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动真格 校外培训要“降温”也要“内修”

2021-05-14 11:26:51 来源:本网专稿 

□何玲

5月10日,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乱象,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会同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开展联合行动,对作业帮和猿辅导实施虚假商业宣传、利用虚假价格诱骗交易的行为,处以警告和250万元顶格罚款的行政处罚。此前,重庆、北京两地监管部门也分别对辖区内校外培训机构的不规范经营行为进行了通报,或予以警告和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

教育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业。近年来,校外培训因满足人们多样化教育需求而成为一块炙热的市场,许多企业都想来分一杯“羹”。与此同时,校外培训虚假宣传、虚构教师任教经历、引用不真实用户评价等行为频频出现,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扰乱了市场秩序。

监管部门如此高频亮剑释放了什么信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一轮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是为了回应社会舆论对校外培训机构违规经营乱象的关切。处罚虽然严格,但都是根据现行法律法规作出的处理。根据监管部门调查,作业帮在其官方网站谎称“与联合国合作”、虚构教师任教经历、引用不真实用户评价。猿辅导在其网站谎称“班主任1对1同步辅导”“微信1对1辅导”“您的4名好友已抢购成功……点我抢报”,虚构教师任教经历等不实内容。这些行为都属于实施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而顶格处理,也体现了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从严监管的决心。

笔者注意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此前在北京调研时强调,治理校外培训问题要打出组合拳:政府定制度,学校练内功,家长转行为。陈宝生的讲话体现了“共治”的内涵和特征,为校外培训治理开出了一剂良方。

《法治日报》发表文章提出,校外培训治理需要“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监管部门不能因学生负担重和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等问题就采取“一刀切”政策,而是要与多元主体协商共治。学校更应修炼好自己的“内功”,主动找差距,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素养持续提升,带头抛弃“唯分数论”和“升学论”的应试观,营造多元、健康和理性的招生与人才培养环境。于家长而言,则需要理性看待校外培训,选择符合孩子天性、有助于培育孩子综合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课程,而非盲目跟风。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