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江苏-中国改革报看江苏,江苏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东部高速研发全国首个“高速公路团雾智能预警系统”

2021-04-25 17:04:33 来源:改革网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5G技术应用不断升级,“智慧高速”建设成绩显著,但在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方面仍存在短板,如团雾、雾霾,俗称高速公路的“流动杀手”和“第一杀手”,连环追尾重特大交通事故主要诱因。

据公安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高速团雾重点易发路段就有3188处,里程达2.3万公里,仅江苏境内就有90多处,对高速行车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江苏东部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管辖里程455公里约占全省高速总里程的1/10,全境地处江苏沿海,气象条件复杂,团雾天气频发,安全隐患大。为此,东部公司聚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发全国首个“高速公路团雾智能预警系统”,于2019年正式投入应用。

长期以来,对于团雾、雾霾天气下的交通安全问题,国务院及公安、交通等部门都非常重视,但团雾的监测和预警,国内外目前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解决方案,主要原因有三难:一实时捕捉难。团雾突发性强,“来无影去无踪”;自1996年沪宁高速开通以来,江苏高速交通控制部门与省气象局密切协助,道路沿线安装气象设备,试图解决团雾等恶劣天气的监测预警问题,但团雾依然是痛点。二等级判别难。人工巡查效率低,人眼观察和判别偏于主观;东部高速“一路三方”人员对路况现场巡查需5小时,视频巡查需2小时,且难以做到24小时不间断。三是推广应用难。现有解决方案主要依靠气象或雷达技术,建设成本高、效率低。如布设气象检测仪,仅东部高速路段就需投入1200万。按照国内某智慧高速示范工程方案,250米间距安装一台毫米波雷达,若江苏高速推广使用该方案,至少需要投入6个亿,且不包含后期维护费用,若推广至全国,更是天文数字。

为解决团雾问题的三大难点,东部高速坚持“技术”与“产业”相融合,巧用“二单元一模块”的框架构建预警系统:雾霾监测单元。利用现有的道路监控平台,以50秒为间隔,实现气象信息的24小时扫描,全路段捕捉,以此解决“实时捕捉难”的问题;能见度分析单元,通过独创的图像分析技术,糅合四套适用不同场景的人工智能算法,将捕捉的实时图像信息精准转换为交通能见度,以此解决“等级判别难”的问题;综合管理模块,当监测到团雾后,系统自动向一路三方交通控制人员推送警示信息;然后,相关人员依据预警数值,实施相应的交通管制;同时,通过情报板、诱导屏、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向司乘发布实时路况和管控信息,提醒行车安全;当团雾浓度发生变化,系统逐步提示能见度恢复情况,交控人员解除或调整管制等级。

预警系统成后,速管理公司利用现有的交通监控设施,通过对图像的感知分析实时气象信息,避免了雷达、气象观测仪等设备的海量投入。同时,研发了四套人工智能算法,智能适应昼夜、雨雪等多种环境,针对不同道路状况对神经网络差异化建模,公路交通能见度200米内误差率≤2.1%。在实时性和覆盖范围方面实现了团雾全时段、全路段的实时监测。系统每50秒自动扫描,单路视频700毫秒计算一次,3秒内同步计算50路视频,数据更新按。该系统支持多平台应用,接口标准化,按“本地+云端”灵活部署,可跨区域、跨路网推广,也可拓展用于其它道路事件的监测,目前与高德的合作正在洽谈中。

预警系统运行一年多以来,已发布预警信息16000多条。团雾事件报出率100%,无一漏报或误报,指挥调度更具针对性,路况巡查频次与强度降低,减少了人工巡查的安全隐患。现在通过预警系统对路况巡查一遍只需50秒。该系统成功应用先后被国务院国资委、江苏省国资委等官媒宣传报道。中国工程院气象专家李泽椿院士、电子雷达专家贲德院士等人对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交通运输部路网管理专家王虎评价,该系统的成功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交通部对团雾问题的解决方案非常关注。

目前,团雾智能预警系统在江苏高速正全面推广,江西、四川、湖南等省交通运输部门也多次考察交流。    丁晨日 诗雯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