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涉企业家错案甄别纠正常态化

2021-05-26 14:10:00 来源:本网专稿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三批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典型案例

中国改革报讯 记者刘政报道 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赵某利改判无罪;村民养猪场遭违法强拆,再审改判后赔偿翻倍;某市“和睦佳”盗版“和睦家”,赔偿300万元……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第三批共7个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典型案例,释放加大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司法保护力度的积极信号。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郭锋表示,7个案例涉及刑事、民事、行政、执行和国家赔偿等多个领域,有依法判处被告人和被告单位无罪的案件,有从重惩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案件,有依法纠正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不当执法行为并给予受害人赔偿的案件。本批案例都是最高人民法院再审、指令再审、提审或者复议的案件,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加大对下监督和指导力度,为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权益想实招、出实策的态度和决心。

据郭锋介绍,本批案例的发布,有利于形成以上率下的导向作用,推动人民法院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坚决纠正涉产权错案冤案的工作走向深入;有利于促进平等保护、全面保护、依法保护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郭锋表示,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继续加大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工作力度,积极监督指导地方各级法院审理好涉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各类申诉案件,不断健全涉企业家错案甄别纠正的常态化机制。围绕加强产权保护,坚持严格公正司法,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坚决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保护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司法保障。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