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经营立体种养
贵州天柱县回乡大学生成创业“新农民”
瓮洞镇光明村油茶林下辣椒种植基地
土鸡养殖户熊英在接客户订购电话
□陈光昌
贵州省天柱县大学毕业生在该县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打破传统观念,摆脱思想束缚,不争“铁饭碗”,宁走创业路。他们有的当了村干部,有的当了致富带头人,投身于天柱县“一县一业”的土鸡和油茶、精品水果、中药材、蔬菜等种养殖中去,利用自身文化优势,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成了新时代发展农业产业的“新农民”。
龙康宪:北斗导航,大山养牛无需看牛人
“方圆几十里的大山,牛在哪个位置,龙康宪在手机上看得一清二楚。”天柱县高酿镇人大常委会主席龙春兰对龙康宪“智慧养牛”的做法赞叹不已。
从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毕业的龙康宪,于2017年2月当选向阳村副主任。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下,2018年10月购进30多头本地黄牛,放养在老海村的万亩大山里。2019年3月,龙康宪从30多头本地牛中选出了5头“领头牛”,并为它们安装了定位器。通过北斗导航,“领头牛”带着牛群,钻深山,穿峡谷,呆平地,四处吃草。不管牛群走到哪里,龙康宪都能在手机上查看到牛群的去向,不用担心牛会走失。“导航定位养牛,不用人看管,也不用请人割草,大大降低了养牛成本。”龙康宪说。在这样的养殖方式下,2019年,养牛场出栏黄牛5头,收益3万多元,利益链接贫困户20户,户均分红700元。目前,养牛场正在以每年繁殖近20头牛犊的趋势扩大养殖规模。此外,龙康宪还养兔300多只,养鸭6000多只,种植中药材板蓝根10亩,解决10余人就业。
罗安邦:立体种养,97户村民靠柚园增收
在渡马镇黄劳村的柚子园里,罗安邦从早到晚一直没有闲着。早上,罗安邦和村民一起赶着白鹅到柚园里吃草;中午,带着村民给柚子套袋、抹吴茱萸的嫩花芽;傍晚,和村民一起,把牛赶回到圈舍里休憩。柚子园立体种养的模式,让罗安邦带着村民走出了一条以短养长的脱贫致富之路。
“桥坪村副书记罗安邦1998年从天柱卫校毕业,2014年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平时做事很有头脑。”黄劳村村民杨仪刚说。2017年12月,罗安邦带着村民投资120万元,在黄劳村土地坡上种植了130亩凤柚。柚苗从栽植到挂果需要5年的时间。为了实现以短养长,2018年,罗安邦带着15户村民在柚子园种植烤烟,人均收入6000元。2019年,带着30个村民在柚子园栽辣椒,人均增收5000元。随着柚苗的成长,凤柚园不再适合种植烤烟和辣椒等农作物。罗安邦又带着村民在柚园里养殖鹅、鸡、牛,它们不仅可以为凤柚除草,还能提供有机肥料。罗安邦种植的凤柚自去年已经开始挂果,今年柚子产量翻了两倍,每株挂果8个左右。凤柚明年就可进入丰产期。
此外,罗安邦还带着村民在柚园里种植吴茱萸20亩,收购价每斤220元,收入也很可观。目前,柚园立体种养殖已解决40多个村民就业,人均年就业增加收入3500多元。利益链接贫困户57户,户均分红700元。
熊英:直播带货,滞销鸡变成抢手货
“我养的2000多只鸡,已经销售了1400多只啦!”“小熊之家”的主人熊英开心地说。
熊英原毕业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毅然选择从贵阳返乡创业当起了“鸡倌”。今年初的疫情让熊英的2000多只土鸡滞销。聪敏的熊英很快参加了县里举办的“致富带头人网红”培训班,并学会了网红直播带货和“云端销售”。这让滞销的土鸡通过电商“飞”到了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市民的餐桌,138元一只的土鸡供不应求。其他养鸡户纷纷仿效,天柱的土鸡从滞销鸡变为抢手货。
“直播带货和云销售是当前最时髦的售货方式,希望天柱所有的种养殖户都学会网络销售。”熊英说,她在网上开设微店、淘宝店,注册天柱山地“马拉鸡”品牌,土鸡屠宰冷藏物流,产品设计包装,都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余杭东西部对口帮扶工作组等的扶持。她愿意和全县的土鸡养殖户一起交流学习,让黔货出山,共同增收致富。
像龙康宪、罗安邦、熊英一样,邦洞街道三团村的杨艳桃2016年从贵州大学毕业后,为了回报家乡,2019年,与弟弟一起投资12万元养兔,年销兔子24,000多只,收入160多万元,并且通过“公司+农户+兔子”的模式,带动200多户村民养兔增收。坌处镇三门塘村村副主任王万章,2009年从西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在福建泉州一家工厂当机械设计制造师。为了带动村民致富,2017年,回乡创业养稻田鱼20亩,利益链接贫困户4户,户均分红2500元;2018年,养猪出栏生猪200头,收入16万多元。示范带动10户村民种植西洋南瓜20亩、辣椒30亩,户均增收1.6万元。白市镇阳山村的龙向海2016年从贵阳城市学院毕业后,2018年,回乡种植茶油850亩,套种辣椒30亩、西瓜30亩。解决就业100多人,人均就业收入3600元。瓮洞镇光明村党总支副书记刘发灯2008年从黑龙江绥化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广东惠州一家涂料公司做PCB油墨技术服务工程师,2015年,回乡养殖龙虾30亩,种植辣椒100亩。带动就业80人,人均就业收入3000元。
当前,天柱县正在大力发展坝区产业和林下经济,实施大学毕业生创业优惠政策,吸引一批又一批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的生力军。(本文配图由金可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