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的陶维良是一位退休老教师,是广西柳州市平山镇11个乡村(社区)无人不尊敬的老校长;68岁的刘现瑞,平山镇的很多农户都欠他一个人情,他是一位不怕农民欠账的农资店老板;63岁的陶源是村民公认的“当过兵、扛过枪”的复员老兵。三位老人都是老党员、老乡贤,是十里八村公认的“老师父”。
“平山镇自古以来民风彪悍,各姓都有家族宗祠,土地、邻里、家族等各种纠纷,就像这里的喀斯特地貌,重峦叠嶂看不到头尾。”1月26日,平山镇党委书记戴福奎感慨万千地说,他们一度被告状、哭诉、上访的村民搞得筋疲力尽,更有一次被村民用牛绳捆住了政府大门,一度进出不得。
“基层治理的核心:村民再小的事,都是政府必须快速解决的大事!”平山镇党委政府班子讨论后决定:请“老师父”出马,让民间纠纷解决在民间。2019年5月10日,平山镇党委政府发起成立了“老师父调处志愿者团队”,三位德高望重的“老师父”自然成了首选。果然,三位“老师父”一出手,各种各样的民间纠纷、征地拆迁、家庭不和全部在半天内解决。
“老师父”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和经验,总结出“平山六大调解处理法”:一是先分后和法,调解互不相让的“爱面子”纠纷;二是外查攻心法,对付性情火爆、油盐不进的当事人,找周边村民取证冷落他,冷静后的当事人自然会耐不住寂寞,接受调解;三是顺意兼容法,针对邻里纠纷、家庭不和等“只为一口气”的小矛盾,分别谈心“家和万事兴,让他一步又何妨”;四是浓情感化法,此法用在调解家庭和族内矛盾屡试不爽;五是法理兼容法,针对土地、山林、道路、户与户、村与村之间的纠纷,以法理、情理、伦理为根本,巧妙运用“老师父”的社会地位,让当事双方握手言和;六是借力化解法,借助政府相关部门和驻村工作人员的权威,刚柔并济。
就这样,仅仅过了一年半时间,“老师父”成功调解各种民间纠纷100多件,如今的平山镇,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和谐。三位“老师父”一致认为,社会经济突飞猛进之时,民间大小纠纷也随之不断产生。为了确保家乡的和谐稳定,需要把村民的小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位“老师父”帮了平山镇党委政府的大忙。如今,平山镇的乡村干部们终于可以集中精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了,他们引导农民整理出万亩“旱改水”农保田,“双高”甘蔗基地建设顺利完成,乡村风貌逐步改善,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出和谐稳定环境,为把绿水青山变成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开启了和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