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福建三明:电力赋能 既让青山常绿 也让林农得利

2021-04-17 15:22:21 来源:中国改革报 郑丽萍 唐 伟

福建三明市以电力赋能“网”住绿水青山,促进笋干向环保行业发展,用新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增加百姓收入

□ 郑丽萍 唐 伟

近日,走进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国有林场,绿树成荫、野花盛开、鸟鸣阵阵……一片片森林给山岭穿上了厚厚的绿装,举目望去,“绿涛”起伏,无边无际。

在高耸参天的树木中间,一条架空的电力线路走廊横穿林场。油茶树、脐橙、杨梅……走廊里种植的各类矮秆经济作物,与旁边粗壮的树木迥然不同,形成了一条独特的绿色“经济带”。

国网永安市供电公司积极与永安国有林场等林权单位协商,建成了一条10.3公里的电力线路走廊安全带(周懋熹 摄)

“这是为供电线路打造的一条电力线路走廊安全带。”国网永安市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7年1月,国网永安市供电公司积极与永安国有林场等林权单位协商,建成了一条10.3公里的电力线路走廊安全带,目前走廊内种植经济作物面积达92亩。

植被置换 多方共赢

据国网三明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运检部主任林金树介绍,以前线路走廊内多为桉树、松树等高杆树种,不仅影响高压线路架设,且易造成山火,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公司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清砍走廊内的树木,既不利于森林资源保护,也与绿色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

如何平衡这一矛盾?从2017年起,国网三明供电公司采用“1+N”模式开展植物置换建设,全面推进地区电力线路走廊下方植被置换工作,将走廊下方松树、桉树等高杆植物置换成有一定防火功能的矮杆经济树种,确保线路安全运行。截至2020年,全地区已完成植被置换面积达707.1亩。

“结合当地环境,在电力线路下方引导林农改种低矮的具有高经济价值作物,既减少电网运行风险,又降低森林火灾风险,同时能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林金树说,通过植被置换,这些绿色“经济带”每年可带来每亩2万元的收益。

如今,树与线之间的矛盾逐渐破解,隐患逐步消除,电力线路走廊成为光明线、致富线、生态线,成为助力三明市深化林改的一个生动实践。

以电代柴 绿色环保

电力赋能绿水青山,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永安竹农陈家德来说,烤笋“以电代柴”,就是给予他的最大益处。

“相比传统方法烤笋,用电烤笋省时省力,告别了烟熏火燎,也解放了劳动力。只要将笋往里一放,就可以做别的事情了。”笋干是当地百姓的主要产业之一,陈家德对此深有体会,“以前,村民烤笋用的是薪柴,为了烤笋从年前就要开始砍柴,一到烤笋季节每家每户的院子里干柴堆得跟小山包一样。”

永安市竹林面积102万亩,年生产笋干近3100吨,若以传统的薪柴烤制,年消耗薪柴达1.53万吨,相当于2000亩林地的森林资源。“每吨干制品笋干大概需烧薪柴约8立方米,年需烧柴近2万多立方米。”有着多年烤笋经验的陈家德掐着手指算了算。

为促进笋干朝着绿色环保行业发展,2014年10月,三明市供电部门推广“以电代柴”笋干生产工艺,对永安西洋、上坪、曹远等乡镇电网进行增容改造,及时满足笋农的用电需求。

国网永安市供电西洋供电所员工向村民讲解电烤笋项目(陈文鑫 摄)

“‘以电代柴’生产工艺的推广,不仅大大减少了森林砍伐,每年还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280多吨。”国网三明供电公司营销部党支部书记郑贵亮说。这项工艺逐步推广不仅呵护了绿水青山,小竹笋也成为百姓增收的绿色“摇钱树”。

这是三明市供电部门推行乡村电气化工程的一个缩影。2014年3月,该市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通过改造升级农村电网、提高农村供电服务水平、推广电能替代技术等方式,提升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村生活电气化水平。尤溪烤茶籽、大田烤兔、建宁烤莲、宁化烤烟……围绕“一县一特色”目标,三明市供电部门用新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从本源上既让青山常绿,也让林农得利。

“相比传统烤笋,现在每斤干笋只需约1度电,价格是0.575元,用电烤笋每公斤成本可降低三四元。”陈家德说,“用电烤笋不焦、不长白屑,不仅提高了笋干品质,更重要的是保护了生态环境。”

来源:2021-4-16《中国改革报》03版

[责任编辑:赖斯园]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