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世界难题 追梦健康中国

2021-04-19 11:55:04 来源:本网专稿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改革创新纪实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叶仕春 党军

 □李洁莉

神经外科,普通人眼中的“脑外科”,神秘莫测。2019年9月9日,首次在我国举行的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全球特别大会上,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在开幕式上指出:神经外科是世界公认的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且高风险的医学专科,神经外科医生也被誉为医生职业的金字塔。很多需要神经外科干预的疾病被称为“生命禁区”、“世界难题”,类似《神经外科疑难问题解析》等描述神经外科之难的专著和论文更是不计其数。近年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知难而上,坚持科技创新,勇于挑战世纪难题,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忍不拔精神在神经外科诸多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成为行业领跑者。

校医融合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

武汉大学1893年成立距今有128年历史。2000年8月,湖北医科大学归并到武汉大学后,更是充分发挥教学、临床、科研等优势,

积极打基础、优团队、聚人才、引设备,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

率先组建科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武大中南医院神经外科于上世纪70年代由袁先厚教授成立,是华中地区主要的神经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是武汉大学博士和硕士生培养点。科室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成长,现有脑血管病、神经肿瘤、功能与脊髓、神经重症四个病区,开设普通病床143张,重症病房病床42张。

优化团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目前有专科医师32人,专科护理人员99人,技师及专职科研人员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人,90%以上的医师具有博士学位,多人曾出国进修学习。目前科室的年手术量从原来的700-800台发展到现在的近4000台,增长了五倍左右,床位规模从78张发展到186张,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引进系列先进仪器设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其中荷兰 Philips UNIQ FD2020 Hybrid-OR为国内第一间双 C臂复合手术室,为开展急危重症及复杂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申报和完成的《复合手术在复杂脑血管病中的研究与运用》被评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还有德国 Carl-Zeiss OPMI pentero900、KINEVO900显微镜、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系统、神经导航、Storz脑室镜、Leksell颅脑定向仪、AlphaOmega微电极记录系统、CereTomNL300移动 CT等。与神经外科相配套的全院性大型仪器设备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 DSA、MRI、双源螺旋 CT、PET等。所有这些高精尖设备为科室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勇于突破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神经外科主任陈劲草教授介绍,武大中南医院神经外科主攻神经外科疑难杂症,尤其是复杂疑难脑血管疾病,在全国及全球名列前茅,且有相当地位和影响力。

从临床诊治水平看,神经外科陈劲草教授在全国名医百强榜脑血管病手术位列前十,并在2020年被评为中国神经外科最活跃的医学科学家,体现了其突出的临床技能和科研水平。随着近年来人员和设备的急速提升,目前已能覆盖各类复杂的脑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烟雾病等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及介入栓塞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成功开展有相当数量的脑血管病最高难度性手术,包括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椎基底动脉瘤夹闭术、复杂脑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手术夹闭和高流量搭桥术)、颅内复杂动静脉畸形切除术,颅内巨大动脉瘤及难治型脑脊髓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术等。

创立复杂脑血管病复合手术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与临床应用,并通过成果评价鉴定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次提出规范化神经外科复合手术流程、手术室布局、手术模式快速切换流程,解决手术复合手术布局混乱、切换困难、手术时间长等难点问题;创新性提出可视化球囊阻断技术,成果地解决了复杂脑血管疾病复合手术中载流动脉控制性难题;探索性开展一站式夹闭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累及重要分支及双侧多发动脉瘤的复合手术研究;创新性开展复合手术下高流量搭桥治疗动脉瘤的技术,大大提高了搭桥通畅性,并赋予高流量搭桥新的适应症等一系列成果。

(图:双C臂复合手术室)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多项省部级重点医学科研项目(包含2018年度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有五项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近5年来,共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6部。在继续教育方面,除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外,还接收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医师进修,并多次采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国内外远程医疗研讨。

从基础研究层面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下,医院已开展了烟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从烟雾病发病机制的炎性学说出发,探讨胡椒碱预防烟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为我国下一步开发烟雾病的治疗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初步研究成果在201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年会上交流并获得优秀论文奖。陈劲草教授主持的“联合血管重建技术治疗烟雾病”项目2014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研究团队中许多临床及科研骨干均在国内外医学机构接受了良好的医学研究训练,在既往的研究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独立进行创新性研究的能力,并在平滑肌细胞的分离和培养、分子生物学、基因重组及转染、脑出血和缺血动物模型构建、实时定量荧光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等关键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具有丰富的经验。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与法国、德国、瑞典、瑞士、美国等重要实验室也有着长期合作项目。武汉大学拥有良好的医学和生物学学科研究实验平台支撑。武汉大学分子医学中心拥有具有国内一流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设备,生理功能实验设备,软件配置合理,适合各类大型的科研活动。目前已经具备的实验设备仪器包括:微透析仪、数字造影机、Leic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相差、倒置显微镜、细胞培养全套设备、Real-time PCR仪、超薄切片机、各种不同型号的PCR仪和杂交仪、系列的高速离心机和超低温冰箱和其它分子生物学实验常用设备,同时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已建立SPF级动物饲养室和S1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图:S1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构建人才和学科梯度发展体制机制

一流团队是一流医疗服务水平的前提和条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探索以学科带头人为引领,创新构建起人才梯队和学科梯度及人才培养的团队体制机制。

首先,外引人才与内部青年骨干培养相结合,短期人才补给与长期梯队建设并行。人才梯队充分显示出团队技术优势和诊疗效果。目前科室具有数名全国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如刘暌教授(颅底脊柱)、赵文元教授(脑血管病介入)、李志强教授(脑胶质瘤治疗)、张捷教授、熊南翔教授(功能神经外科及帕金森病)、章剑剑教授(烟雾病)和徐成仕教授(听神经瘤)等,所开展手术诊疗效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其次,亚专业病种发展细分到以单病种为抓手,建立多个临床疾病中心,如胶质瘤临床诊疗中心、烟雾病临床诊疗中心、帕金森病临床诊疗中心等,并确立各个中心主任,引入竞争机制,每年考核上岗。

其三、建立以临床转化为目的的基础研究实验室,成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脑科学研究中心。临床医生现实的困境在于忙于手术治疗,没有时间做基础科学研究,但是基础研究人员往往缺乏临床经验与临床思维。因此,如何有效地将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人员结合起来是一大难题。科室引进澳大利亚昆士兰脑神经研究所李翔教授团队,并成立脑科学研究中心,有机地将临床与科研结合起来,并致力于推进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该中心目前可开展一系列实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核酸修饰在认知功能中的作用、环状DNA/RNA在神经以及脑血管疾病的调控机制、研发新型表观遗传学机制在全基因组检测技术及神经免疫细胞内表观调控机制在认知功能中的作用等。

 

(图:脑科学研究中心<李翔实验室>。)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就是以患者的需求为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医务人员将工作渗透到患者层次上,从源头抓起,培育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不拒绝疑难病例,甘愿为病人勇闯禁区,善于倾听患者的声音,竭尽全力为病人服务,解决病人疾苦。

每一个患者的就医体验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诉求期盼都得到回应。五年前患右侧顶叶脑膜瘤的高女士到中南医院求诊,她表达了一个特殊愿望,不能剃光头做手术。“现代医学模式早已从‘治病’转变为‘医人’,病人的想法敦促我们不断改进工作。”陈劲草让护士为高女士洗了头,并根据肿瘤定位,请发型师来病房为高女士编了漂亮的辫子,既留出手术部位,避免术后感染,又保持美观。术后,高女士看到自己几乎完整地保留了头发,开心地笑了。随着区域备皮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开展,如何科学设计手术入路及手术切口成为科室探究的新课题。研究团队设计了6种常见入路,制作《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区域备皮图谱》(下图),该成果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和同行们分享,并且该成果同时获得2018年中国护理质量改善项目推荐奖。

(图:为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区域备皮图谱。A.枕部马蹄形切口;B.翼点入路;C.额顶马蹄形切口;D.后正中入路;E.颞下入路;F.乙状窦后入路)

26岁的小马被不明病因的头痛折磨得苦不堪言。在小马的影像检查片中,陈劲草敏锐地发现大脑左侧的一个肿瘤正好处于脑部功能区附近,一旦切除手术出现偏差,患者可能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传统手术方法很难兼顾既彻底切除肿瘤,又不损害功能区。一个大胆设想在陈劲草脑海里浮现,实施“术中唤醒”手术,通过患者语言、肢体的反应,判断肿瘤切除的程度。2015年2月,这个超常规的手术在小心翼翼中进行。准备切除肿瘤时,医生将处于麻醉状态的病人唤醒,一边进行语言交流、指挥患者肢体活动,一边进行手术。半个小时过去,脑部肿瘤被完全切除,患者神经功能保留完好。根据临床病例的积累,研究团队制作唤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围手术期标准化流程,该项目获得2016年湖北省省级新技术、新业务,并在省内外多家医院推广。

(图:神经外科医生为患者进行术中唤醒)

砥砺奋进为健康中国作出新贡献

新征程砥砺奋进,新起点再创辉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骄人业绩,尤其经过近三年不断发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颅内肿瘤的综合治疗及功能神经外科等亚专科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在未来3年,将集中优势资源,主攻3个具体方向。

一是在相关疑难重症的诊疗上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EA+CAS开通术、大脑中动脉及椎动脉闭塞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烟雾病联合重建术),神经导航辅助微创锁孔及显微镜内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颅内肿瘤,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异常的微创外科治疗;在已形成的良好基础上,做精做细,以提升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推动重大成果产出和孵化,促进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培育,以期确立省内乃至国内的领先地位。

二是推动平台建设及扩大社会服务能力。在已有的“湖北省脑血管病急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湖北省脑血管外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平台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职能,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脑血管病防治宣教工作,每年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义诊等工作,督导脑血管病早诊早治工作的实施;每年至少举办一期缺血性脑血管病单病种规范化诊疗进修班和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3-5项,做好技术推广,打造全省基层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队伍,进一步规范全省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工作。

三是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完善团队建设。科室将逐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后备人才、培育人才”实行分层次管理,抓好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从内容、效果、形式等方面着手,将技术培训工作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对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的亚专科,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培育和引进所需人才,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员工队伍,为科室全面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砥砺奋进,为健康中国作出新贡献。

(图: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团队)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