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1+2+3”路径 加快绵阳涪城区农村现代化发展

2021-03-04 18:49:04 来源:本网专稿 

作为绵阳市主城区、中国科技城核心区,涪城区仅有近郊5镇53个行政村,农村区域面积相对较小。面对特殊的地域位置,稀缺的土地资源,乡村振兴的最优路径在何方?

绵阳市涪城区通过开展思想大解放学习讨论,锚定“加快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一目标,以“构建‘1+2+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路径,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一关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速农村现代化发展。

1个发展方向:打造“离尘不离城”的旅游目的地

初春的涪城,阳光明媚,百花齐放。在“千鹤桑田”蚕桑文化农业主题公园的蓝花楹大道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有序进行道路电缆沟渠的挖掘。

“目前千鹤丝语蚕桑文化展示中心、天虹丝绸产品体验中心、文创‘躲’基地、原生态特色餐饮中心等都已建成,进入试营业阶段。”涪城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赵海龙介绍,“今年3月底‘千鹤桑田’蚕桑文化农业主题公园就能全部投入使用,而另外两个主题公园也已完成规划策划方案。”

鉴于城乡交融的自身特质和城市资源富集的巨大优势,涪城区将都市休闲农业作为农业发展主攻方向,制定出“三年三园三步走”规划,统筹推进“千鹤桑田”蚕桑文化、“湖光山色”稻虾亲水湿地、“蔬香绿野”芦笋大健康等三大农业主题公园建设。

都市休闲农业作为城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为此,涪城区在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时,从传统观光向多元复合型转变,致力打造“离尘不离城”的旅游目的地。

青山绿水与花卉蔬果相依、农村发展与生态建设并行,如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涪城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上已经形成。

2个主导产业: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2020年我家的蚕桑收入达到25万多元,生活是越来越好。”杨家镇回龙寺村民王昌义向记者细述着蚕桑为自己家带来的可观收入和生活品质的改变。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蚕桑作为涪城区农业拳头产业,近年来,涪城紧扣市场需求导向,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立足新机制、新技术、新业态,推动蚕桑产业组织化、高效化、多元化发展。据统计,2019年以来,涪城区的茧丝及副产物总产值超过4亿元,使蚕桑产业成为涪城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走进丰谷镇齐心村,芦笋栽培大棚连绵成片,蔚为壮观。大棚内,一株株鲜嫩翠绿的芦笋长势喜人。村民们正沿着田垄忙着采摘,一片繁忙。

“芦笋是多年生植物,采用“绿色、无污染”的生态种植技术,一年能够采摘3到4次,基地现在每亩产量在4000到5000斤左右,收入可达1至2万元。”芦笋基地负责人朱占林告诉记者,“之前,我们主要是订单销售,产品销往韩国、日本、东南亚地区偏多。目前,我们的芦笋开始抢占国内一二线城市市场,需求量很大。”

2020年11月,涪城区组织区域品牌“涪城芦笋”“涪城蚕茧”参加第二十一届绿博会和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其中“涪城蚕茧”荣获十八届农交会最受欢迎农产品奖。

据了解,目前涪城区“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117个,标准化蚕桑基地3.5万亩、优质蔬菜基地16.5万亩、标准化设施芦笋基地0.3万亩、稻渔(藕渔)基地0.3万亩、绿色粮油基地0.3万亩,“涪城芦笋”“涪城蚕茧”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涪城蚕茧”还是绵阳市首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品。

3个支撑: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发展

作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农业种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是直接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在发展现代农业与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涪城区将现代农业种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作为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走进吴家镇三清观村,绿油油的麦苗和金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在春日阳光的衬托下,绘就成一幅秀美的田园画卷,让人陶醉。

“我家播种的小麦种是绵阳一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川麦93号’种子,产量比较高。”村民彭正银正在麦田里给小麦施肥。

据了解,绵阳是四川省唯一整市认定的“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市”(全国仅3个),是国家水稻、小麦、油菜原种基地,全市共有3个国家级制种基地县、1个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有农作物科研育种机构12家,其中商业化育种机构10家。从事种子生产经营的企业45家,其中,涪城食用菌菌种企业1家,占全市25%;蔬菜种子企业13家,占全市65%;大田用种(小麦、油菜)种子企业8家,占全市50%;主要农作物杂交种种子企业3家,占全市8.58%。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种业的同时,涪城区还在现代农业装备和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大力发展乡村现代物流业,解决好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我们设在高水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冻库每日能储存上万吨的农副产品。”绵阳市高水农副产品批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冯林介绍,主要是以储存水果、蔬菜和药材为主。“接下来,我们还将增加库容量,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转运水平。”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涪城区坚持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公园化发展步伐,加大农业主题公园建设,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线路,推动“农科文旅商”五态融合,因地制宜走出了具有涪城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杨海燕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蒋良明)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