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第五届福建省城乡垃圾分类工作研讨会暨2021年两会提案建议会在福州召开

2021-02-04 11:23:02 来源: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黄厚新

改革网福州2月3日讯 2月2日下午,以“构建多元共治体系,助推良性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福建省城乡垃圾分类工作研讨会暨2021年两会提案建议会在福州召开,会议邀请了来自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环保组织、媒体的代表出席研讨会,会议还采用线上直播互动的形式,通过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优秀实践者、全国和地方两会代表委员一起,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为全国两会献言,探讨如何构建社区垃圾分类多元共治体系。福建农林大学原校长省政府顾问郑金贵共青团福建省委常务、青年发展部部长陈文伟福建省政协办公厅驻村干部、古田县黄田镇洋上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才盛福州市人大城环工委陈子庄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李良出席活动。

会前,全国人大代表侯艳梅回顾了在往年两会中关于促进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提案《关于加快垃圾分类后有效处理的建议》和《关于全流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希望大家能围绕“抓好源头分类、全流程管理、全民动员参与、全面覆盖”等关键目标,分享具体做法措施。

零废弃联盟政策主任谢新源直观分析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相关政策出台的具体目标和背景,希望与会环保组织能领会政策要点,把握政策方向,做好实践调研,从而充分发挥环保组织在国家垃圾分类政策中建言献策的作用。他建议学习上海的实效指标优先、街镇排名公示的考评制度,厦门的居民参与台账+入户动员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以及宜昌市土城乡的农村厨余就地处理和有价回收低值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制度,在全国更多地区推广。

多元共治,助力城乡垃圾分类发展

福州市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孙国操分享道,党建引领已列入福州市委市政府《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的首要专项行动,体现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坚定意志和决心,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入推进垃圾分类“三化”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她建议社区要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做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组织引领,做好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做好专业人才和有奉献精神志愿者队伍引领。同时,建议社区要学习鼓楼区军门社区“13335”工作法,重视三社联动,健全社区共治机制。

零废弃村落陈立雯博士协助江西上饶东阳乡政府探索出了垃圾分类多元共治体系,并推动落地,取得成效。她在会上分享了东阳乡的垃圾分类治理思路,建议开展垃圾分类的区县、乡镇和村委应通过领导牵头、部门协调机制,对垃圾分类形成统一认识,并在两条线上同时发力:一是人的动员,乡镇通过村委带动农户干湿分类,就地堆肥开展有机种植,激发内生动力;二是垃圾分类的后勤保障,通过职能部门和环卫企业,确保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常规化运行。此外,还应建立对两条线的日常考核和监管体系,形成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

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阚小冬结合了厦门的“五全工作法”和“七个相结合工作法”以及福州首创的“三端四定”分类模式分享了垃圾分类福建模式,并提到,为助推和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意识,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从“要我分"到“我要分"垃圾分类意识转变的宣传引导入手,早在2009年,就配合省、市垃圾分类主管部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城乡互动,搭建了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相关方聚力合作的平台,让参与者通过爱公益与健康生活的行动,带来试点区域环境的改善。为此,她建议相关垃圾分类主管部门可加大对环保组织的支持力度,推出部分试点采购项目和深度培训项目,从而更大地发挥了环保志愿者们的积极作用。

突破创新,提升厨余垃圾资源化率

银川市市政管理局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王新宁分享了银川市体系化利用家庭厨余、餐馆餐厨和尾菜制作饲料、堆肥、液肥、环保酵素,并用于畜牧养殖、农业、林业,建立厨余垃圾资源化梯级利用模式。他建议各地要大力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专项工作;先易后难,从批发市场、商场、大中专院校等入手推进厨余垃圾回收,分阶段逐步推开,实现厨余垃圾收集处置全覆盖;倡导制作环保酵素就等于参与垃圾分类的理念,引导居民利用家庭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在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的同时,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青岛你我创益社工中心理事长徐进就分布式的厨余处置模式中遇到的“用地难、激励机制倒挂、厨余和绿化垃圾原料不足、厨余分类不纯、成肥农林利用难、缺人才”的问题,她建议:厨余堆肥应列入公益事业,予以规划保障和免费用地;通过建立混合垃圾按照实际清运量收费的制度,分出厨余相当于减量减费,按照所减少的外运垃圾量予以垃圾处理费补贴,激发物业的厨余分类的动力;加大厨余和绿化垃圾分类力度,同时,推行“不分类不收运”,倒逼前端分类保障厨余纯度;建立堆肥产物农用标准,设立堆肥技术指导、市场化检测等服务;培养专职或兼职社区堆肥师,为每个社区开展就地堆肥,列入人社部门职业清单。

福建农林大学原校长、省政府顾问郑金贵分享了科技技术和科学普及助推实现厨余垃圾的源头减量化、高值化的政策建议,他提到,厨余垃圾大都是农副产品,而它们的表皮大部分具有保健功效,植物在逆境的生长环境下,会分泌很多能保护自己的代谢产物,附在表皮上,来抵抗外部环境的侵害,以木薯为例,其表皮上的抗癌物质浓度是果肉的好几倍。为此,他建议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除了要科学研究,更要科学普及,人人都要普及相关知识,多食用表皮,不仅能源头减少厨余垃圾产生,更能帮助人体起到保健作用。同时,要用有限的资金,有限的人力,去做最有效的事,用智慧探索精准的厨余垃圾源头治理模式,这与末端处理成本相比,节约的不止一点点。

优化设计,构建垃圾分类长效机制

上海爱芬环保联合创始人郝利琼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前后的垃圾分类激励机制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主要变化在于大部分区取消了绿色账户机制,取消了对居民的物质激励,但对物业和督导员的部分激励措施得到保留,同时更鼓励第三方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她说,垃圾分类在成为居民义务后,不建议政府直接给居民物质激励;而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硬件改造和持续地居民督导,给社区增加很多工作量,政府可以予以适当支持;同时,完善推行“减量补贴”机制,如物业、居民分出可回收物,不占用末端处置资源,政府可按照实际分出量给予适当补贴,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分类积极性。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钱庆荣分享了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的政策建议,他建议政府要出台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回收指导目录和回收标准,来促进前端分类知识普及,同时,要大力支持院校、科研机构开发低价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要大力支持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产业链条中的传统民营企业,毕竟,这些企业,有丰富的分类回收处置的市场资源配置和经营管理经验,并在民间物资回收处置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

福建一点蓝色环保集团董事长、省环协厦门代表处主任张水龙分享了厦门考评实效指标的政策建议,他提到,垃圾分类第三方考评已在很多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厦门已经建立了市、区两级第三方考评制度。他建议,要完善考评实效指标的科学性和区别性,避免出现重复考评的现象,给基层减轻的工作负担,另外,提升考评队伍的专业性,加强他们发现问题、聚焦问题、提出建议的能力,来保证考评的质量。

福建省决策政务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佑华分享了统计调查在垃圾分类中的应用,通过利用定型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客观、科学地对城市生活垃圾与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结算全过程的监管和评估,同时,对居民分类行为特征、生活垃圾分类基础性、环卫基础设施、项目管理过程、辅助政府监管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让政府的决策更科学化。

现场,参会人员还围绕“加强多元共治、发挥专业环保组织在垃圾分类中的作用”“提升厨余垃圾资源化水平”“建立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三个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分享。针对各地区情况,来自福州、厦门、三明、南平、宁德等地的志愿者提出了自己在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志愿者们与环保专家、讲师团一起共同探讨了应对的解决方案。

本次活动由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支持,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福建师范大学聚合物资源绿色循环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鼓楼区公益社区、建州康养集团、福建小满文化传媒、福建一点蓝色集团、福建省决策政务股份公司参与协办。(黄厚新)


[责任编辑:武艳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