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2021-01-27 13:57:56 来源:本网专稿 

□高虎 张有生

“十四五”时期世界政治经济环境深刻调整,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国内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阶段,能源需求增速、供需结构和生产消费方式都将发生变化。在深刻洞察国际国内能源发展形势、牢牢把握我国能源发展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作出了重要论述和明确指示。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能源供需大势、做好“十四五”时期能源供应保障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要求,是有关方面亟须加强深入研究和系统思考的。《加强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一书对此作了详细、深入的分析,有利于各方更为清醒地认识“十四五”时期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对相关新要求和新挑战也便于做出更为充分的应对准备。

内外部新形势的转变,带来工作环境的新变化,进而对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但制约因素加强使得未来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本书在第四章“‘十四五’时期煤电油气保障供应面临的形势”章节中,首先从分析国内外能源供需总体形势出发,再详细剖析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所面临的各种新变化,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能源保障供应面临的各种新要求,并重点分析了新时期煤电油气供应保障面临的各种新挑战。本章内容着力在“新”上下功夫,因为各种“新”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其中既有因果关系所致,也存在叠加关系的变化,其中既与周期性因素作用有关,也是规律性结果使然,其中既有新时代顺势而为的需要,也存在新形势下被动应对的情况,因而对未来形势的判断会更加复杂。从全书内容总结来看,面对“十四五”时期煤电油气保障供应工作,本书在相关国内外形势变化及供需形势走势上做出了如下几个重大判断:

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外部影响不确定性增大。国际形势的重大转变,深度影响国际能源供需格局变化,进而也对我国能源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书详细分析了国际能源供需格局走势,指出发达国家能源消费基本饱和,甚至开始下降,中印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和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加之油气供应多极化,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能源转型重要力量,传统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塑造的地缘政治格局明显松动,带来全球能源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国能源市场面临的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也明显增多。

国内能源需求步入中低增速发展时期。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也大大影响能源供需格局。本书指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镇化进程放缓,房地产、汽车消费等趋于稳定,加之工业、建筑、交通等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对能源需求的拉动作用将有所降低,“十四五”能源需求增速将总体趋缓。因而“十四五”时期虽然国内能源供应总体呈偏宽松态势,但仍存在区域性、季节性和特殊时段煤电油气供需不平衡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加之国外能源供应存在不确定性,能源保障供应还有很多短板需要补齐,切不可掉以轻心。

能源保障供应由过去“保量”向“保量和保质”并重方向转变。在计划经济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初期,煤电油气普遍短缺,保障供应的核心是满足总量需求。本书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日益增强,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对优质能源供应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煤电油气保供要解决的问题呈现多元化。“十四五”时期能源保障供应不仅要满足“量”的要求,还要同时符合清洁、低碳、高效“质”的发展需要,满足“保量”和“保质”的双重要求,这也意味着对能源保障供应的要求也全面提升。

新增能源需求由化石能源满足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变。长期以来,我国新增的能源需求主要靠增加化石能源供应来满足,通过对煤炭、石油等产供储销各个环节的有效安排,来保障供需衔接。甚至,在供应紧张的状况下,只要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局面总是能得到扭转。本书指出,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改善能源供应结构,是习近平总书记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经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未来还将继续扩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更为重要的是,未来我国新增的能源需求将主要由清洁能源满足,传统化石能源退居次要。但可再生能源电力具有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特点,调度难度大,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消费的季节性峰谷差不断加大,要保障清洁电力、天然气供应,依靠传统的调节手段很难奏效,必须适应清洁能源的特点,统筹“源网荷储”建设运行,补足调峰、储备、输配能力等短板,加快多能互补协调运行等新型能源运行管理体系建设。

能源生产方式从“基地式为主”向“基地式和分布式”并举的方向转变。过去我国的能源建设以大型基地开发为主,能源保障运行也主要围绕能源大基地做文章,大进大出的特征明显。本书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能源发展的各种变化特点,随着清洁能源技术持续进步,能源供需间的界限逐步模糊,综合能源服务蓬勃发展,能源供需一体化的新模式发展明显加快。特别是随着风电、光伏发电逐步平价上网,储能、微电网等技术日趋成熟,靠近用户侧的分布式清洁能源技术快速应用,在“十四五”时期将成为能源供应新的模式,这将对能源系统运行调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终端能源消费中电力的比重将越来越高。从全球范围看,在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及产业、用能结构调整多重驱动下,电力成为近年来全球增速最快的能源品种。本书对“十四五”及未来电气化发展趋势做出了分析,强调随着分布式电力系统在终端领域应用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成为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电气化与智能化加快融合发展,电力将加快对终端用能环节传统能源的替代速度,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也将越来越重要,所占的比重也将明显提升。但电力特点即发即用,储存难度大成本高,高效运行的工作难度加大,对电力运行的要求也明显提高。

未来更多依靠市场的方式来实现平稳运行。随着各类市场交易机构陆续成立,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市场竞争机制日益完善,本书强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新战略重要论述的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进一步加快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步伐,在此背景下,未来保障煤电油气稳定运行的行政手段不断减少,作用空间被逐步压缩,实施效果也有所弱化。要应对未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加强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更多通过价格、交易等市场化调节手段来实现调峰、应急和储备等目标,采用市场化的方式保障运行管理。

加强能源大数据等新型运行管理手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电力系统中波动性电源比重将不断提升,电力天然气峰谷差也呈扩大趋势,能源品种间关联性更大,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也将逐步提升,能源系统面临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对能源运行管理方式方法提出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本书指出,“十四五”时期,能源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步伐将明显加快,能源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将深度融合。对于能源保障供应工作,未来要更多利用大数据平台,强化能源系统大数据分析,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预测预警、储备动用、快速响应等能力,切实提高能源运行保障水平。

要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了较大影响,但影响总体可控,没有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基本面和发展趋势。本书指出,疫情期间我国煤电油气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情形的冲击和考验。未来全球疫情走势尚不明朗,国内疫情也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在未来一段时期,疫情应对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要逐步上升为制度,同时也应积极打造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相适应的煤电油气运保障体系。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