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中国改革报看广西,广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021年,广西要这样干!

2021-01-22 17:38:25 来源:改革网广西 盧慧 陈玲玲

1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南宁开幕。广西壮族自治区代主席蓝天立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进出口总额增长3.5%,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经受住了大战大考。报告提出了广西“十四五”、2021年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赵思华/摄

一、2021年,广西要这样干!


今年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财政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1370万吨。

广西壮族自治区代主席蓝天立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刘康/摄

(一)大力推进产业振兴三年行动

产业是广西最大的短板,工业是最大的弱项,创新能力不足是最大的制约,我们要用最大力气补短板、强弱项、破制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加快推动工业崛起——

推进“双百双新”项目400个以上,新开工百亿项目20个以上。开展新一轮“千企技改”。实施“千企科技创新”工程,推进50项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打好汽车、机械、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重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开展“百亿强企”“千亿跨越”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推进百家单项冠军、百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百家龙头企业“三百培育工程”。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绿色化改造,打造绿色工厂20个以上,加快六大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改。力争三年累计工业投资万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加大财政资金和政府专项债券等投入,三年内每年统筹400亿元支持工业发展。深入开展“桂惠贷”,实施金融7个“千亿工程”。

加快提升服务业——

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升级发展康养、文化、体育、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提速恢复交通运输、仓储物流、文化旅游、会展服务等行业。推动一批大健康和文旅重大项目建设,落实和完善文旅消费政策,打造“一键游广西”智慧旅游平台,力争旅游人数和消费恢复至2019年水平。推进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加快中国一东盟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二期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实施新一轮县域经济提升行动,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县域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推进产城融合,支持一批工业大县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发展“一县一业”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强村,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实施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工作。

参会代表入场前进行点赞。刘康/摄

(二)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们要跑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接力赛”,把“三农”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和安置区管理。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完善推广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保留并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持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乡村风貌提升行动,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粤桂乡村振兴协作,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

深挖农业增长潜力——

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力争三年累计投资万亿元。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250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建设一批现代种业基地、农业科技园区。

深入实施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推广“铁桶计划”等养殖模式,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确保生猪存栏2320万头、出栏2720万头。培育牛羊养殖业新增长点,打造肉牛肉羊、奶水牛全产业链,发展优质牧草种植,力争牛羊出栏380万头(只)区建设。

深入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大力发展水果、茶叶、桑蚕、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升“广西好嘢”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供销合作社升级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快建设国家级林业产业园区、重点林产品加工园区。加快农村产业融合,推动农产品全产业链和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

代表接受记者采访。赵思华/摄

(三)千方百计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开展扩大有效投资三年攻坚行动,滚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新开工高速公路2000公里以上,基本实现乡乡通三级以上公路。力争开工合浦至湛江高铁、南防铁路钦州至防城港段增建二线等项目,推动黄桶至百色等铁路项目早日开工。力争开工建设南宁机场改扩建工程。推进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来宾至桂平2000吨级航道等建设,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都柳江梅林航电枢纽项目前期工作。实现驮英水库及灌区总干渠、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主干渠全线贯通,加快西江干流治理、洋溪水利枢纽、长塘水库等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引领行动。新建5C基站2万座,扩大5G网络设区市、县城和乡镇重点区域覆盖面。开展数据融合应用“百千万工程”,建设南宁智慧轨道交通、北部湾5G智慧港口、西江智慧航运。打造中国一东盟数字全经济产业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住房17万套,续建新建地下管网3000公里以上,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试点,规划建设智慧综a合能源站,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柱2万个。

创新投融资方式,积极争取项目列入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推广和完善PPP模式,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大力开展“三企入桂项目落实、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提升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竣工率。发挥专业平台和机构作用,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精准招商。

(四)千方百计提振城乡消费

办好“广西33消费节”等促销活动,加快恢复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消费。大力打击成品油非法销售。促进汽车、食品、家电、家具家居、石油及其制品类等重点商品消费。推动重点商贸企业拓展网络营销,加快发展“云消费”,规范引导“直播带货”等消费新模式,推进县域农村电商建设。

实施品质提升工程,提高“桂字号”品牌竞争力,推动“桂品出乡”。培有百亿级专业市场、品牌连锁企业、大型商贸企业,建设一批物流网项目。健全农村流通体系。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让老百姓买得放心、用得称心、吃得安心游得开心。

(五)千方百计促进外贸外资稳定增长

抓住RCEP签署和中欧投资协定完成谈判的重大机遇,实施“外贸强基础”和“千企开拓”工程,在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工程机械、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培育壮大一批外贸龙头企业。加快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实施百“企入边”行动,开展边境口岸建设大会战,推动龙邦、水口等口岸扩大开放,积极推动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恢复东兴码头等互市点运营,力争边民互市贸易额增长20%以上。加快实现优进优出,提升大宗商品进口供应链金融服务,进一步畅通铁矿砂、铜矿砂、大豆等大宗商品进口,扩大发展铜精矿“保税混矿”试点业务。

实施“加工贸易+”行动计划,推动加工贸易额突破千亿元。加快南宁、崇左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提升发展国家级、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平台,完善外商服务“直通车”协商机制,大力引进外商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

代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谢欣哲/摄

(六)切实加快重大开放平台建设

抓实抓好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个事关发展全局的牵引工程,实施北部湾国际门户港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钦州一北海一防城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50个港航项目,建成防城港赤沙作业区3号泊位等13个项目,实现15万吨级集装箱船通航,拓展国际航线,下大力气降费提效,力争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00万标箱,通道海铁联运班列超过6000列。推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升级发展,实行“云上东博会”全年在线、常态化运行,持续打造高层对话、经济合作、专业交流平台,提高经贸实效,促进投资合作。

加快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完成国家赋予的改革试点任务95%以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创新成果,实现入驻企业总数3.5万家,建成中国一东盟经贸中心。建好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加快中国一东盟金融城、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加快中国一东盟信息港重点项目建设,建成运营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高起点建设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打造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

全力争取和落实国家支持政策,推进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突出开放合作、改革创新、做实产业,加快东兴、凭祥、百色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政府坚持过紧日子,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切实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筹措资金707亿元,实施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实施居民增收行动。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利用公益性岗位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

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防止和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继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双千结对”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施健康广西专项行动和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广西儿童医疗中心、广西公共卫生应急技术中心等建设。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大力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突出抓好幼儿教育和乡村教育。压减的“三公”经费全部用于教育领域补短板。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加快建设南宁教育园区、桂林高校集聚区。实施强师惠师计划,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深化与东盟国家教育交流合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自治区级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职业年金投资运营。普及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应用,实现社保业务全区通办。增加和优化养老托幼服务供给,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行动,加快创建老年人宜居社区。

实施非基本公共服务十大工程。开展殡葬服务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降低刚需和改善型购房成本。实施“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抓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艺术精品创作、展演等工作。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等保护和申遗。实施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重振雄风工程,继续开展体育示范市(县、区)创建行动,加快推进2023年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筹备工作及配套项目建设。

推出一批便民利民“微改革”,优化升级政务服务移动平台,推动更多民生服务事项“掌上办”“跨省办”,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事难事烦心事。

开幕会现场。赵思华/摄

二、“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370万吨,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城镇调查失业率6.8%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11个方面任务的落实:

(一)奋力打造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高地

(二)奋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

(三)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四)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五)加快建设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七)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强区

(八)大力建设文化旅游强区

(九)着力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十)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十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西

三、2021《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六稳”工作

2019年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精准施策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工作: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任务

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强调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五张网”

防控责任网、基层社区网、入口道口防控网、医疗救护网、物资保障网。

“三道防线”

严管边境全线、严控抵边村屯、严查纵深要道。

“十严格”措施

针对不同场景、不同人群,分别制定的“十条”必须严格执行的疫情防控措施。其中,个人防护方面包括科学佩戴口罩、培养良好餐饮习惯、做好家庭清洁卫生、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保持社交安全距离、保持与动物安全距离、减少个人出行、做好个人健康监测、遵守社区网格化管理、遵守疫情防控要求;

农村疫情防控方面包括农村人员个人防护和流动管控、务工返乡及外来人员管控、疫情监测和发热病人诊疗管理、村屯公共场所管控、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农村集市疫情防控、农村市场经营主体监管、农贸市场进口冷链食品管理、落实防控宣传措施、落实组织保障措施;

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方面包括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生产经营者预防消毒责任、落实“四个不得”管理要求、执行冷链食品追溯管理、落实各方疫情防控责任、做好从业人员健康防护、执行“三全”管理制度、做好核酸检测协作配合、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违法行为打击查处;

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方面包括落实责任、就诊管理、落实发热门诊管理、落实住院病人及陪人管理、做好医疗物资保障、落实各项安全保护措施、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落实疫情信息报告制度与保密要求、落实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工作、做好内部员工管理;

商场超市疫情防控方面包括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加强员工健康管理、做好员工个人防护、出入管理和健康监测、做好室内通风换气、加强卫生消毒管理、加强人流客流管理、进口冷链食品管理、做好宣传教育引导、做好应急处理措施;

交通运输疫情防控方面包括健全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属地管理原则、规范公共交通管控、做好通风换气工作、落实卫生防护措施、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发布航班车次动态、执行值班值守制度、落实信息报告制度、开展现场监督检查;

学校疫情防控方面包括压实学校防控主体责任、落实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落实校园防疫管理措施、落实校园应对疫情准备措施、落实校园疫情应急管控要求、落实学校放假及开学规定要求、落实师生员工假期防控引导要求、落实师生员工离校返校防控措施、学校假期值班值守及报告制度、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13个工作专班

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自治区先后成立强化帮扶政策落实和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强化交通物流畅通、强化金融信贷支持、强化就业用工支持、强化物资供应保障、强化外贸外资外企、综合精准施策、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粮食生产和生猪生产、畅通市场消费、基层“三保”、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处置及维护稳定、“六大会战”13个工作专班。

工业稳增长“11条"

2020年1月20日,自治区出台做好一季度全区工业稳增长工作,推动2020年良好开局的11条具体措施:推动重点企业满负荷生产、建立健全三级政府领导服务投产项目(企业)机制、积极拓宽我区汽车企业市场空间、力争燃煤发电企业多发电降低用电用气成本、推动坚果加工企业尽快复产达产、推动木材加工业企业稳定生产、开展停产企业帮扶行动、开展减产企业帮扶行动、加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帮扶指导、大力培育工业企业上规入统、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积极财政政策“28条"

2020年3月20日,自治区出台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提质增效,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28条具体措施,涵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绩效和监督检查等内容。

“六大会战"

为促进经济加快恢复,2020年自治区实施产业达产增产大会战、“五网”项目建设大会战、提振消费大会战、“三企入桂”大会战、稳外贸稳外资大会战、稳企保岗大会战。

“复工贷”

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020年3月,自治区从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合理减免担保条件、主动开展续贷对接、完善还款付息安排、信贷额度优先安排、贷款申请优先审批、贷款资金优先发放、合理调整征信报送安排、优化融担小贷服务、强化保障措施十个方面,突出“到期延、存量续、总量增、利率降”,解决企业短期的资金周转难题。全区各级财政统筹安排10亿元贴息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贷款按照2%的利差进行补贴。

“稳企贷”

2020年6月,自治区进一步完善对企业的金融支持措施,将“复工贷”贴息转换为“稳企贷”贴息,扩大覆盖面,延长财政贴息政策执行期限至2020年10月31日,推动金融支持政策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

“银税互动”

税务、银保监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的活动。

服务业稳增长“10条”

2020年3月2日,自治区出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促进服务业平稳增长的10条措施:开展服务业企业帮扶专项行动、全力推动服务业企业复工经营、稳定扩大居民消费、培育壮大新经济新业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加大金融支持、扎实做好企业减税降费、推动落实企业职工稳岗帮扶政策、积板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加强服务业运行监测调度。

“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广西33消费节”

自治区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科技集团合作,围绕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先后举办“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广西33消费节—冬季新消费系列活动”等活动,进一步推动工业品消费,释放广西消费市场潜力,推动全区消费市场迅速回暖。

“冬游广西”

2017年12月1日我区启动“山水暖你壮乡等你——冬游广西”联合促销活动,每年利用冬季2至3个月的时间开展促销活动,进一步拓展入桂旅游市场。2020年的“冬游广西”促销活动时间从2020年1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面对全国游客出台“景区门票免费或者五折优惠”、“文化旅游演艺、夜游和主题公园项目优惠”、“机票优惠”、“旅游包机(切位)奖励”、“旅游专列(包车厢)奖励”五大优惠政策。

百万职工抗疫情促消费助脱贫活动

2020年6月—11月,自治区总工会、商务厅、扶贫办联合开展百万职工“抗疫情促消费助脱贫”活动,基层工会提前发放逢年过节慰问品,发放时通过广西本地的商业企业购买广西本地生产的产品。同时,额外发放一次性“助推脱贫攻坚特别消费券”,在中国社会扶贫网“广西特色馆”购买我区扶贫产品。

万企帮万村

2015年10月17日,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发起“万企帮万村”行动,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力争用3到5年时间,动员全国1万家以上民营企业参与,帮助1万个以上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

“四大战役”

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自治区发起脱贫攻坚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四大战役”。

“两不愁三保障”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三企入桂”

2020年我区开展“央企入桂”“民企入桂”“湾企入桂”招商引资活动,简称为“三企入桂“活动。其中,央企指由国务院或委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出资人职责,领导班子由中央直接管理或委托中组部、国资委或其他等中央部委(协会)管理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民企即民营企业。湾企指注册登记地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有或民营企业。

“双百双新”

“双百"项目指投资超过百亿、产值超过百亿的重大产业项目,“双新”项目指新产业、新技术项目。

“两新一重”

即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稳投资“10条”

2020年3月8日,自治区出台加快项目建设全力稳投资10条措施:推动投资项目复工强度和返岗率快速提升、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实施广西基础设施补短板“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加快下达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执行进度、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融资专项资金、用好用快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加强投资项目谋划储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强投资项目在线监测调度。

重大项目建设“9条"

2020年2月23日,自治区出台加快全区重大项目建设9条措施:全面加快“五网”建设大会战、大力简化重大项目行政审批手续、实施重大项目入库在线申报和审核、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指标、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大融资贷款支持力度、降低重大项目建设成本、做好在建重大项目复工物资和用工保障、做好重大项目安全生产防控。

“千企技改”

2019年5月,自治区启动实施“千企技改”工程,每年推进1000个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目的是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一批产品技术优势突出、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领先的行业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培育新动能。

"5个50”重大项目

50个“双百”项目、50个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重大产业招商项目、50个新兴产业重大项目、50个轻工产业重大项目、50个产业园区标准厂房项目。

“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

“三百”指突破100项重大技术、创建10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引育100个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二千”指新增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转化1000项重大科技成果。

交通强国建设试点

2019年10月15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的通知》,明确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市)和深圳市作为第一批试点。2020年8月22日,交通运输部同意广西从“推进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多层次国际枢纽、推动国际运输便利化、推进智慧交通发展、提升科技兴安水平”五大方面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

5G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继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

“两会"

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头部企业

指在某个行业中,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具有很深的影响、号召力和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并对该地区、该行业或者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

鲲鹏计算产业生态

基于鲲鹏处理器的基础软硬件设施、行业应用及服务,涵盖从底层硬件、基础软件到上层行业应用的全产业生态链条。

“僵尸企业”

指丧失自我发展能力,必须依赖非市场因素即政府补贴或银行续贷来维持生存的企业。2015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僵尸企业要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

基层“三保”

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3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2020年12月24日,我区南宁市横县、柳州高新区、桂林高新区获批列入国家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明确从2018年1月23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二次创业”

2015年以来,自治区先后出台《广西糖业二次创业总体方案》《广西铝产业二次创业中长期方案》《广西机械工业二次创业实施方案》和《广西冶金产业二次创业实施方案》,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设备更新、模式创新和延伸产业链等,实现糖、铝、机械、冶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新活力、做大做强。

10个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

我区产值超过千亿元的食品、冶金、汽车、有色金属、石化、机械、电子、电力、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等工业产业集群。

6个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我区产值超过千亿元的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等农业产业集群。

改扩建机场4个

2016年12月竣工的柳州机场新航站楼、2018年9月竣工的桂林机场T2航站楼、2019年1月迁建通航的梧州西江机场、2020年8月建成通航的玉林福绵机场。

“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2018年4月,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在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工作要求,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打造广西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南向,以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方位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交通、信息、港口、园区、金融、内陆无水港等方面合作,在面向东盟开放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谋求更大发展。北联,加快畅通连接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的大通道,以北部湾港为陆海交汇门户,把“一带”和“一路”在我国西部地区畅通连接起来,形成开放合作经济带。东融,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快提升做实珠江—西江经济带,主动服务大湾区建设,接受大湾区辐射,对接大湾区市场,承接大湾区产业,借力大湾区发展。西合,联合云南等省份,加强与越南、缅甸、老挝等湄公河流域国家合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的“硬连通”和政策、规则、标准的“软连通”,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开拓新兴市场。

西部陆海新通道

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提出建设自重庆、成都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主通道,以及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等,到2025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基本建成,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标箱,海铁联运集装箱运量达到50万标箱;到2035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建成。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9年9月,国家批复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南宁片区、钦州港片区、崇左片区,总面积119.99平方公里。自由贸易试验区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内,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狭义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出口加工区。广义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

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

201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委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确定推动面向东盟的跨境金融创新、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强化面向东盟的金融市场合作、加强面向东盟的跨境保险合作、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完善、完善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机制、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完善人才引领金融发展机制等九大主要任务。明确到2023年,广西跨境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金融生态环境更加优良、金融监管更加协同高效,与东盟的机构互设、资金互融、货币互兑、监管互动、人员互联和信息互通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立起与全方位开放格局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

中国—东盟信息港

由中国与东盟共同建设,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基地、产业园、城市(区)为产业载体,通过建设通信基础设施、推进信息共享,深化在技术合作、经贸服务和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共同发展互联网经济。按照“一基地、一中心、一主轴、两组团”进行空间布局,重点建设南宁核心基地和钦州副中心,打造桂林—柳州—南宁—钦州—北海—主轴,发展防城港—崇左—百色沿边沿海组团和玉林梧州—贵港—来宾—贺州桂东承接组团。

强首府战略

2019年11月13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突出强工业、强创新、强金融、强枢纽、强开放、强治理,全面提升南宁综合竞争力,把南宁打造成为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

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大学

2018年,教育部批准广西在钦州学院基础上设立北部湾大学,批准广西师范学院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

“三公”经费

指各级预算单位使用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

RCEP

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会后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

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联合复函支持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为我国第十六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战略定位为建设面向东南亚的区域航空枢纽,大力发展现代化临空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绿色生态智慧空港,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和体制机制创新。

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

2019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支持在防城港市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

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2020年3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试验区范围覆盖百色市全域,战略定位是建设成为我国与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稳边安边兴边模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国内国际双循环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5月下旬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纳入其中。

九大产业集群

绿色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汽车、高端金属新材料、精品碳酸钙、高端绿色家居、生物医药、轻工纺织等产业集群。

“7+4"关键产业链

7条重点支柱产业链:汽车、机械、电子信息、高端金属新材料、绿色高端石化、高端绿色家居、生物医药; 

4条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新能源汽车、5G通信设备及应用、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

新计算

指以服务器集群为代表的传统计算产业的升级与扩展,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满足异构计算能力和多元化的算力需求而诞生的软硬件产业体系。

人工智能

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区块链

指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上云用数赋智”

“上云”,指探索推行普惠型的云服务支持政策;“用数”,指在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的融合运用;“赋智”,指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千兆城市

城镇区域基本实现光纤到户,具备向用户提供1000Mbps宽带接入能力。

百兆乡村

实现光纤到村,具备向用户提供100Mbps宽带接入能力。

沿海清洁能源工程

具体包括:北部湾海上风电基地;广西白龙核电1、2号机组、防城港红沙核电5、6号机组;依托沿海煤电堆场及码头建设国家级煤炭储运基地;神华国华广投北海电厂、北海电厂二期、钦州电厂三期等清洁煤电项目;北海LNG接收站二期、三期等天然气项目等。

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

包括大江大河堤防建设与河道整治、流域性控制枢纽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

健康广西

2017年4月26日,自治区提出推进健康广西建设,围绕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五大重点领域,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健康扶贫攻坚、全民健身普及、健康产业发展五大行动,努力让全区人民享有健康服务、拥有健康身体、过上健康生活。

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重点工程

包括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工程、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工程、卫生健康监督执法能力提升工程、开放合作重点工程。

“四个不摘”

脱贫后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乡村建设行动

主要包括县城城镇功能定位和建设、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建设和农村人才建设等五个方面。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指为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而开展的春季、夏季、秋冬季等分时段的污染治理行动,包括工业污染、秸秆焚烧、柴油货车污染、烟花爆竹燃放、城市扬尘等治理。

沃土工程

指通过实施耕地培肥措施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对土、水、肥三个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精培农用土壤肥力,精准调控水、肥,提高耕地土壤基础地力。

河长制湖长制

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湖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林长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总林长,由省级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设立副总林长,由省级负责同志担任,实行分区(片)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立市、县、乡等各级林长。各级林长负责督促指导本责任区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重大问题,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湾长制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逐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为核心,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为主线,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维护海洋生态安全为目标,加快建立健全陆海统筹、河海兼顾、上下联动、协同共治的新模式。

地方税和直接税

地方税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契税等。直接税包括:所得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

“放管服”

“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放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一群三带”

北部湾城市群,南北通道城镇带、西江城镇带、边海联动城镇带。

宜居城市

指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较高,城市综合宜居指数在80以上且没有否定条件的城市。

海绵城市

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智慧城市

指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韧性城市

指当灾害发生的时候,能承受冲击,快速应对、恢复,保持功能正常运行,并通过适应来更好地应对未来灾害风险的城市。

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

指按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等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逐步保障常住人口在子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提质升级“六个一流"工程

即打造一流的旅游产品、一流的旅游服务、一流的旅游品牌、一流的消费环境、一流的文旅体验、一流的康养基地。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

严防疫情从境外输入我国,严防国内疫情重新出现暴发的防控策略。

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加快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四基”水平,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增强全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提升产业链控制力。

“千企科技创新”工程

指组织1000家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强化创新资源配置,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规模以上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壮大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规模以上企业。

“三百培育工程”

支持企业扩量提质实现梯度发展,力争每年新增自治区级单项冠军企业100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自治区级工业龙头企业100家。

绿色工厂

指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是国家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重要支撑单元。

“五网”

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物流网、地下管网。 

“桂惠贷”

2021—2025年,每年统筹全区各级财政资金40亿元,按2个或3个百分点贴息,争取撬动金融机构新投放贷款约2000亿元支持企业发展。

金融7个“千亿工程”

“桂惠贷”融资两千亿、工业全产业链融资一千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一千亿、强首府融资一千亿、供应链融资一千亿、民营小微企业融资一千亿、企业债扩容一千亿。

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养老托育设施、文旅体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县城公共厕所;推进市政交通设施、市政管网设施、配送投递设施、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和县城智慧化改造;完善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冷链物流设施和农贸市场。

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脱贫县、脱贫村在全区扶贫特色产业目录中选择并报自治区审核认定“5”和“3”个产业,集中力量发展,原则上不能变动;自主选择确定“2”和“1”个产业,每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1次。

新一轮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力争2021-2023年总投资6400亿元以上,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改善乡村发展基础条件,增加乡村公共服务资源。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乡村风貌提升行动

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强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分类推动村庄改造建设,优化乡村空间布局,严格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进一步规范农房建设和风貌管控。

“万企兴万村”行动

全国工商联将“万企帮万村”升级为“万企兴万村”,继续动员民营企业投身到乡村振兴当中,反哺三农,履行社会责任,促进自身发展。

优质粮食工程

包括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实施三个子项,促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

耕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

指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或改种非粮作物,违规占用耕地开展非农建设的行为。

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

2019年12月4日农业农村部《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2019年遏制生猪存栏下滑势头;2020年猪肉市场供应基本稳定,年底前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

“铁桶计划”

指对传统养猪场进行“铁桶”式改造,实行封闭管理的生猪复养模式。具体由龙头企业支持和指导中小规模猪场按照“一场一策”改造猪场,完善相关防控措施和管理制度。猪场所需的生产生活物资,统一由龙头企业组建的服务中心采买、消毒、专车配送。

油茶“双千”计划

2018年自治区实施千万亩油茶基地、千亿元油茶产业“双千”计划,到2022年全区油茶种植面积突破1000万亩,到2025年油茶产业综合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

扩大有效投资三年攻坚行动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要素,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政策举措,释放一切可以挖掘的潜力潜能,集中力量,攻坚突破,2021—202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进一步发挥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数据融合应用“百千万工程”

在一百个领域推进一千个场景的一万个应用,强力推进大数据在政府治理、产业发展、大众服务等领域的融合应用。

城市更新工程

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空间结构,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

2020年4月,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指在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交易,通过证券化方式将具有持续、稳定收益的基础设施资产或权益,转化为流动性较强的、可上市交易的标准化、权益型金融产品。

PPP模式

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三企入桂项目落实、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

“三企入桂项目落实”:组织开展签约项目“四率”专项考评工作,健全跟踪问效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多部门联合督办检查,推动签约成果转化落实。“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聚焦全国性重点行业商协会及会员企业,实行“一个重点产业、一名自治区领导、一个区直牵头部门,精准对接重点行业商协会”的推进机制,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

“桂品出乡” 

通过建立品牌信息库、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市场营销体系、培育市场主体、开展产销对接、加强市场监测等措施,推动壮乡优品批量出桂。

中欧投资协定

历经7年35轮谈判后,中欧于2020年12月30日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欧投资协定是有史以来我国与第三国签订的开放水平最高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是一项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协定。协定涉及领域远远超越传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执行的监督与争端解决四大核心内容。

“外贸强基础”和“千企开拓”工程

“外贸强基础”工程:强外贸主体、强外贸基地、强外贸市场三项基础工程;“千企开拓”工程:用3年时间培育、新增进出口生产型企业1000家以上。

“百企入边”行动

用3年时间引进100家企业到边境地区开展加工制造业。

边境口岸建设大会战

指高标准、高起点推动边境口岸基础建设,完善查验设施设备,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完成未验收口岸建设验收,提升边境口岸对外开放和通关便利化水平。

“保税混矿”试点

指海关将入境铜精矿有害元素检验环节后置,允许试点企业在保税状态下进行配比混合,从而得到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混合铜精矿的一项试点业务。

“加工贸易+”行动计划

以加工贸易为核心的集成发展计划,包括“加工贸易+临海产业”“加工贸易+电子信息产业”“加工贸易+跨境电商”“加工贸易+跨境物流”等。

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平台

指围绕外资企业设立、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全流程,以“一专员两清单”、外商服务“直通车”协商机制、自治区重大外资项目库、线上广西外商投资“单一窗口”服务平台等服务机制为依托,线上线下结合、区市两级上下联动、各相关部门横向协作的服务体系。

外商服务“直通车”协商机制

指自治区、设区市两级分别建立由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挂帅,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外资企业问题协商机制,对通过各市“一专员两清单”机制无法协调解决的外商投资企业关注和反映的重大突出问题,通过召开联席协调会议,及时会商协调解决。

“云上东博会”

为顺应展会信息化要求,应对境外客商和展品因疫情不能参展参会的问题,建设运营具备网上展台、云上会议、在线洽谈、网络推广、跨境电商等功能的线上博览会,现已全年在线,常态化运行。

中马“两国双园”

即位于中国广西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和位于马来西亚彭亨州的马中关丹产业园。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将“两国双园”打造成为中马合作旗舰项目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

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

社保惠民工程、健康惠民工程、教育惠民工程、水利惠民工程、安居惠民工程、农补惠民工程、生态惠民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巩固脱贫惠民工程、科技惠民工程。

“双千结对”岗位技能培训

组织区内千家企业与千家培训机构建立结对培训机制,通过职业培训券、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培训补贴政策支持,根据企业和职工实际需求,对职工开展精准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促进稳岗稳就业和产业升级。

产业学院建设行动

深化各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发挥学校和企业双主体作用,构建高效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培养支撑产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打造广西职教新品牌。到2025年,建成40个左右自治区级示范性产业学院。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

2020—2023年,实施10项任务、27条举措、56个重点任务(项目),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切实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备、制度更加健全、标准更加完善、条件更加充足、评价更加科学。

强师惠师计划

开展新一轮的各级各类教师全员培训,实施好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行动

推进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新建居住区按标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到2022年,新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100%,到2025年,“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未达标的,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齐。依托辖区内养老机构以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区所有城市街道至少建成一所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非基本公共服务十大工程

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服务工程、医养结合养老示范工程、城乡社区助餐工程、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工程、重大疾病筛查和治疗工程、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工程、社会化普惠性托育服务工程、产教融合工程、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工程、乡村旅游示范工程。

殡葬服务设施建设三年行动

加快殡仪馆、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建设,到2023年,全区每个设区市和每个县(市)建有1家殡仪馆;每个设区市和每个县(市)至少建成1家公益性公墓;乡镇、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覆盖率明显提高。

“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

采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广播电视从功能业务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从数字网络化向智慧化发展,开发新业态,提供新服务。

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重振雄风工程

全民健身工程:包括完善体育健身组织、建设体育健身设施、丰富体育健身活动,支持体育健身赛事、加强体育健身指导、弘扬体育健身文化等,构建更高水平的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竞技体育重振雄风工程:加强自治区运动队和各级体校建设,培养更多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力争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赛上有更多广西运动员参加并夺得奖牌,在全国运动会等大赛上获得金牌数创造最好成绩并力争实现一届比一届有提升。

体育示范市(县、区)创建行动

重点围绕金民运动健身、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体育旅游开展示范市、示范县(市、区)创建,适时增加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重大赛事方面示范创建内容,推动建设体育强市、县(市、区)。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从2020年4月启动至2022年12月结束,利用三年时间力争实现消除一批重大隐患、形成一批制度成果,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实现事故总量和较大事故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责任编辑:龚成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