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江西-中国改革报看江西,江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江西弋阳县打造“党建+林长制”工作模式

2021-03-12 18:00:06 来源:本网专稿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李黄安

□钟南清 楼志文 周细荣

近年来,江西省弋阳县围绕“做实林长制、实现林长治”的工作目标,拧紧林长制工作和党建工作“一根绳”,充分发挥县级党委领导作用、乡镇党委执行作用、基层组织堡垒作用、普通党员先锋作用的“四个作用”,大力实施百名支书带百村、千名党员联万户的“百千工程”,带动千家万户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弋阳县先后荣获中国雷竹之乡、全国林下经济产业区域特色品牌建设试点县、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县等国家级的金字招牌。

弋阳县建立健全了以县委书记任总林长、乡镇党委书记任乡级林长、村支部书记任村级林长的三级林长制度,全面负责领导、组织、实施辖区林地、湿地和绿地资源的修复、经营、管理、利用和保护工作。科学制定了《“党建+林长制”工作方案》《林长制工作要点》《林长巡林工作制度》和《森林督查工作方案》,明确林长工作目标任务,划定林长责任区,落实林长责任制,完善林长组织体系、责任体系、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实施林长制信息化管理支撑工程,建成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经营管理、林权管理服务和森林应急减灾为一体的智慧林业平台。

乡镇党委积极发挥“执行作用”,通过公益林、天保林、森林防火等三方面人员资金“三整合”,完善了“一长三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架构,把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着力点延伸至源头、落实到山头地块;积极主动地推动林长制工作扎根落地,在队伍建设、装备更新、经费投入等实行重点保障,150多个生态保护、林业发展困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村级组织主动发挥“堡垒作用”,全县村级党支部及村级林长充分发挥人熟、林熟、地熟的优势,积极配合森林资源管理、木材检查、森林植物检疫、林木种苗等执法队伍整合,积极开展“绿盾行动”和森林督查专项行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松材线虫病防控保卫战和古树名木修复保护行动,严厉打击了乱砍滥伐、破坏林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等不法行为,2020年度森林督查变化图斑明显少于2019年度变化图斑。森林违法案件明显减少。2019年度违法图斑103个,2020年违法图斑20个。

普通党员全面发挥“先锋作用”,全县145名村级林长、34名生态监管员、172名专职护林员、1004名党员生态信息员发挥“移动式摄像头”的作用,时刻对身边森林资源进行无缝监管和巡护,确保了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党员带头并带动群众参加国土绿化建设,仅去年就完成人工造林0.62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和退化林修复0.6万亩,促进了“党建+林长制”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该县围绕“百千工程”目标,发挥党的宣传优势,营造强大生态建设氛围。落实145名村支部书记担任村级林长、1004名党员担任生态信息员,基本确保一个村支部书记包一个行政村、一个自然村配备一名党员生态信息员、一个党员联系几户或几十户,并带动全县14000多户林农参与生态建设。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在每个行政村设立林长制公示牌,每个村小组悬挂横幅标语、张贴宣传公告;利用村民大会、村小组会议等民间集会的机会和“三会一课”“主题教育”等党员学习教育的契机,向党员普及“两山理论”,并由党员向群众宣传了林业政策,发动300多名懂经营、善管理的现代林农和社会力量参与林业保护和生态发展工作,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突出“百千工程”任务,健全党的关爱机制,促进生态建设健康发展。在保障雷竹鲜笋“绿通”和贯彻落实取缔人工养殖野生动物等工作上,共计完成保障雷竹鲜笋对上海等地贸易1000余吨,挽回雷竹笋农损失达1600余万元。积极落实取缔人工养殖野生动物企业(个体户)5家,完成黄锦蛇等人工养殖野生动物取缔达10余个品种,保障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倾情帮助20多家林业企业协调解决林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问题,协助30多家林业企业通过惠农贷款融资缓解发展资金困难,帮助解决雷竹、猕猴桃等林产品销售难等问题。

着眼“百千工程”效果,用足党的惠农政策,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在全县范围开展了森林保险工作,对67.7664万亩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全部进行保险,同时将77.1745万亩商品林全部纳入森林火灾保险,切实保障了林农利益。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鼓励党员争当林农的服务员,推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去年组织50余人次到浙江、福建等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培训雷竹、油茶、中药材等重点产业林农20余批次5000余人次,提升了林农的产业发展技术。积极利用“微信”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指导,做到全天候、不间断的技术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落实监管责任,仅去年就开展林产品质量检测5次共180余个样品,确保了林业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弋阳县坚持“党建+林长制”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生态建设与生态扶贫相同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

创新生态扶贫机制,打造脱贫致富示范基地,该县通过政策引导、合理规划、资金扶持等方式,按照一片一示范的模式,分别打造了曹溪、葛溪、三县岭、湾里等乡镇共计4个万亩雷竹示范基地,打造了旭光1万亩、圭峰1千亩、樟树墩1百亩的中药材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县雷竹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油茶面积达到6.1万亩、中药材面积超过2万亩、铁皮石斛和花卉苗木达3万亩,建成国家级林业龙头重点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家、各类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达193家。推行“五统一分”和“承包倒租”模式,帮助艺林公司与专业合作社、大户等将4000余亩已成林的雷竹林交由贫困户经营管理,为贫困户每亩每年增收了1万元。积极引导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发挥脱贫主导作用,优先聘请贫困劳动力从事种植管护工作,全县贫困户参与产业的规模为28827亩,带动贫困户就业9498人次,户年均增收6300余元,有效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制定了《森林“四化”及低产低效马尾松林改造建设方案》,与康恩贝集团开展林业扶贫合作,对全县马尾松林进行补植补造轻基质容器枫香壮苗,成立了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兴建了2个高产油茶轻基质容器壮苗定点苗圃,每年可供优质苗500万株。有力提升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按照“林长制”关于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的要求,全县共划定公益林67.77万亩、天保林23.4万亩,森林保护率达到62.72%。落实生态补偿资金2126.5万元,保护绿水青山,促进农民增收。出台了《雷竹产业管理办法》《雷竹种植技术》和《雷竹退化竹林改造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等文件,规范了雷竹产业的行业管理,保障了产业的持续高效发展。目前全县雷竹栽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鲜笋7.8万吨,年产值超15亿元,涉及林农9200余户,户均年增收4.39万元。马安村通过示范引领,种植雷竹3800余亩,雷竹年产值达7600万元,净利润3800万元,带动全村300余户发家致富。


[责任编辑:朱晓]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