靓丽名片。

其次,健全GEP核算应用体系。探索制定村镇层级和项目层级GEP核算标准,推动并参与GEP核算“国家标准”制定。率先建立GEP核算统计报表制度,构建多部门协同的标准化核算数据监测收集体系,形成一套与GDP相对应、科学衡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统计体系。建立常态化核算评估制度,全域开展GEP核算评估,推进GEP核算成果全面应用。制定出台GEP考核指标体系,将GEP构成指标纳入市委综合考核、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绿色发展绩效考核,科学评价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效。

再次,创新市场化实现机制。积极推动全省非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建设、系统建设,争取依托华东林交所开展非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等活动,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推进“中国碳中和先行区”创建,深化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研究。推动全省以及长三角地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在举办大型活动、大型会议时开展碳中和实践,并基于森林碳汇核定标准优先向丽水等森林碳汇富集的地区购买碳汇指标。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合作推进碳普惠体系建设、共建长三角碳中和运营中心浙江分中心,制定统一、互认的碳普惠标准和应用场景。研究制定碳汇生态产品交易制度,探索建立碳汇等生态产品与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的兑换机制。

最后,拓宽产业化实现路径。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基地)、园区循环化改造和遂昌工业园全国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高水平推进金融标准创新省级标准化战略试点,创新“生态贷”“GEP贷”等金融服务产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支撑作用。创新“飞地互飞”机制,合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异地转化模式。培育壮大“山”系品牌,完善全产业链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品牌的公信力,以科技赋能、标准管控、品牌培育全面提升生态产品溢价价值。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