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促发展必须更多依靠改革创新

2021-03-09 02:45:56 来源:本网专稿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就经济增长、投资、外资、户籍制度改革等答记者问


□ 中国改革报记者 袁琳 付朝欢

□ 实习记者 安宁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做好发展改革工作意义重大。

3月8日,国新办就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胡祖才,秘书长赵辰昕就经济增长、投资、外资、户籍制度改革等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

胡祖才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国家发改委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神,在深入开展“十三五”规划总结评估基础上,起草形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

《纲要草案》共19篇、65章、192节,约7.4万字,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重点阐述发展环境、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是17个方面的战略任务和举措,第三板块是规划实施保障。胡祖才称,总体看,《纲要草案》重点体现“四个突出”——突出体现三个“新”的核心要义,突出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突出统筹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要求,突出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落实的项目支撑。

胡祖才强调,《纲要草案》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对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保障粮食、能源资源和金融安全等作出具体安排。同时,围绕国家所需和人民所盼,共设置20个专栏,提出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为《纲要草案》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提供有力支撑。

GDP增速保持在一定速度是有把握的

GDP历来是最具综合性、也最受大家关注的指标。《纲要草案》将GDP作为主要指标予以保留,同时将指标值设定为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

“这种表述方式在五年规划史上还是首次,实际上是以定性表述为主,隐含定量表述。”胡祖才表示,这是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整体出发,充分把握“十四五”发展趋势和内外部环境,经过慎重论证、反复比选、深入研究做出的一次调整。他从三个维度加以解读——

第一,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反映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所以这次《纲要草案》主要指标表中仍然保留了GDP指标,只不过是指标值的表述做了调整。

第二,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简单以GDP增速论英雄,更不能为了经济增长不顾质量效益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后果;但同时,实现现代化也需要合理增长,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蕴含着未来15年我国GDP增速需要保持在合理区间。

第三,通过多方面衔接测算,GDP增速保持在一定速度是有把握的。考虑到这5年内外部环境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不设定一个具体的量化增速目标,有利于更积极、主动、从容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增强发展的灵活性,为应对不确定性留有空间,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

“相对于5年来说,年度形势较易研判,因此在年度工作中,可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和经济运行状况等,视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年度增长目标。”胡祖才说。

有把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包括GDP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CPI涨幅3%左右等。

宁吉喆表示,这些指标的提出,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疫情对经济轨迹的影响、年度之间平衡衔接,体现了瞻前顾后、区间调控的要求。“可以确信,在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在市场主体的努力下,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是有把握实现的。”

宁吉喆指出,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过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8%;中央对地方一般转移支付增长7.8%;均衡性转移支付等增长10%以上。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名义GDP增速可能较高,流动性要保持合理充裕。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比去年提高200万人,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

“企业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稳住了1.4亿户市场主体,就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宁吉喆表示,继续实施惠企纾困政策。在减税政策方面,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在金融政策方面,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引导银行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对受疫情持续影响的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在降成本方面,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取消港口建设费,将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再降低20%,鼓励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方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

宁吉喆表示,要用好改革政策。“改革既是动力,也是宏观政策的组成部分。稳增长促发展必须更多依靠改革创新这个根本动力。”

宁吉喆强调,要注重需求侧管理。扩大消费必须稳定扩大就业、保持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深入挖掘消费潜力,当前尤其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促进居民消费的工作,还要着力扩大商品消费包括大宗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网络消费、绿色消费。在汽车方面,要开展汽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在住房方面,要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

宁吉喆还谈到,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契机,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培育壮大规模达数万亿元的节能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的目标。

用改革化解风险和挑战

今年的宏观调控如何来平衡经济增长和防范风险的关系?赵辰昕说,“我们既要有底线思维,对预判风险做好预案,又要加强跟踪和研判,相机调控,快速准确科学应对。另外,要坚定不移地改革,用改革来化解风险和挑战。”

赵辰昕介绍,国家发改委今年重点工作要体现五个“着力”。

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在国有经济领域,重点是要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推动已经确定的4批200多户国企混改试点,打造一批新的标杆企业和典型案例。在民营经济领域,重点是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

着力推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落实《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继续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今年要修订和出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持续破除市场准入的各种隐性壁垒。

着力深化重点行业改革。包括电力行业、石油天然气行业、铁路行业等。

着力促进全面绿色转型。重点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加快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条例。

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此外,完善重要民生商品的价格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体系,还要促进养老托育服务的健康发展,改革和完善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务体系。

今年将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还需要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宁吉喆表示,主要从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加大投资补短板、调结构的力度,加快推进“两新一重”建设,促进民间投资更好发展,加强项目储备和资金要素保障五方面着手。

“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为6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亿元,用于集中力量办国家层面的大事、难事、急事,积极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三农’和水利、重大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建设。”宁吉喆说。

同时,今年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规模总体稳定,精准用于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物流、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推动有效投资。

宁吉喆表示,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今年将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拓展5G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建设。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在重大工程方面,及时推进川藏铁路、西宁至成都铁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等交通水利重大项目。

今年将推出第五批重大外资项目

2020年,在国际上跨国投资大幅缩减背景下,中国利用外资逆势增长,全年非金融领域外商直接投资144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5%。“在华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是稳定的,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克服疫情影响,正在稳步推进。”宁吉喆说。

“十四五”时期如何让外资企业放心在华投资?宁吉喆说,2021年,国家发改委将推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落实外商投资法,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巩固制造业放开措施,重点推动服务业有序开放,更广泛地引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商业模式,以高水平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将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

继续扩大鼓励外商投资领域。推动完善有关配套政策,积极引导外商更多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更多投向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更多投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更好地发挥外资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的作用。

着力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目前,已推出四批重大外资项目,总投资额超1100亿美元。今年将推出第五批重大外资项目,给予产业规划、用地、环评、用能等政策支持,继续把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作为重大外资项目支持的主方向。

此外,还要全面实行外资准入后国民待遇。同时,切实加强企业服务监管,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营造更为便利的环境。

民生福祉类指标占比为历次五年规划最高

五年规划既是“国事”,也是“家事”。胡祖才表示,《纲要草案》在主要指标设置上,民生福祉类指标数量最多。20个主要指标中有7个是民生福祉类的、占比超过1/3,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这些指标覆盖了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各民生领域,这充分体现了把改善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

在就业和收入方面,推进更充分更有质量就业、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在教育方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在医疗卫生方面,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在社会保障方面,进一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在养老育幼方面,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

“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纲要草案》回应社会关切,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胡祖才表示,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多措并举扩大养老机构床位供给,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将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由目前的1.8个提高到4.5个,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提高保育保教质量和水平。

继续降低落户门槛,实现“愿落尽落”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和强大国内市场的源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胡祖才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处在60%~70%之间。这个阶段还是一个较快发展的中后期,也是全面转型的关键期,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胡祖才指出,第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前仍有2亿多农业转移人口没有在城市落户,部分已经落户的还存在市民化质量不高问题,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仍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要坚持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一方面,继续降低落户门槛,实现“愿落尽落”。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推动稳定就业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落户。另一方面,推动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一视同仁、应有尽有”。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鼓励地方政府提供更多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提高居住证持有人城镇义务教育、住房保障等服务的实际享有水平,推动非户籍常住人口逐步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同时,要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动“人地钱挂钩”。

第二,优化城镇化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超大城市要推动“瘦身健体”,大中城市要完善功能,县城要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第三,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宜居宜业。推动补齐群众需求强烈的公共交通、停车场、充电桩等短板,加强防洪排涝体系建设,运用数字技术改善城市治理,使城市居民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共同富裕行动纲要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迈出坚实步伐”的目标和“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的要求。对此,胡祖才解读说,这是顶层设计,主要是要明确共同富裕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路径方法和政策措施。这项工作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

“一手要抓顶层设计,一手要推进示范建设。”他表示,《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主要是要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胡祖才表示,在“做大蛋糕”的同时要“切好蛋糕”。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各方面的民生福祉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25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将达2800亿元

“十四五”期间,如何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纲要草案》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要大于7%。

胡祖才表示,按此测算,到2025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将达到37,582亿元,比2020年增加13,156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也会高于“十三五”时期。

据介绍,《纲要草案》中,基础研究被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用专门的节进行阐述,正文当中也首次设置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的指标。《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基础研究经费占比到2025年要达到8%以上。胡祖才说,“这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导向,我们要更加重视基础研究。”

宁吉喆强调,“十四五”期间,包括今年,我国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包括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一步提高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整个研发投入里,企业的研发投入占了70%多,还要进一步增加企业的投入。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努力把区域协调发展推上更高水平

“十四五”时期,国家将如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赵辰昕介绍,国家发改委将努力把区域协调发展推上更高的水平,具体来讲,要推动三个层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

二是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地区要提高政策精细化水平,推动区域内部互促协调,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东北地区,要使全面振兴取得新的突破,加强政策统筹,维护好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安全。中部地区,要加快崛起,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东部地区要加快推进现代化,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来带动产业升级,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三是着力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重点是要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持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在经济和人口等方面的承载能力,支持其他地区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方面的功能,通过这些努力,推动我国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高质量。

谈到媒体关心的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赵辰昕透露,为进一步加强对东北振兴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经国务院同意,在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下,建立了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丛亮担任机制的召集人,相关工作已经开始启动。

构建多元化电力稳定生产格局

赵辰昕介绍,2020年入冬之后,由于经济快速恢复增长,还有大范围寒潮天气叠加影响,我国能源需求特别是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应对难度非常大。

“无论是过去夏季空调负荷的增长,还是去年冬季以来电取暖负荷的增长,都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在不断提升,我们一定要全力满足。”赵辰昕强调,当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也组织相关力量深入研究,统筹考虑能源供应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考虑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包括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样的目标,我们正在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

赵辰昕表示,国家发改委已按照要求分品种制定了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下一步要抓好落实。产的方面,要着力增强能源资源供应保障,构建多元化电力稳定生产格局。供的方面,要着力优化能源资源的配置,统筹推进全国各级电网建设。储的方面,要着力加快补齐能源储备短板,全面加强能源储备能力建设。销的方面,要着力构建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同时要用市场化手段来深化能源需求侧管理。

“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实做好‘十四五’时期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工作。”赵辰昕说。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