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告别“穷苦”站 登上“小康”车

——四川大竹县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盘点
2021-03-05 12:02:04 来源:中国改革报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四川省大竹县委副书记杜权军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位于大竹县的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是对大竹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最高肯定和褒奖。

大竹县月华镇九银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大竹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举全县之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超常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一系列可喜成绩。

大竹县连续两年被四川省委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县,连续三年获得“五个一”帮扶工作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连续七年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成功承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大竹现场,“双靠近三融合”脱贫攻坚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三落实”“队伍带好、脱贫有招”工作推进评赛会等经验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防返贫工作经验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

做强产业 拔掉穷根乐陶陶

“我家种了1.1亩海椒,我在村上的海椒基地上班每天能挣50元,一个月能挣1000元左右,加上土地流转等其他收入,一年能挣1.2万元。”提起年收入,童家镇天星寨村脱贫群众杨启英喜笑颜开。

在高明镇同心村的一片荷塘里,脱贫群众李贵英正在收获莲藕。看着李贵英忙碌的身影,村党支部书记汤继尧说:“她是个聋哑残疾人,外面的工厂老板都不愿意要她。如今,她把两亩土地流转出去,每亩年租金300元,到基地打零工每天可挣80元左右,一年能干4个月左右,可增收约5000元,不仅能照顾到家,还能挣着钱。现在,实现群众稳定增收不再是难事。”

在大竹县,像童家镇、高明镇这样依靠扶贫产业实现增收目标的乡镇还有很多。为巩固脱贫成效、提升后续发展能力,该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持续以种养结合、以短养长模式推动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业主+农户”等方式与贫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全力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致富。

2020年,全县苎麻、糯稻、香椿、白茶、中药材以及特色蔬果等种植面积达71.5万亩。335户易地扶贫搬迁户通过流转土地633.9亩实现收益25.3万元,319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利用土地资源、小额信贷资金等入股企业和专合组织等,实现收益21.12万元。

大竹县还着力优先匹配涉农项目资金,支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创新经营模式,拓宽增收渠道。2020年以来,全县通过电商、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助力电商销售香椿近30万单、土鸡蛋10万余件、优质柑橘150万公斤,实现收入近1亿元。

稳岗就业 持续增收固成果

“现在年龄大了,靠种庄稼赚不了多少钱。把土地流转给专合社,不仅有流转金收,还可以去吊瓜种植基地务工,每天有60元的收入。”说起如今的生活,团坝镇农华村八组脱贫户蒋思喜上眉梢。

喜迁新居

大竹县厚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吊瓜产业基地,利用农华村原村小学100余平方米的闲置房屋,将吊瓜籽脱粒、晾晒、包装等简易工序就地就近完成。“在村里开设‘就业扶贫车间’,政府既为我们解决了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也为我们解决了资金和场地问题。”扶贫车间负责人张厚忠说。

据介绍,自2018年建立吊瓜生产加工车间以来,解决了贫困群众就业难的问题,从事吊瓜施肥、除草、修剪枝条、摘吊瓜、洗吊瓜、运吊瓜、晒吊瓜、选吊瓜籽及包装的从业人员高达1万余人次,务工收入达60万元之多,贫困户人均增收800元。

近年来,大竹县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和贫困群众需求,积极组织优秀创业人才在乡镇、村集中创办分厂或加工车间,引导周边贫困人口从事简易加工或手工制作等业务,将“就业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车间+贫困户”模式,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全县共有“就业扶贫车间”30个,类型涵盖工业型、农旅型、农业型、作坊型等。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着“就业一人、稳定一人”的原则,大竹县通过设立治安协管、场镇管理、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针对年龄大、文化低、技能弱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政策福利”,让其变成“工薪族”。截至目前,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3041个,其中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335个,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85人。

政策保障 改善民生奔小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大竹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坚决兜住民生底线,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一项项民生工程、一桩桩惠民实事,稳稳托起了广大贫困群众的幸福。

今年70岁的中华镇四坪村四组脱贫户付伦田,2014年老伴去世,后来儿子也患重病去世,家里有两个读高中的孙子,一家老小的生活全靠儿媳打零工维持,日子过得格外窘迫。国家实施扶贫政策以来,付伦田家有了帮扶责任人,依靠政策兜底帮扶措施,于2018年年底彻底脱贫,2020年全家纳入低保兜底。

如今,大竹县大部分贫困群众依靠产业、就业和易地扶贫搬迁等帮扶政策摆脱了贫困,但也有少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具备脱贫致富的能力。针对这部分特殊群体,大竹县依托“脱贫政策兜底”进行帮扶,根据每户家庭不同情况,精准施策实行“靶向治疗”,确保达到脱贫标准。2020年,全县新增低保兜底对象346户416人,发放低保金3.315万元。

与此同时,大竹县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无缝连接”资助体系,做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覆盖率达100%。严格按照贫困学生资助申请、审批、公示程序,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26.7万人次,发放补助16,098万元,仅2020年春季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26万余人次、资金607万元;建立社会助学基金6个,基金规模达3000余万元,年受益学生2000余人。

这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为大竹县民生答卷增添了新的厚度与温度。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大竹县将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让贫困群众告别“穷苦”站,登上“小康”车,步入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程一凡 王晓林 本文配图由大竹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