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第一资源” 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芯”

2021-03-10 15:11:00 来源:本网专稿 

——内蒙古通辽市践行新发展理念系列报道之五


□中国改革报记者于保明

□任阿龙 刘露

“像我这样刚入职的教师,学校通常不会让我当班主任,没想到新城一中能给我这么好的锻炼机会,所以我特别珍惜,铆足了劲儿干好!”内蒙古通辽市新城第一中学历史教师张程程激动地说。

自2016年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专业毕业后,张程程就进入新城一中成为一名历史教师,刚入职便担任了班主任。经过几年的锻炼,现在的她已经成为一名深受学生和家长认可的优秀班主任。

在新城一中,像张程程这样的案例并非少数。新城一中校长董淑琴说:“这些人才都是经过精挑细选严格把关留下来的,我们是大胆使用、人岗相宜,给年轻人用武之地,还要给他们敢于创新和容错纠错的机会,让他们早日成为岗位上的‘排头兵’。”近年来,得益于通辽市的人才引进政策,新城一中引进中科院、华东师大、北师大等优秀人才74名,其中有38名教师担任班主任。

在通辽市,像新城一中这样从全市人才政策中受益的故事不一而足。近年来,通辽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化人才改革,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关爱、保障机制,扩大人才开放,优化人才环境,保障人才服务,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开放的思维引才聚才、选才育才、用才留才,为建设“人才通辽”创造良好环境,强力打造区域人才高地。

扩大人才开放引进人才

人才是强市之基、发展之本,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近年来,通辽市结合“人才强市”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构建灵活开放的引才机制,制定颁布了《通辽市人才引进工作暂行规定》《通辽市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出台《百名博士研究生引进实施方案》《科技人才培育引进千人计划实施方案》《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暂行办法》《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万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人才公寓管理使用办法》《引进人才服务专窗运行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配套政策,初步形成了“1+N”政策体系。

开展引才工作以来,通辽市畅通人才引进通道,探索开展定向选才活动。作为自治区首家赴区外开展人才引进工作的盟市,率先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等院校举办人才引进双选会,深化了校地合作关系。目前,通辽市委、市政府已与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已连续两年选派在校生到通辽市就业实习,校地合作交流更加密切。

通辽市在继续举办常规高校现场双选会的基础上,积极开辟“网上选才”渠道,构建“线下”和“线上”两个人才引进阵地,常态化在人民网举办网络直播推介会。截至目前,通辽市本级连续在北京、吉林、辽宁三地举办人才引进双选会20余场次,现场接收报名人数累计达到2.6万人,累计刚性引进博硕本高学历、高素质人才1146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90%,带动各旗县市区刚性引进人才2600多名,为打造“人才通辽”添砖加瓦。

2020年,通辽市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突出支撑产业发展目标,继续大力推进招才引智工作,研究制定了《2020年通辽市人才引进工作方案》。以服务“六个通辽”建设为靶向,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特别是对掌握铝精深加工、可降解新材料、储能储热、玉米精加工等方面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和农作物新品系培育、肉牛品种改良、蒙中医药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型人才,通过政策扶持、完善创新创业载体等办法,有重点地吸引各类人才到通辽创新创业。

行而不辍,笃行不怠。目前,通辽市正积极探索机构式、团队式引才模式,计划引进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到通辽市设立研发机构,对全市重点产业发展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具有重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顶尖人才和机构、团队实行一事一议的方式,通过项目资助、创新扶持、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资金扶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构建“招商与引智并举、刚性与柔性并济、部门与旗县市区联动、内部与外部协同”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通过采用顾问指导、短期兼职、“候鸟服务”、专题服务、对口支援等方式,引进一批带成果、带技术、带项目的高层次人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支撑。

优化人才环境培育人才

引才激发发展活力,育才保证发展后劲。在大力推进招才引智工作的同时,通辽市不忘加强人才培育,从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打造技能型产业工人大军、实施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统筹抓好本土人才培养、创造一流的人才政策环境等方面重点发力。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引领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辽市大力实施企业家培育行动,全力支持经过实践检验的本土企业家,积极引进有公认业绩的外来企业家,鼓励企业引进高水平复合型职业经理人,常态化组织企业家赴名校名企开展学习培训和考察活动,培养企业家战略思维、国际视野、创新意识,提升企业家市场开拓、决策管理、资本运作能力,引领企业提质增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辽市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行动,突出需求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支持,加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康养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育力度。扶持内蒙古民族大学煤电铝产业人才培训基地、“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产业基地和通辽市融媒体人才培训基地等载体建设,打造就业创业特色培训基地和特色培训品牌。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落实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关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完善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产业工人劳动创造积极性。着力培育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产业工人,推动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

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通辽市围绕思想政治建设、能力提升、实践锻炼等关键环节制定党政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培训、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措施,推动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为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以党校、行政学院为主渠道,广泛运用线上教育等新型培训手段,抓好针对主要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后备干部的教育工作。实施基层人才培养计划,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人才。

保障人才服务留住人才

人才既要引得进,还要留得住。通辽市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在提升人才安居品质、提供多功能专业服务、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提高各项服务效率,提升配套服务质量,全力为人才做好服务和保障,打造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软环境,为人才安心工作创造良好的外在条件,为留住人才发光发热提供有力保障。

通辽市制定出台了《引进人才服务专窗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并在市就业与人才服务中心设立人才服务“专窗”,将引进人才各项政策待遇落实向“专窗”集成,通过“专窗接待、专线电话、专网服务、专人负责”等工作措施,推进人才服务精细化、专业化,进一步提升了通辽市对人才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下一步,通辽市将进一步改革人才服务模式,建立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网上人才服务大厅,加强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建设,大力发展猎头、人力资源咨询等新兴服务产品和云招聘、云咨询等新型服务业态,推动人才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不折不扣落实好安家补助、生活补贴、人才公寓等各项人才政策优惠待遇,切实做好引进人才跟踪服务工作,显著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目前,35.81万各类人才正在为通辽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才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逐步凸显。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