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可持续发展合力 共创低碳发展新格局

2021-04-20 14:12:25 来源:本网专稿 

2021碳中和高峰论坛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成功举办

本网讯 记者李韶辉报道 4月1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承办的“2021碳中和高峰论坛”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成功举办。论坛致力为国内外关注碳达峰碳中和的专家学者、产业界人士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共同探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路径、政策与行动,构建节能减排、低碳、零碳以及负碳的创新发展环境,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创低碳发展的新格局。

“我国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人才智力支撑。”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黄震说,2017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与英国爱丁堡大学、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三方一起合作成立了中英国际低碳学院,这是我国首个低碳学院。他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极其深远和深刻的影响。要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运行,积极推进能源改革。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视频致辞中说,气候变化是重大全球性挑战。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宣示了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是我国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重大贡献,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我国将把降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非传统安全,低碳发展已成为协调经济社会、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提出,要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持全国统筹,强化顶层设计,实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有效统筹国内国际能源资源,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发表了题为“气候投融资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旨报告。他说,当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采取非常有力措施,投入大量资金到绿色低碳领域,以助力各国绿色经济复苏,中国同样也在加紧步伐。气候投融资是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能够强化产业低碳转型的倒逼机制,助推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产业化。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孟光表示,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在数量上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距离实现高精度的碳源碳汇监测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天基遥感手段在碳达峰、碳中和中的应用,发展更高精度、更高时效的主被动碳源碳汇监测手段;二是建立碳监测反演系统,开展相关算法研究,实现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校核,支撑全国碳交易;三是建立自主可控的全球碳监测和评估系统,为碳达峰碳中和的监测评估提供支撑,提高在全球碳交易、环境外交中的话语权。

“我国实现碳中和愿景,全面绿色转型与结构性变革是核心,降低二氧化碳及温室气体排放是根本,碳汇和负排放措施是补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认为,统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情况下,中央必须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形成广泛共识,明确各方责任,推动形成良治。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耿涌表示,中国作为全球矿产资源第一消费大国的态势2035年前难以改变,亟须通过开展循环经济建设,探索资源循环利用过程的精准管理。同时,应该构建我国战略资源供求动态数据库、促进区域产业共生网络建设、支持关键产业共生技术研发、修订危废名录、允许可资源化的废物进入再生环节。

“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比我们预期的更为强烈和迅速,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将助力控制温升水平,有效降低气候系统面临的各类风险。”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的主旨演讲聚焦“碳中和目标下的气候风险管理”。她说,应该重视并提高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适应和减缓并重,将气候安全因素融入社会经济发展。

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未来基础设施中心主任Sean Smith说,未来20年,全球在建筑、运输和基础设施领域的花费将达到约1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5%。由于人口的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在大量增长,因此,创建一种可持续建筑环境必须成为全球当务之急,同时为了实现净零排放,需要制定统一的全球标准,各方应团结协作,加速推进实现低碳成果。

论坛还针对“碳中和愿景下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圆桌讨论。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