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探新路 教改惠民生

2021-05-14 11:02:45 来源:本网专稿 

福建三明市率先探路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改革,创新推出基础教育“三大机制”变革,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文明实践,精神文明之花常开不败

沙县总医院党委书记万小英介绍医院改革情况 中国改革报记者 任丽梅 摄


□中国改革报记者任丽梅

“设立公共看病所,贫民看病不要钱”。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淮土镇凤山村,当年的红军看病所作为革命文物正在修缮中。记者看到,虽然房子已经破旧,但隔着脚手架墙上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辨。

在福建宁化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讲解员告诉记者,宁化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明市境内第一个建立红色革命政权的县。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宁化有20多个红色医疗点,还建有多所列宁小学。在红军看病所的墙上,很多漫画呼吁人们常晒被毯勤剃头,减少跳蚤预防疥疮。

“耕者有其田、贫民看病不要钱、工农子弟免费读书”是中华苏维埃政府当年提出的口号,也是对人民的承诺,更是千百万革命者奋斗的目标。

在三明采访时,很多人都知道,红军长征出发时,有1.12万名三明籍的子弟,但最后只有76人到达陕北,大部分人在长征途中壮烈牺牲,成为无名英雄。“正是先烈的牺牲与奉献才有了今天的好生活,我们要继承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

如今的三明林深水美人长寿,是一个幸福的城市。据三明市委副书记、市长余红胜介绍,三明市继承红色传统,人民至上,全市公共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多年保持在80%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7.5%、8.7%;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1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文明实践,三次捧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敢为人先探路“三医联动”

“我们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要改革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供给模式、转变不合理的管理制度以及不合理的运行机制。”

在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当年主导三明“三医联动”改革的操盘手,现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詹积富向记者介绍了三明医改。

1997年1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改革框架。如何才能实现“三医联动”?各地多有探索,但一直没有找到正确的路径。

“药价虚高是表象,深层次问题是体制机制不合理。”詹积富说,三明的医改首先从改革医药体系入手,治理流通领域药价虚高问题、实行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动态调整采购目录、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理顺医疗服务价格;然后就是改革医疗服务体系,设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核定医院工资总额、改革薪酬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再后就是改革医保体系,实行三保合一、招采合一、支付方式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改革政府管理制度,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监督责任、管理责任。

如今,三明市的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公立医疗机构的硬件投入依靠政府、日常运营依靠创新体制机制、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最终这场改革实现了百姓可以接受、财政可以承担、基金可以运行、医院可以持续的目标。

统计显示,医改8年多,三明市减少药品耗材支出95.7亿元,2019年全市人均医疗费用为全国平均水平(3350元)的51.8%,全市人均预期寿命79.82岁,分别比全国、全省高2.52岁、1.12岁。

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亮相,此后实施的一系列行动都吸收了三明医改的探索经验。

今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实地了解医改惠民情况。他再次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三明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其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人民至上补齐教育短板

在三明市三元区陈景润实验小学富兴校区工地上,一辆辆工程车来往穿行,工人们在教学楼前紧张有序地施工。项目负责人郑伟阳介绍说,这个项目竣工后,将极大缓解周边学位紧张状况。

据了解,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三明市城区常住人口数量不断攀升,“入学难”现象成为群众日益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办好民生实事,三明市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积极探索基础教育改革。

发展教育,教师是第一资源。三明市从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秀师资总量不足、教师积极性不够等突出问题入手,创新推出“1+4”正向激励、教育均衡发展、教师协同培养等基础教育“三大机制”改革。

改革的方向首先是尊师重教。为了“教师第一”,三明举全市之力,第一次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一次性调剂1246个编制,缓解教师配备不足;第一次启动市级师范生公费教育试点,先后招生591人,加强师范生培养;第一次出台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累计引进省内外紧缺急需学科优秀毕业生700多名,拓宽教师来源。

其次,为了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三明市探索均衡链式管理。第一条是学段链,推行十五年一贯制,大带小;第二条是校际链,推进总校制、片区联盟,强带弱;第三条是城乡链,推行一体化战略,城带乡。链式管理撬动了发展的支点,最终实现了小学“强基”、初中“壮腰”、高中“筑梦”,各个学校、各学段各有特色,实现多样发展。

此外,为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三明市将教学管理作为常态抓手,重点推进三件事:选人,抓队伍建设;挑错,抓质量检测;上课,抓教师培训。通过“教研变脸”突击战,三明市的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019年,三明市学校在福建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全省统一中考成绩城乡差距福建省最小,高考高分人群和本科上线率城乡分布趋于均衡。2020年7月,三明市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

实践新路径满意在三明

2020年11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三明市第三次捧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在大江南北轰轰烈烈开展,而活动的源头就在福建三明。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会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指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是从三明开始的。

这些年,三明市围绕打响“满意在三明”品牌,不断探索精神文明实践新路径,以制度促进文明行为提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砥砺前行。比如,探索创新“市民文明积分制”,将市民参与志愿服务、无偿献血等活动情况纳入积分内容,将垃圾分类、文明停车等文明行为纳入积分管理,将文明积分与教育、医养等公共服务挂钩,配套出台激励办法,不断巩固市民文明积分推广成果;对市民及时报告重大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给予相应文明积分奖励,推动“文明贷”扩量拓面,贯通文明积分兑换平台,扩大文明积分兑换门类。目前,三明市已有119万名市民纳入文明积分管理。

2020年,三明市通过e三明、骑行步行督查等渠道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梳理出文明城市创建“十大攻坚项目”和突出问题,以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等方式强势集中攻坚。一系列的组合拳,促进了一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有效解决。

当年,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是每一个红军的奋斗目标。如今,三明改革创新的成果惠及人民,精神文明之花常开不败。

风展红旗,如画三明。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这里每天都在开创着“三明实践”,革命老区高质量振兴发展盛景可期。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