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热议“新征程”

聚焦中美关系、中国宏观政策走向、乡村振兴等热点话题
2021-03-23 01:23:42 来源:本网专稿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付朝欢

3月20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如期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迈上现代化新征程的中国”。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和代表围绕中国中长期规划、中美关系、碳达峰与碳中和、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热点话题展开探讨,达成广泛共识。本届论坛境外正式代表参会人数创历届论坛之最。

共话中美关系:超越分歧聚焦合作

50年前,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亨利·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秘密访华,开启了中美破冰之旅。

作为本届论坛的一项特殊安排,3月20日上午8点30分,经济峰会以主题为“中美关系:风云五十年”的全体会开场。

97岁高龄的基辛格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发表了讲话。他表示,半个世纪以来,中美在关键问题上进行了合作。两国对一些事有不同看法,但现代科技、经济全球化等都要求双方作出比以往更大的努力进行合作。“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取决于中美之间的相互理解。”

“对比当年,如今有更多改善中美关系的有利条件。”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表示,中美已经是一种深度相互依存的关系。过去几年的实践也证明,“全面脱钩”不符合双方根本利益。

傅莹认为,在处理中美两国关系时,要有“以终为始”的思考习惯,在“大图景”内考虑问题,这样才能不被分歧所困,超越分歧聚焦合作。中美两国需要承担起历史责任,双方需要冷静客观地面对和解决分歧。

美国前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也表示,美中双方均应在关照彼此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双多边合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中两国有能力解决相关问题,也有责任在全球问题上展现领导力。”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巴基斯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巴基斯坦参议院外委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表示,中美关系对加强亚洲和世界的安全稳定非常重要。

解读宏观政策: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更好地迈上现代化新征程?中国宏观政策有哪些特点?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今年设定6%以上的预期增长目标,体现了中国将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增长,也为应对不确定性、防范风险和结构性改革预留了空间。

“随着中国经济逐步恢复常态,宏观政策正常化也被提上议程。”王一鸣指出,考虑到经济恢复存在结构性差异,中小微企业仍面临困难,宏观政策将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并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把握好平衡。

谈及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圆桌会上表示,中国有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控空间。中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正常区间,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适中。他强调,“中国的货币政策在提供流动性和合适的利率水平方面具有空间。”

易纲还指出,货币政策既要关注总量,也要关注结构,加强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货币政策需要在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风险之间把握平衡。“总体上看,当前,我们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持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在支持绿色转型、管理气候相关风险上,金融体系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易纲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把绿色金融确定为今年和“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作为,服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建言乡村振兴:抓住三大潜在需求

为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我国对脱贫地区设立了5年过渡期。

在“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分论坛上,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表示,当前脱贫地区要全面巩固好脱贫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在5年过渡期内,要保持帮扶政策的总体稳定,有关部门已陆续出台30多项相关政策,还要继续抓好帮扶工作。

夏更生表示,全面乡村振兴主要应做好三件事:绘好“一张图”,做好规划先行,按照规划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硬件建设,继续做强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个人居住环境;另一手抓软件建设,就是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同时推进乡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三业兴”,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创业,多渠道促进就业。

“目前我国务农劳动力的收入仍然较低,乡村振兴还是一个非常重的任务。乡村振兴需要发挥农村的潜力。”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看来,讨论乡村振兴不能单单从乡村着眼,而应该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要看到整个国民经济对乡村、对农业、对农民还有哪些潜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周其仁表示,应当抓住三大潜在需求:一是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特别是对较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二是城市居民要到乡村度假的需求,而当前很多靠近景点的农村还不够美观。三是新技术可以在农业农村建设中找到应用场景,高科技可以应用到农业。

哈佛大学教授德怀特·珀金斯更加关注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他谈到,在中国农村地区,想要获得一流的教育还很难,要为农村学校配备良好的师资力量,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呼吁,要高度关注农村老年人问题,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供给。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