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轩
(一)
当你看到《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这本著作或者看到了这篇书评的话,我想告诉你的第一句话是: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你一读的好书。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关系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涉及政府治理方式的改革和行业企业的发展;也与每一位国民的人生规划、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本5章、28节、16万字的书,虽然算不上是大部头专著,但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在网络信息快餐化的今天要下决心读完她也是一件不易的事。为此,我想告诉读者的第二句话是,相对于“碎片化”和难辨别真伪的网络信息或文章来说,读完此书你能体会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这个宏大而具有深远意义的主题,这是一本内容简练、内涵深刻、知识厚重、可信可用的好书。就像是在丰富的宝库中不断汲取能量,而不是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去伪存真、沙里淘金。
是什么样的书才能有如此魅力?根源就在于作者著书的“初心”,在于全书深深根植于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重要论述的坚实基础之上。
该书是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写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发展改革工作》系列丛书之一。
(二)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即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时,“十四五”期间如何通过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速度与质量、目标及措施相协调,如何做到政府治理能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成为时代之问、社会之问、人民之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解开这些问题的“钥匙”就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论述,做好“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并落实到“十四五”时期各项工作之中。
从本书的结构上和内容上都可以看出,全书从不同角度清晰地阐述了“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丰富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效显著”“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时期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基本思路”。显然,这样的谋篇布局对于不同的读者来说,既便于有选择地浏览,也可以全面系统阅读。总体上看,本书逻辑架构清晰、内容充实,全面系统、简明深入地回答了一系列读者关心的问题,是一本权威、及时、通俗、简明、内涵丰富的兼具理论性和工具性的著作。
(三)
阅读这本著作,我深刻感受到书中所蕴含的时代性、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特点,在此略谈几点从书中得到的体会和认识。
时代性。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老百姓由过去的“盼温饱”变为现在的“盼环保”、由过去的“求生存”变为现在的“求生态”。本书紧扣中国资源环境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准确把握中国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形势新矛盾新特征,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
政治性。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所想、所盼、所急,就要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摆在全党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书中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定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的重要理念,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都体现了我们党坚决担负起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政治责任,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归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理论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经典论述、自然辩证法作为其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系统全面地提升了新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阅读本书有助于提升人们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历史脉络和理论创新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论述在当代中国、在21世纪世界的重大发展。
实践性。本书全面而简洁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充分汲取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结合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的基本国情,明确了坚决不能走高投入、高消费的发展老路,而是要走出一条发展与保护双赢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指导性。作为一本由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编著的书,指导性是本书的重要特点。202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由于规划具有自下而上的支撑性和自上而下的指导性,在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国家发改委编著系列丛书就是为了提高相关规划的编制质量,发挥对规划编制的指导作用,本书充分体现了这一作用。在指导性上,一是体现了在编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如何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思想和要求贯穿其中;二是体现了在编制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相关的专项规划时,如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本书的指导性特点还体现在讲清道理、给出原则、教给方法的方式上。如书中的内容有时像是在对话,有时像是在讨论,有时像是在引导,帮助读者从深层次上充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并将其落实到每一个过程和环节。书中提出的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因地制宜”“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统一”等原则,以及提出要大力优化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和绿色服务业,大力推广效率提升、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绿色技术,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生活方式,大力构建市场化、法制化、制度化的政策导向机制,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等很多要求,都具有鲜明的指导性特点。
(四)
通读全文、思考全篇,我对于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有四点认识。
要高度重视观念创新。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观,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观,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历史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然观。
要高度重视体制创新。要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使各级政府、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形成“合力”,同时避免交叉、矛盾、重复的环境管理。从“十四五”规划的编制看,要以改革的精神编制,在面对一系列重大体系的构建和重大制度的调整,规划编制本身如何适应和如何落实的问题,必须通过改革来实现。
要高度重视依法治理。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有法可依,监管部门应坚持依法监管,执法、司法部门应把法律赋予的责任和手段用好用足,以法律的约束力和强制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制度篱笆越扎越紧。
要高度重视科学治理。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有机关联、动态平衡的整体,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须遵循科学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应明确不同阶段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做好时间、时序、时限安排,确保治理工作具有明确的目标、有效的举措、合理的考核、严格的监督。
总之,我认为本书对于帮助读者提高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重要论述的认识水平和提高“十四五”相关规划编制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了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扩大国际视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同时,对于促进公民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和低碳意识也具有积极作用。我再次向读者推荐这本好书。
(作者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