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开放大融通中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2021-03-11 13:31:20 来源:本网专稿 

——内蒙古通辽市践行新发展理念系列报道之六

通辽机场 张启民摄

□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于保明

□ 任阿龙 刘露

建设人民满意的高效能服务型政府,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内蒙古通辽市牢牢把握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树立开放融合发展理念,坚持高点站位、放大优势、做强特色,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和社会服务质量,以大开放、大融通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落实惠企政策 服务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诸多民营企业面临多重严峻挑战,举步维艰。为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助力民企渡过难关,通辽市出台了《关于明确通辽市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标准的通告》《通辽市关于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稳定经济运行的若干措施及分工方案》《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释放惠企政策红利,着力帮助疫情影响下的企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为民营企业提供及时、便利、高效的服务,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没想到申请的退税款这么快就到账了!受疫情影响,我们的销售和经营都遇到了困难,各方面都急需资金。正巧税务局工作人员来这里进行复工复产政策指导,告诉我们可以将留抵税额进行退还。几天时间款项就到账了,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内蒙古吉煤矿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介绍说。

这是通辽市为进一步助推企业复工复产,针对经营困难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入户辅导,并结合企业实际提示企业及时享受政策实惠工作中的一处剪影。

为了让企业获得确确实实的实惠和红利,通辽市坚决落实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税收减免政策,2020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各项新增减税降费4.07亿元;严格落实各类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减免非高耗能大工业企业、一般工商业企业电费5%,累计减少客户电费支出约3000万元,切实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

近年来,通辽市推动国家出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减税降费政策及自治区出台的降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地,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自2019年1月1日起,取消省定涉企建筑能效测评、节能材料检验检测费,实现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零收费;取消土地交易服务收费、矿业权交易服务收费、燃气用具气源适配性检测收费等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取消蒙东电网大工业目录电价,实施大工业用电倒阶梯输配电价机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供应方式,降低民营企业用地成本。

一系列惠企政策不断落地,持续助力民营经济发展。2020年,通辽市市场主体新增3.5万户、达到25.76万户,出台招商引资16条优惠措施,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14个、到位资金131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33.4亿元、增长42.6%。

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西辽河纵贯而过,连接东北、承接华北、面向俄蒙、遥望日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东北亚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一带一路”和内蒙古推进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节点。

作为我国东北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和国家一级物流节点城市,通辽市与北京、沈阳等中心城市,天津、大连等港口城市,满洲里、二连浩特等边境口岸城市互连互通。通辽市立足于自身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东北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综合优势,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科学规划物流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区域通关一体化。

粮食物流形成以通辽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为龙头,以国储库、地储库为骨干,仓储、交易、加工、运输、配送等功能比较健全的物流体系。

煤炭物流以内蒙古东部煤炭交易中心为龙头,以本地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为依托,以铁路运输为骨干,建设具有仓储、交易、加工等功能齐全的国家级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煤炭物流基地。

建材物流以通辽开发区建材物流园区为龙头,以木材、钢材流通为主,以落地加工为重点,打造仓储、运输、交易、加工、配送等功能齐全的建材物流体系,建设东北最大的木材集散基地。

冷链物流以三元冷库等企业为龙头,以肉类、辣椒、水果、蔬菜等为主,建设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齐全的冷链物流体系,目前拥有专业冷链物流企业50余家,冷藏保鲜库库容62万立方米。

医药物流以泽强、利群、蒙王、国药等企业为龙头,以连锁企业为依托,建设交易、仓储、配送、信息等功能齐全、辐射城乡及周边地区的医药物流体系。

快件物流以EMS、顺丰、宅急送等23家国内外知名快递企业为龙头,有快递网点558个、邮政普通网点138个。

国际物流以中欧班列(通辽)为龙头,截至2019年年底,共计开行中欧班列(通辽)75列(进口11列、出口64列),其中2019年开行61列(进口6列、出口55列)。

找准优势定位 扩大服务范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辽市抓住机遇,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乘风而上,主动服务全国市场,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

全力建设绿色农畜产品供应基地。增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粮食、肉牛等绿色农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服务全国消费升级创造的巨大市场需求。通辽市是农业大市,拥有玉米、黄牛两大优势资源。玉米产量常年稳定在120亿斤以上,稳居内蒙古首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立足丰富的玉米资源,通辽市探索出了一条玉米籽粒、玉米芯、玉米秸秆全株全产业链发展之路。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9家,形成60万吨淀粉、50万吨味精、26万吨氨基酸、25万吨酒精、5000吨黄原胶、5000吨土霉素碱、14万吨玉米胚芽油生产能力,玉米综合加工转化能力达到450万吨。通辽市被誉为“中国草原肉牛之都”,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7家,形成了70万头肉牛屠宰、360万口生猪屠宰、23万吨乳制品生产能力,基本形成了集种业、繁育、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成为国家活体牛储备基地和供港活牛重要基地。

全力建设能源输出基地。发挥能源资源富集优势,加快推进百万外送基地、“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等项目,建设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服务全国能源安全。依托丰富的煤炭、风能、光能等优势,通辽市积极探索构建“火风光”互补的电力供给格局,扎哈淖尔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是国家第一个智能电网示范项目,实现了供给模式的优化创新。金煤化工的一氧化碳偶联两步法煤制乙二醇技术属全球首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重要的煤化工技术之一。通过乙二醇中间产品草酸二甲酯,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酸、乙醇酸、草酰胺等化工产品,具有多项国家专利,均属国内首创。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3家,形成了22万吨乙二醇、8万吨草酸、413万千瓦风电、103万千瓦光伏生产能力。

趁势而为,高点站位谋大局,主动服务全国市场;因时而谋,多点定位促融通,积极服务周边城市。除服务全国市场外,通辽市还从差别化发展找准突破口,在产业配套、功能疏散、资源匹配、要素补充等方面积极主动为周边大城市服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消费供应,积极参与市场分工、产业协作,不断深化多层次区域协作。

抓住新时代东北振兴战略机遇,主动承接东北经济区辐射带动,重点围绕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建设东北制造业配套基地。加强与东北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在发展目标、产业结构、功能定位等方面的沟通与衔接,强化产业、商贸、交通运输以及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全面推进双边、多边和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

加快融入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向北开放桥头堡,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深入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重点项目建设。

拓展与周边区域互动合作,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共建对外开放平台,促进更多资源要素输入、更多优质产品输出,向开放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迈进。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