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市鄞州区探索工业土地综合整治新路,2020年实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亩均增加值168.82万元,增长5.8%;亩均税收37.9万元,增长13.1%
□ 杨磊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工业土地综合治理,深挖广拓存量空间、精准高效配置资源,有效破解产业发展空间从哪来、怎么用的问题,逐步探索出一条向存量要空间、要效益的工业土地综合整治新路。2020年实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亩均增加值168.82万元,增长5.8%;亩均税收37.9万元,增长13.1%。
作为浙江省老牌工业强区,鄞州在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于2019年底在浙江省率先启动工业土地全域治理试点工作,着力打破用地紧缺、用地利用粗放、布局分散等阻碍发展的“天花板”。“鄞州坚持改革破题、创新制胜,聚力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造创新,持续深入推进工业土地综合整治,加快企业下山出村入园,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奋力打造全球先进智造基地先行区。”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褚银良说。
哈佛红的房屋幢幢相连,错落有致;房屋之间的主干道上即将建起一条连接轨道交通3号线的通道;齐全的配套商业极大地方便了生活……眼下,在鄞州区姜山镇,由镇(村)级工业区改造而成的未来工业社区,通过鄞工集团收购实现连片整体开发,一座规划占地323亩,集高科技、创新型及服务型产业于一体的绿色生态高效产业创新综合体呼之欲出。根据规划,建成达产后,该工业社区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税收3亿元,实现容积率、投资率、产出率、贡献率“四率四高”。而此前,这里曾散落着27处企业(个人)用房,产业层次低,企业分布散,亩均税收只有2万元。
以“宏观规划+微观改造”推动产业空间再造。该区将全域产业整治提升工作融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和“三线一单”编制,着力构建2个“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和4个高能级产业集聚区。按空间再造、产业提升、生态修复划分治理三大类型,创新探索出单一主体收购归宗连片开发、龙头企业自主改造、国企收购改扩建、存量园区提质等工业土地综合整治“十二解法”,加速为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多土地空间。截至2020年底,该区多元化、精准化推进21个小微企业园建设,对420家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企业进行综合整治、196家低效企业得到提质、269家“散乱污”企业完成整治、改造旧厂房19万平方米。
以“全优布局+全链提升”推动产业结构重塑。鄞州将空间再造与产业集群培育紧密结合,建立“补链+强链”的产业调优机制,编制10个产业专项发展规划,着力培育软件与新兴服务、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等“154”千百亿级产业集群。统计显示,全区目前“154”产业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已达80%,拥有国字号“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共11家。
以“数字赋能+业态赋值”推动产业质效升级。鄞州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维度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数字化和产业化广泛融合。截至目前,数字经济占全区GDP比重超52.5%。目前,全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达到11家,80%以上的规上企业建立了设计室,工业设计转化成果贡献了30%的工业产值。通过提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进程,鄞州目标是,到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0%。同时,全区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到170万元、亩均税收提高到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