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大动力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同志解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
2021-02-23 01:06:20 来源:本网专稿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付朝欢

春节刚过,农事渐忙。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公布,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2月22日,国新办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请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介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一同出席当日发布会的,还有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兼中央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

中央一号文件是今年“任务书”也是五年“施工图”

“今年的文件既立足当前,突出年度性、时效性,部署好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是管今年的‘任务书’;也兼顾长远,着眼‘十四五’开局,突出战略性、方向性,明确‘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因此它也是管5年的‘施工图’。”唐仁健介绍说,文件包括5个部分26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决不能’,两个‘开好局起好步’,一个‘全面加强’”。

“两个决不能”,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决不能出问题、粮食安全决不能出问题。文件强调设立衔接过渡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明确要求“十四五”各省(区、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两个开好局起好步”,就是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都要开好局起好步。农业现代化方面,文件突出部署解决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现代化方面,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部署一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村消费、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重点工程和行动。

“一个全面加强”,就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对健全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

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以后,“三农”工作重心要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唐仁健强调,今年和“十四五”期间,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摆在首要的位置,继续压实压紧责任,一定要确保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

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描绘了接下来一个时期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大的动力还是改革,但是这个时候怎么改,要求、约束、环境、条件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一定要非常稳慎稳妥,推动一项是一项,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尤其不能出现‘翻烧饼’的问题。”唐仁健对深化农村改革总的要求、主要内容如是解读道。

吴宏耀认为,新发展阶段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仍然要通过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来激发农村资源要素的活力,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的要素支撑。对此,中央一号文件也作出了具体部署,重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其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承包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要巩固并用好确权成果,稳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试点,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同时,要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经营主体,突出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小农户走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今年农村改革还有一项重大任务要收官交账,就是要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性任务。

其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点是“两块地”的改革。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已经在全国104个县市区和3个地级市展开,试点的核心是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这项改革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将按照“深化试点、先立后破、稳慎推进”的要求,在做好调查摸底、确权颁证的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重点围绕宅基地三权分置,推动取得一批实质性试点成果。

吴宏耀强调,严格禁止城里人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等,也不能以各种名义强制农民退出宅基地和强迫农民“上楼”,要确保改革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向前推进。

其三,建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还是要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中央一号文件在强化投入保障机制上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举措。比如,在财政投入上,明确了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等5条措施。在金融支持上,提出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等4项要求。

加快构建种业创新体系,打好种业翻身仗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要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刚刚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对种业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当前,我国种业形势如何?这场翻身仗如何打好?

“总的来讲,我们国家农业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也是可控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张桃林回应说,当前,我们国家农作物,特别是粮食种子能够靠我们自己来解决,我国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猪牛羊等畜禽和部分特色水产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现在畜禽、水产的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达到了75%和85%,“这些都为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的保障和支撑”。

张桃林同时坦言,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我们的种业发展还有不少的不适应性和短板弱项,迫切需要下功夫来解决。

从品种水平看,差距比较明显。大豆、玉米现在的单产水平还不高,耐储的番茄、甜椒等少数专用品种进口比例还比较大,生猪繁殖的效率、饲料转化率和奶牛年产奶量都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0%左右。

从种业自身来看,问题主要表现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包括有些地方土种、还有一些珍稀濒危的种质资源消失风险还在加剧。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特别是在育种的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种业创新的主体企业竞争力不强,存在小、散、低、重等问题。

从时代要求看,需要培育更多的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饲、宜机(适宜机械化)的专业优良品种。目前,世界种业正迎来以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生物育种科技革命,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从而实现种业的跨越式发展。

张桃林表示,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对打好种业翻身仗做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涉及到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种业市场管理,就是整个种业全链条各个环节。具体来讲,种质资源要保起来,自主创新要活起来,种业企业要强起来,要把基地水平提起来,市场环境要优起来。“概括起来,就是要加快构建种业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三大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企业竞争、供种保障和依法治理四种能力。”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