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真情帮扶 托起彝乡致富奔康新希望

2021-01-11 13:23:11 来源:本网专稿 编辑:李艳婷 

“卡莎莎!”“胡书记是我们的贴心人!”彝族群众一句简单的话语,饱含对美姑县井叶特西乡沙马乃拖村第一书记胡明东的感激。

2018年,按照四川省委办公厅《关于精准施策综合帮扶凉山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四川广元朝天区从各行业系统选派14名德才兼备的干部,深入凉山州开展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们奔走卫生、教育、农业等战线上,用激情和汗水诠释了扶贫干部的初心誓言,用智慧和坚韧托起了凉山致富奔康的新希望。

脱贫路上“贴心人”身先士卒解难题

“老表,娃娃这么大了,不能不上学啊,咱可不能让他一辈子只会锄地哩!”在达雷波县拉咪乡中心小学支教的梅江明、雒亚新两位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入户走访,帮助辍学孩子返校读书。为减轻贫困家庭教育负担,他们还联系上海优途公司为学生捐赠价值27万元的新衣、协调成都唯爱义工为困难学生提供爱心资助。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辍学学生陆续返校。

“教育扶贫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我们走访入户对家长进行劝导,就是希望通过教育扶贫,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梅江明看着返校孩子欣慰的说。

而在美姑县依果觉乡采乃坚村,刚刚到村的姚光平就遇到了难题——2018年彝家新寨住房项目因多种原因未实施。为尽快解决问题,姚光平多方协调上级部门、社会力量,解决资金、土地等问题,于2019年3月启动该项目建设,2020年6月完工,为全村76户村民解决了安全住房建设问题,他说,“看着大家脸上的笑容,我就觉得踏实满足!”

由群众身边的“新面孔”变成“老熟人”,到凉山州开展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仅两个月时间,14名干部就通过深入一线走访调查,迅速掌握了村情、户情、民情,成为了当地群众的“贴心人”。

脱贫路上“领路人”产业兴旺奔小康

实现稳定脱贫、逐步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

美姑县典补乡勒觉村驻村工作队员庞勇,利用自己专业特长,根据典补乡实际情况,2019年在勒觉村二组试种茂县青脆李100亩,新建规模养猪场400平方米,帮助7个乡15个村建设食用菌大棚约13万平方米,解决了当地3000余人的就业问题,15个村集体经济因此增收约30万元。

为寻找长效脱贫产业支撑,沙马乃拖村第一书记胡明东多方争取项目资金,2019年成功引进了社会资金200余万元建起了酒厂、养牛场、养马场、养鸡场、腊肉加工厂;2020年又协调资金建起扶贫酒坊二期、酒窖、和西门塔尔牛育肥场,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农投公司建起了标准化的养鸡场。

胡明东介绍,2019年引进项目建成后,酒厂产酒1500多斤,牛场存栏88头,集体养鸡场出栏32000只,当年实现产业收入2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2020年,沙马乃拖村采取酒糟养牛养猪、猪牛粪发酵生虫养鸡、牛尿种草、鸡粪种中药材的绿色产业链更是初见成效。截止目前,全村群众实现增收78万余元,户均增收达6215元。

经过两年的帮扶,朝天区帮扶凉山州的15个村已全面脱贫。两年里,文清洪、王广平、胡明东这支14人的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迎寒冒暑、坚持不懈,在屋檐下、在田埂边、在菜地里,与彝族群众携手并肩拔穷根,写下了脱贫攻坚的动人篇章。(李元禄 鄢怀林)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