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国际司有关负责人就“一带一路”能力建设培训班答记者问
□中国改革报记者 袁琳
□实习记者 吕书雅
4月7日,“新冠肺炎疫情下加强知识分享和能力建设,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协同增效”能力建设培训班在广东省深圳市开班。近日,记者就相关情况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国际司有关负责人。
问:怎么评价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合作?
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是全球最大的技术援助多边机构,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双方长期保持密切合作关系。UNDP充分运用自身的专家资源、国别网络等优势,通过技术援助、能力建设等方式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和“三共”等合作理念,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宗旨高度契合。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后,UNDP是第一个与中国政府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国际组织。国家发改委与UNDP先后于2016年和2017年分别签署了政府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和行动计划。在两份合作文件的指导下,2018年4月,双方成立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联合工作组并召开了第一次联合工作组会议,这使得双方合作机制化、规范化,更加务实高效。
在双方政府间合作文件的指导下和联合工作组的大力协调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早期收获。比如全球治理高层政策论坛、“科技助力减灾”、“一带一路”能力建设项目、成立“一带一路”创新发展中心和开展“一带一路”联合培训班。双方已经探索形成了一套务实、高效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模式,为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崭新模式和经典模板。
问:此次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举办“一带一路”能力建设培训班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选在深圳这座城市?
答:开展“一带一路”能力建设培训班是双方重要的合作共识。双方政府间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和行动计划及其项目清单中均明确提出,双方要加强能力建设,合作办好“一带一路”国家高级别政府官员培训课程。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培训班的筹备工作历经艰辛,但在此期间,双方合作意愿更加坚定、合作共识更加广泛。经过多轮沟通和精心策划,“一带一路”能力建设培训班终于成功举办。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党中央作出兴办经济特区重大战略部署40多年来,深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创造了发展史上的奇迹,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培训班在深圳落地,是希望各位学员能在培训期间感受深圳特区的开放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进一步提升国际合作能力。
问:本次“一带一路”能力建设培训班是怎么安排的?
答:本次培训时间为4月6日~4月15日,为期10天。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背景,培训班主题定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知识分享和能力建设,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协同增效”。
此次培训班的授课师资由UNDP的国别专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官员、世界著名高校和智库学者、多边金融机构以及中央党校、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培训班授课内容聚焦五大专题,分别为:清洁能源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创新、转让与发展,可持续投融资,UNDP国际项目管理经验,治国理政与国际合作、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及疫后恢复等。除了系统的课程培训,还安排了赴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与深圳盐田能源生态园开展实地调研。
本次培训班学员共计34人,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地方发改委及国家发改委委属单位派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