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百年党史 存长征精神

2021-05-27 15:00:00 来源:本网专稿 

□薛平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重温中国共产党这100年风雨与辉煌的历史,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尤为令人动容的一段。深入了解长征和长征精神,是对长征最好的纪念,也是对我们党百年华诞最好的庆祝。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堡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

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罕见的。

87年前,红军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大无畏精神,从江西于都河畔出发,面对艰险的自然环境和敌人阻击,可谓漫漫征途,困难重重,险象环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在长征路上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直激励着几代人前行。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次读起长征中的故事,我都会眼眶湿润。利用现代科技,我在线上参观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长征纪念馆,通过图片、档案、实物等,直观地再现了红军的光辉足迹和为争取解放而做出的牺牲。这也让我对长征有了更深的感悟。

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感,以及革命必胜的信心,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动力与力量源泉。红军将士始终跟着共产党、跟着队伍,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心甘情愿把个人小我融入革命大我,经受住各种严峻的考验。长征队伍中不乏年老体弱的老红军,也不乏稚气未脱的红小鬼,还有伤病员,但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们仍然表现出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面对雪山草地,他们更有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因为他们懂得,自己是在为人民而战、为民族的解放而战。

独立自主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和路线,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共产国际作为世界性的共产党组织,对中国共产党实施领导并指导中国革命。这种领导和指导,先后造成中国共产党内“右”倾和“左”倾思想的产生发展,从而使中国共产党丧失了领导中国革命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资格和能力。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终于迈出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决定性一步。这次会议,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下独立自主地改组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从组织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并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坚强正确的领导集体。从此,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独立自主地解决了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随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确立,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再度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卓有成效地解决了当时党和红军面临的三个生死攸关的全局性问题。

紧紧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坚持群众路线,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红军就无法生存,长征胜利更无从谈起。红军部队所到之处,都明确规定必须绝对维护沿途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实际行动遵纪爱民。长征路上,红军每到一地,都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积极宣传党的宗旨任务和抗日方针,深入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民心,博得了爱戴,获得了支持。有了沿途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哺育,红军就构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御敌长城。

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今天我们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长征,面向未来,面对挑战,我们一定要志存高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使长征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人事司党支部综合处党小组党员)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