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产业大文章 新征程上领风骚

2021-05-14 10:59:38 来源:本网专稿 

20余年,在干部带头、政策扶持、百姓打拼合力下,沙县小吃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强县富民特色产业

三明市沙县俞邦村的小吃摊 中国改革报记者 任丽梅 摄


中国改革报记者 付朝欢

□实习记者 安宁

你可能不知道沙县在哪里,但你一定在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见过甚至吃过沙县小吃。最近,沙县小吃又一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3月23日,在被誉为“沙县小吃第一村”的沙县俞邦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实际上,这并非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为沙县小吃“指路”。他在福建工作期间,就曾于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到沙县考察并作出指示。

二十年风雨路。如今,沙县小吃门店遍布62个国家和地区,国内门店超8.8万家,年营业额超500亿元,实现和带动30万人就业,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小吃”。这个诞生于山区的小吃品牌缘何发展如此强劲?记者带着好奇,踏上探访沙县小吃故事的旅程。

薄利多销小吃做成大产业

正午时分,位于北京市石榴庄地铁站附近的一家沙县小吃店内,锅贴、扁肉、拌面、鸭腿饭、烧麦……一份份大分量的餐点源源不断地从出餐口送出,这样忙碌的场景在这家店每天都会出现。

“我们全家都在做沙县小吃。”谈及为何入行沙县小吃,来自福州的店主张惠云告诉记者,这要追溯到20年前,妹妹嫁到沙县俞邦村,家人看到妹妹一家经营的沙县小吃店生意好,就跟着学做小吃,陆续开店,如今兄妹7人都有了自己的门店。

张惠云的亲身经历正是沙县小吃门店初期走向全国的奥秘。“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批小吃业主就是从俞邦村走出去的。”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原副会长肖阿生告诉记者,结合时代特性,当时的沙县小吃店大都是环境简陋的小作坊,主打“1元进店,2元吃饱”,便宜、便捷的特点让沙县小吃很快打开市场。先行者致富效应带动下,村里人陆续外出开起小吃店。

如果说初期的沙县小吃扩张还是民间自发创业的个体经营行为,1997年起,沙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则为沙县小吃注入强劲的政府力量。同年5月,沙县召开了一场专题研究沙县小吃业问题的会议,下决心要将沙县小吃作为一个重点产业来发展,从政策扶持、技艺资源、管理方面给予支持。

肖阿生介绍说,为了推广沙县小吃,沙县举办了沙县小吃文化节,在不同城市举办沙县小吃推介会;为小吃业主提供资金信贷支持和专业技能培训,并指导他们如何找店、开店;在小吃业主相对比较集中的城市,开展“一乡一城一联络组”机制,以“娘家人”身份帮助当地沙县小吃店解决实际困难。“让更多沙县人走出沙县,开更多沙县小吃店,是我们当时的目标。”

“20世纪90年代末刚开展培训时,为了吸引更多百姓学习制作技术,两位大厨老师甚至自己带着锅碗瓢盆去市集人多的地方制作小吃,现场教学。”沙县小吃培训中心的林老师告诉记者,20多年来,所有培训都对学员免费。据统计,截至目前,已开展530期班次,累计培训22,843人次。

在干部带头、政策扶持、百姓走南闯北开小吃店的合力下,沙县小吃逐渐做成大产业,成为当地富民强县的第三产业支柱。在沙县人眼里,扁肉是“砖头”,拌面为“钢筋”,小吃筑成了沙县的高楼大厦。

创新理念变革谋求新发展

沙县小吃的生意“滚雪球”般发展的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愈发明显。品牌无序使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卫生状况差……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对食品的要求已经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的转变下,沙县小吃以往走的低消费市场路线逐渐缩窄。“生意不如以前好做了”是沙县小吃业主们普遍的感受。

“消费市场的变化使沙县小吃转型升级提上日程。”据肖阿生介绍,2008年,沙县小吃集团正式成立,按照现代餐饮经营管理模式,提出“标准化、连锁化”,推动沙县小吃转型升级。集团推出了统一的集体商标,为各类小吃制定严格的用料及制作规范。

2016年,沙县通过加盟店方式为个体小吃门店赋能。加盟店模式下,张惠云的店铺从招牌、装修到员工服装都是统一的,店里的小吃也有了作业标准和规范,不仅用餐区干净整洁,她在向记者展示后厨时也毫不避讳。

“有了统一的标准,客人也更愿意来消费。”张惠云告诉记者,这家门店一天的营业额在7000元左右,虽然房租、员工成本也高,但结算下来的收入可以保证一家人生活无忧,比以前打零工要好太多。

在沙县小吃产业园,惠发食品沙县小吃中央厨房生产厂长胡明宝向记者展示了标准化的蒸饺生产流水线。他告诉记者,仅一条蒸饺生产线每天就可以生产3吨蒸饺,节约近90%的人力成本。

“沙县小吃集团已与美团共同签署数字化升级合作协议,准备为大众提供全新的体验。”肖阿生告诉记者,根据协议,双方将联手打造沙县小吃集团加盟店特色标识,共同成立“美团·沙县小吃数字化运营中心”,培养“外卖运营师”,制定数字化运营操作规范。未来,双方还将共同推动智慧门店样板店落地,在品牌、服务、供应链、资金结算等领域展开合作探索。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风雨如磐的峥嵘岁月已化为历史,但老区人民的贡献党和国家不会忘记。国务院先后批准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陕甘宁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部署实施了一批支持措施和重大项目。今年2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支持发展沙县小吃等特色富民产业。

产业富民赋能乡村振兴。进入新发展阶段,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区人民将继续传承奋斗精神,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