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改革工程”的深圳答卷

2021-02-19 13:05:00 来源:本网专稿 

——深圳市发改委主任郭子平谈优化营商环境改革

□叶仕春 赵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再一次把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近年来,深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谆谆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各项工作部署,围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目标定位,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构建完善政策体系,推进市场主体关切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改革,以先行示范标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近日,深圳市发改委主任郭子平就此作了深入分析。

坚持“服务企业企业至上”核心理念

2020年,面对疫情和国际形势变化的双重冲击,深圳经济增速很快由负转正,全年GDP同比增长3.1%,财政收入增长3.9%;商事主体登记数量不降反升,累计商事主体超过350万户,增长9.3%,创业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民间投资增长14.5%,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4000家,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1.8%,上市公司达323家,位居全国第三,500强企业8家,其中6家是民营企业。这一系列数据充分表明,深圳优良的营商环境,得到了广大市场主体的高度认可,已经成为深圳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和关键支撑。

深圳营商环境改革坚持“服务企业企业至上”核心理念,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市场主体“六大提升”:一是充分落实竞争中性原则,市场主体竞争力大幅提升;二是切实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市场主体活力韧性大幅提升;三是科技赋能智慧政务,市场主体办事创业便利度大幅提升;四是创新普惠金融支持体系,市场主体融资能力大幅提升;五是构建智慧监管新型机制,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大幅提升;六是坚持法治引领规范执法,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障大幅提升。

郭子平表示,全力以赴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已经成为深圳全市上下共同的价值追求。深圳是全国首个法定设立“企业家日”的城市,注重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目前,‌‌深圳已经建立了覆盖‌‌大企业、‌‌创新型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等各类型企业的定制化、精准化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

确保企业的综合营商成本可持续、可承受

企业是营商环境的体验者和享受者,在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深圳是如何通过综合施策,来保证深圳营商环境的吸引力呢?

郭子平介绍,在要素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深圳切实为企业提供多方位支持,充分保障企业获取要素的便利便捷,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企业的综合营商成本可持续、可承受。

空间方面,划定了270平方公里的工业红线,规划建设1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区,实施优质产业空间供给行动,近年来通过整备土地新增了30平方公里的产业空间,逐步推动实现了从“项目等空间”到“空间等项目”。

技术方面,不断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公开交易体系,联交所、创业板、高交会、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技术转换平台集中聚集,为科技成果的交易、转移、转化提供一站式服务。

金融方面,设立担保基金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运用“天使母基金”“四个千亿”“金融方舟”等政策性金融工具,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政策。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深圳微众银行通过智慧化、低成本的融资服务,三年累计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超过3.7万亿元。企业在深圳,比在其他城市更容易得到金融的支持。

人才方面,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引进和评价机制,实施落户补贴、孔雀计划、境外人才税收减免等多层次人才政策,探索开展技术移民,让深圳企业可以得天下英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建立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全国的一面旗帜,如何营造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营商环境?郭子平介绍说,科技企业需要什么,就去谋划什么,通过坚持创新发展、创新驱动,建立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促进企业在深圳实现创新、成长和发展。

基础研究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办好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高等院校,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等,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力度,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成果转化方面,深圳政府在科技创新中充分发挥引导职能和服务角色,建立了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机制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创新平台,推动建设科技成果交易中心。产业配套方面,在‌‌信息产业、‌‌消费电子、智能装备等产业打造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好的‌‌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时针对重点产业链安全问题,出台“链长制”工作方案,精准推进“强链、补链、连链、延链”。科技金融方面,构建了覆盖创新全过程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成立全国首个科技金融联盟,设立国内规模最大的天使投资母基金,100%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孵化发展项目,持续吸引和支持更多初创期科技企业。

这些都促进了世界领先的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创投资本等创新资源在深圳集聚,大量创新成果在深圳落地转化,适应科技创新需求的营商环境体系不断完善。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必须通过法治引领改革,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坚持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郭子平介绍,深圳充分运用特区立法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深圳的创新创业发展得好,很大程度得益于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和创业投资条例等重要立法。

2020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科技创新条例、个人破产条例等破冰之法,在全国首创多项制度,并推出了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作出全面规范。

未来,深圳还将进一步面向新兴产业和前沿领域,在数字经济、细胞基因治疗、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加强立法,通过法治引领创新发展。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深圳营商环境改革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郭子平表示,接下来,深圳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市场主体实际需求,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以促进湾区协同为核心加快与国际规则的对接。围绕深港澳三地在功能对接、要素流动方面的制度性机制性障碍,研究建立全面深度对接的投资贸易规则、互联互通的金融市场、开放共享的数据产权制度、方便快捷的人才流动机制,实施深圳市场准入特别清单制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打造若干与国际规则高度衔接的开放平台。

以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为抓手提升全链条创新能级。深化科研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对接国际科研规则,率先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转化+金融支持+人才支撑”的创新生态链。

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加快构建新型智慧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方式、标准和模式,推进“互联网+监管”和信用监管,结合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加快推动新兴前沿技术领域的立法工作,落实和完善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柔性监管、智慧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

以科技赋能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发挥深圳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加强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运用,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事项标准化建设,提供主动、精准、整体、智能的政务服务。创新各类智能化信息化城市应用场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未来,深圳将继续以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的使命和担当,以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决心,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继续砥砺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更大力度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加快将深圳打造成为全球标杆城市和创新要素聚集的高地。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