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贵州-中国改革报看贵州,贵州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加快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空港新城

2021-03-01 11:16:32 来源: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加快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空港新城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力争在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上、在高水平开放上、在创新驱动引领上实现新突破

□曾平 项毅

走进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昔日满目荒芜的喀斯特群山早已耸立起现代化厂房,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银白色高铁风驰电掣,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一架架飞机昂首冲上蓝天。

作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贵州省“1+8”对外开放创新平台、贵阳贵安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东西两翼”的东线主战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为推动贵阳城市综合实力跃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展现双龙担当、作出双龙贡献。

“十三五”时期是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初创家业、蓬勃发展的五年。其间,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共签约引进重点项目85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8家、中国500强企业4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9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7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60亿元;建成通车道路30条,总长度140公里,完成投资346亿元,基本形成“八横四纵、内外双环”骨架路网体系,基础配套不断完善。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将按照‘一个体系、三个建成’目标要求,围绕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坚定‘一个主导、两大支撑’产业发展定位,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全方位提升为工作主线,确保到2025年建成高质量现代化国家级千亿规模临空经济示范区,建成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空港新城。”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常文松表示。

——在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结合临空经济“圈层+廊带”的发展规律,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明确了“一个主导、两大支撑”的产业发展“路线图”,聚焦发展临空总部经济、航空物流、中高端制造、外向型口岸经济、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业等产业,努力打造高端化、国际化并富有航空指向性和关联度的产业体系。

“一个主导”即航空指向性产业。依托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大力发展航空运输服务、航空物流、航空制造、飞机拆解及再制造产业。目前,航空物流园规划建设面积5000亩,一期产业布局基本完成,先后落地了顺丰、菜鸟等7家知名企业。

“两大支撑”包括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综合服务业。中高端制造业方面,聚焦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医药研发制造、生态特色食品五大产业链,强化宝能汽车等各条产业链龙头项目带动作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着力在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上实现突破,力争到2025年左右,高端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现代综合服务业方面,重点发展临空现代服务业、临空总部经济、临空高端旅游、临空现代商贸和临空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临空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经济区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目前,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总部经济聚集了中国南方航空贵州总部等14家大型企业总部,2020年总产值超过百亿元。

——在高水平开放上实现新突破。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将加密国际航线网络,每年投入2亿元持续强化国际航班补贴。依托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这个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一类航空口岸,加快建设形成完备的“1+4+5”口岸体系,为贵阳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强有力平台支撑。

同时,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机遇,主动融入国家新一轮开放战略,全面强化航空口岸和改貌铁路口岸的有机衔接,有力推动机场货运、口岸综合经济区、航空物流园区和改貌口岸货运物流之间的资源要素流通,高标准抓好外向型经济发展,奋力打造贵阳对外开放窗口新形象。

——在创新驱动引领上实现新突破。立足贵阳市战略发展全局,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将超前布局人工智能、精准医疗、5G应用、传感控制等产业,紧紧围绕现有的大数据领军企业,大力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选择一批创新发展能力强、对产业发展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骨干大数据企业,支持其在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 

[责任编辑:李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