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改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不竭动力

2021-04-01 15:38:15 来源:本网专稿 

——内蒙古通辽市践行新发展理念系列报道之八

□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于保明

□ 任阿龙 刘露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精准对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需要,围绕科技创新、经济创新等方面,谋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厚植创新发展优势,点燃创新发展引擎,为高质量发展集聚动能。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020年,由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完成的“铝电解烟气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脱氟除尘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斩获第四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这是该项目继2019年度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后获得的又一项殊荣。

据了解,鸿骏电解铝烟气超低排放工程是我国首例超低排放示范工程,标志着我国电解铝行业在烟气污染物综合治理上达到全新高度。该项目采用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脱氟除尘技术,有效提高了污染物脱除率。项目投运以来,颗粒物排放浓度较国家排放标准降低了6.6倍,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较国家排放标准降低了20倍,氟化物排放浓度较国家排放标准降低了100倍。这一创新技术不仅对通辽市北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我国铝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污染控制的技术示范。

鸿骏电解铝烟气超低排放工程是通辽市以加强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通辽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面深化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深入开展战略研究和重点产业技术攻关,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建设通辽科技创新中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产学研平台,着力突破一批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通辽市已培育成熟高新技术企业34家,建成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2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众创空间1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新建内蒙古蒙东铝及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通辽市蒙草沙地治理与林草牧业发展研究院等4家自治区新型科研开发机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B型)、北京通辽高新产业园、通辽市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蒙东博士创业园、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园、耐火高新科技材料产业园、铝后特种设备产业园、双创孵化园、综合智慧能源示范区10个平台载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整合了技术研发资源,释放了科技创新平台效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产学研合作持续增强创新能力

在位于霍林郭勒工业园区的内蒙古锢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惯性摩擦焊接机正在对损坏的钢爪进行全截面焊接修复,实现焊接部分与钢爪本体的全截面冶金结合。“目前,我们生产的产品在霍煤鸿骏铝电公司的工业实验已经完成,焊接钢爪比铸造钢爪吨铝节电34度,节能效果明显。”内蒙古锢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惯性摩擦焊技术产业化项目负责人师建军介绍道。

通过与科研机构深入合作,内蒙古锢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了国产首台400吨惯性摩擦焊接设备,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实验室摩擦焊接技术,已建成以400吨惯性摩擦焊接设备为核心的焊接生产系统,可实现新钢爪制作及旧钢爪修复的批量化作业,实现摩擦焊技术在本地铝生产企业的实际应用,有力增强产业优势、为高质量发展集聚动能。

深化产学研合作对于持续增强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辽市积极为企业和高校院所架设产学研融合桥梁,先后组织蒙东铝、昶辉生物、亿利新中农、霍煤车轮、蕴绿菌业与吉林大学进行了对接,组织科牛、玛拉沁E店、可心可意、军力易购、大漠缘、弘达盛茂等企业与北京农学院动科院、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中关村中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进行对接。截至目前,达成20余项合作意向,其中常用蒙药的抗病毒活性研究、油鸡养殖等10余个项目已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成功签约。

经济创新为高质量发展集聚动能

推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创新紧密结合,充分释放科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通辽市推进经济创新、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的“钥匙”之一。

经济创新,是在产业上创新。通辽市转动产业创新的“钥匙”,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对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重点产业园区等平台载体创新能级,培育千亿、百亿级产业集群。推进华北制药系列产品、圣雪大成高端医药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玉米生物、高端乳肉等关联产业齐头并进,全牛产品开发利用、玉米全株深度转化的产业体系,推动精深加工向食品级、药品级高端产品延伸,打造千亿级绿色农畜产品产业集群。推进煤电联营,扩大低电价优势,加快开发新型铝材、高性能合金等高端产品,打造千亿级绿色煤电铝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经安镍基合金项目,抓好上下游项目配套,建设高品质特殊钢、高性能不锈钢制品等高端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打造百亿级镍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建设蒙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加快康臣药业、蒙药股份等企业升级改造,建成运营内蒙古蒙药材城、海天制药中药饮片加工等项目,抓好蒙中药优势大品种开发推广,推进蒙医药产业向药食健同源、医康养一体化发展,打造百亿级蒙中医药产业集群。实施扎哈淖尔多能互补、增量配电网试点等项目,构建风光火多能互补、多网支撑、多元消纳的现代能源体系,创建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打造百亿级现代能源示范产业集群。

经济创新,是在业态上创新。通辽市转动业态创新的“钥匙”,大力发展经济新业态。顺应消费数字化、品质化、个性化、多元化趋势,积极培育信息、时尚、体验等新兴消费热点,积极发展平台经济、宅经济、夜经济,拓展丰富消费场景。顺应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刚性需求,发挥“中国蒙医药之都”产业优势和文旅资源优势,推动“医、药、养、健、游”融合发展,将高铁的“同城效应、资源再配置效应”转化为消费吸引力,出台高铁经济发展规划,引进培育开发一批养老、保健、医疗、体育健身、休闲度假等新消费增长点。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推动传统零售、传统服务和渠道电商资源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深入开展“万企登云”行动;实施“互联网+农牧业”,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促进实体经济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高效、低耗、环保的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生共赢。

经济创新,是在布局上创新。通辽市转动布局创新的“钥匙”,广聚创新资源,构建开放创新、区域合作的新格局。不断完善对外开放布局,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开放开发战略,深化同俄蒙的合作,扩大对东北亚的开放,拓展对外开放的新空间。全方位加强区域间合作,持续深化同东北经济区的全面合作,深度融入新一轮东北振兴,推动区域优势产业对接协作、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文化旅游融合互动。积极承接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吸收引进先进理念、管理经验、创新模式和优质项目,提升经济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开新局,育先机,创新者胜。通辽市将继续深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点燃创新第一引擎,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占得先机、取得优势、赢得主动,让创新之花在科尔沁草原灿烂绽放。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