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倡“就地过年” 多部门解读防疫相关政策

2021-01-28 00:51:05 来源:本网专稿 

□ 就地过年政策是分级分类的,各地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码”

□ 鼓励引导企业以适当方式稳岗留工,依法支付加班工资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付朝欢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今年是首次倡导就地过年,此举会影响春节经济吗?如何保障春节期间重要生活物资供应充足?如何为大家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春节疫情防控有力度又有温度?

1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防疫相关的倡导就地过年政策。

不允许“一刀切”阻断人员出行、返乡

近期,各地陆续出台了鼓励群众就地过年的倡议和相关政策措施。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强调,就地过年政策是分级分类的。中高风险地区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低风险地区倡导大家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行,确需出行也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各地方在政策执行时,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码”,甚至采取“一刀切”方式阻断人员出行、返乡,要给人民群众多些保障、多些便利。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表示,《通知》要求各地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防控的工作需要,制定自己本地的实施细则。他特别提到浙江省和贵州省的政策。“浙江省把农村地区按照红、黄、蓝三个颜色进行区分,并在春节期间进行一些动态调整。贵州省降低返乡的农村户籍人员核酸检测的费用,个人支付30元,政府补贴50元,大大提高了返乡人员配合政府进行疫情防控的积极性。”

如何让选择就地过年的务工人员安心过个好年?赵辰昕强调,春节期间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鼓励引导企业以适当方式稳岗留工,保障就地过年的农民工基本生活和工资休假的权益。春节期间安排工作要依法支付加班工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介绍说,近期,许多地方已经打出了稳岗留工“组合拳”,比如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为过年的务工人员发放稳岗补贴、消费券;安徽、广东等地通过景区免费、组织旅游等丰富假期生活;天津、福建、广西等地为企业发放稳产满产奖励和招工奖补支持企业稳定用工;湖南、甘肃等劳务输出大省还为留守家庭送去过年礼包和温馨陪伴,减少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倡导就地过年,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如何保障?民政部儿童福利司司长郭玉强表示,民政部已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关爱。为让他们过好年,各级民政部门已部署摸底排查、加强分类帮扶指导、简化生活保障金认定程序等工作。

就地过年有利于节后复工复产

春节是我国传统消费旺季。就地过年措施对于传统春节期间的过年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此,赵辰昕表示,就地过年会对长途旅游、交通运输以及住宿餐饮等行业产生一些影响。但同时,也会有一些正向的促进作用。

首先,就地过年一定会有利于疫情防控,这会促进经济持续恢复。很多人选择就地过年,能够大大减少大规模人员流动和聚集,同时节约了返乡、返城和节后找工作时间,有利于节后复工复产。

其次,相关政策会对地方商品消费有促进作用。大量群众选择就地过年,在就地过年人数多的一些城镇,消费需求会有所提升。

同时,有利于保持休闲消费热度。各地下大力气提供丰富多彩的假日文化、周边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的便捷服务,既有利于为就地过年的群众增加过年“温度”,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春节假期消费市场的“热度”。

赵辰昕表示,可以预见,今年春节期间,会涌现出更多定制化、智能化、绿色化、高品质商品,进一步丰富贯通城市农村、涵盖线上线下、到家到店等消费场景和消费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假期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释放更多新型消费潜力,培育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不过,赵辰昕也强调,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只是一些初步分析,近期还将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持续做好节日期间经济运行、社会消费情况的不间断监测、分析和研判,及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多措并举保障春节市场供应

今年春节,为了积极应对疫情,配合疫情管控措施的落实,选择就地过年的民众预计会比较多,将为春节消费带来新的特点,也对做好市场保供提出了新的要求。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表示,春节期间,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形势变化,每周按照组织投放2万~3万吨中央储备肉的节奏,向市场增加供应。部署各地科学预判就地过年的需求规模,因势因时投放地方储备;指导督促大型流通企业把握今年春节消费市场的新变化,加强供需衔接、产销对接、货源调度。针对近期重点防疫保供地区,组织重点保供企业落实货源、随时做好应急调运的准备;指导协调相关地区建立健全就地就近跨区域的联保联控机制。

同时,会同相关部门畅通生活物资运输的“大动脉”和“微循环”;组织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各类餐饮、住宿、商超等生活服务网点“春节不打烊”,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便利线下日常消费;指导电商平台、物流企业配送不断档,满足无接触、少接触的消费需求。

商务部每天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85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量与批发价格进行动态监测,启动36个大中城市春节期间市场供求状况日报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置市场波动等异常情况。

此外,举办全国网上年货节,联动线上线下开展年味浓郁、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鼓励各地方、各企业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以及就地过年的民众,推出年货礼包、留岗红包等多种多样的“送温暖”活动,增强疫情期间老百姓过年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被问及就地过年对生活物资和能源供应产生的影响时,赵辰昕称,“总量上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就地过年会带来区域性需求结构的变化。”

赵辰昕表示,为了做好春节期间保供稳价工作,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准备了多种措施,也召开了一系列视频会议,进行研究、安排和部署。相关部门有的是单个部门组建,有的是跨部门组建,成立多个工作专班,进行监测预警,保障生产供应,做好储备投放。

鼓励提供限时免费电影放映等线上服务

为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更好满足就地过年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通知》明确提出,要增加网络、电视、广播等文化体育节目供应,鼓励提供免费流量,网络视频App限时免费电影放映等线上服务,在做好疫情防控和限量、预约、错峰的前提下,要保障公共空间开放时间和旅游产品供给等。

赵辰昕称,相关部门正在按这些要求做好充分、周密的准备工作,扎实地推进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让就地过年的群众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尽可能体验到家的感觉。

安全有效的疫苗大规模接种,是一个最经济、最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称,疫苗接种工作正有序开展,各地接种人数在不断增加。截至1月26日,我国新冠疫苗已接种2276.7万剂次。

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也是重要的民生关切,春节期间快递能否正常送货到家?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公路局局长汪洋回应说,随着春节日益临近,邮政管理部门和寄递企业积极行动,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以赴做好就地过年的服务保障。中国邮政以及有关快递企业纷纷宣布“春节不打烊”,并且从网络、运力、人员、客服等方面做好保障。

“在国家有倡议、防控有需要、生活有保障的情况下,我们选择就地过年,这是对疫情防控最大的一种支持,选择这种方式,也是共同度过一个更有意义的春节。”赵辰昕说。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