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达州高新区:“高新”引领强产业 “软硬”兼施优环境

2021-01-11 13:21:29 来源:中国改革报 编辑:李艳婷 

四川达州高新区已累计入驻企业756家,签约重点项目50个,投资总额547.9亿元。“中国纤谷”和“秦巴智谷”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建设,玄武岩纤维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9个百亿级特色园区加快形成

生机盎然的达州高新区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王进 李凌晨 蒋良明

近年来,四川达州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紧紧围绕达州市“6+3”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坚持“1354”转型发展思路,紧盯高新产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招商形式,谋划发展“4+1”主导产业,构建形成以高性能纤维新材料为特色、电子信息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2+1”产业发展体系,推动高新区步入高质量快速发展轨道。

2020年,达州高新区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达60.0%,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截至目前,达州高新区累计入驻企业756家,其中工业企业246家、规上企业81家,签约重点项目50个,投资总额547.9亿元,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具规模,成为达州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川陕渝接合部的广阔经济腹地。

瞄准发展目标

夯实产业发展基石

长田片区

自2019年11月创建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来,达州高新区便锁定目标,力争2023年打造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沿着这一目标,达州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石,砥砺前行,一年多来,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着眼“两园区一新城”建设,10,000亩的玄武岩纤维产业园、6000亩的秦巴智谷园区和6平方公里的堰坝总部新城正在逐步实施……耕耘者的足迹历历在目。

依托玄纤研究院和原丝企业,打造全国最大的玄武岩纤维及后制品生产研发基地“中国纤谷”;以瓮福、唯特高为龙头,建成食品级、电子级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依托南国印染生物质纤维、再生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纺织材料,构建形成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全产业链;以玖源化工30吨碳酸二甲酯中间体及下游高分子化工材料、上海快思瑞膨胀微球、中节能反光材料为核心的高分子材料产业园日臻完善。

以华川专用车为突破口,重点发展清洁能源汽车、特种车;以金恒机械、精玖旺重工为基础,引进汽车发动机缸体铸造、汽车底盘等零部件制造企业;以新达泵阀、川鼓集团为中心,深化与四川省机械研究院的院企合作,大力发展高效双吸离心泵、磁悬浮风机等高技术流体机械新产品;引进发展重载码垛机器人、移动机械臂等工业设备制造企业,发展探测识别、智能安防、系统集成等多种控制技术。

抢抓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机遇,谋划布局阳极氧化、电解着色、电源适配器等特色园区,吸引集成芯片、智能终端金属件、LED制品配件等产业链关联企业,实现链条企业群体式入驻园区。

据达州高新区负责人介绍,目前,高新区“中国纤谷”“秦巴智谷”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建设,玄武岩纤维产业园、新能源材料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9个百亿级特色园区加快形成,园区建设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经济总量、城市规模、创新能力成倍提升。

与此同时,达州高新区加快长田、堰坝、阁幺、“双临”等新区开发和城市经营,积极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会展、教育、医疗、康养等现代服务业。兆纪光电LED背光源及TFT-LCD模组生产项目、卡雷亚数控机床生产项目、羽乐畅旺无人机制造项目、达州高新区商业文旅综合体、秦巴电商快递产业园、西部云服务基地暨智慧呼叫中心、清华i-Space达州飞地孵化异地园区、四川秦巴职业学院、阳光熙云湖、蓝润春风屿湖等43个项目加快建设,加速了高新区产城融合进程,夯实了高新区优势产业基础,推进延链集群发展。

紧盯“三类500强”

党建引领促招商引资

物流园区

达州高新区东邻达州市南城片区,北连西城片区及马踏洞片区,西接铁山森林公园,南通高铁、机场,是达州市“主城三区”之一,地理优势明显。近年来尤其是2020年以来,达州高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抢抓高铁站、铁水空联运站场、海关、综合保税区等建设机遇,积极引进各类进出口外贸企业,加大出口企业和产品引进和培育,积极推动“达州造”优势产品走出去,并着手建设一批特色小镇、物流平台和专业市场,推动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开展跨区域产业转移、科技转移,推动大项目、好项目引进来,着力提升口岸集聚、辐射和服务川渝陕内陆地区的能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口岸开放体系。

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机遇,达州高新区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合作,不断增强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产业的链接能力,积极打造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联合研发中心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深度加强与川渝陕接合部其余“六市三区”园区建立协同发展“共同体”,促进联动协同、错位协同、开放协同,推动科技成果向达州转化。

在招商形式方面,达州高新区锐意改革,推陈出新,持续实施“1141”招商攻坚行动,紧盯“三类500强”企业,加强达州资源、区位、交通优势的推介力度。积极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重大活动,推动“达商回引”工程,精准对接目标企业开展专题招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党建引领聚合力,是达州高新区招商引资中最突出最抢眼球的一个亮点。该区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思路,将党旗插到工地上,将专班建在项目上,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持续推动一个个招商项目落地,“招大引强”“做大做强”新格局雏形初现。通过党建引领,无论是签约数量、项目规模,还是投资效率,2020年均创历史新高,为达州高新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厚实基础。

记者注意到,2020年达州高新区新引进投资企业47家、签约项目50个、投资总额547.9亿元,较2019年和2018年全年招引总额分别增长128.2%、265.9%,项目数量和引资总量居达州市第一;签约“三类500强”企业3家,包括浩均集团、中节能、中移在线。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13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100亿元以上特大项目2个,总投资506亿元,占比达91.7%,实现百亿级产业项目“零的突破”。截至目前,50个招商引资项目均已开展落地建设,其中快思瑞膨胀微球、中节能反光材料等22个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建设,占比达44%,16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占比达32%,投资效率创历史之最。

在“十四五”新篇徐徐开启之际,达州高新区将深度实施“双大双强”战略,同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招大强链、引缺建链、育优延链为思路,持续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力争到2025年,培育年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3户、50亿元以上企业8户、10亿元以上企业20户,新培育“四上一新”企业200户,新登记法人企业2000户,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

围绕产城融合

打造高品质“智汇新城”

金龙立交

做强园区产业功能后,达州高新区着力补齐生活短板,围绕达州市“建设双300”目标,坚持“产业+城市”“园区+社区”融合发展理念,通过建设邻里中心、人才公寓、生活超市、银行柜台、电信营业厅、职工食堂、休闲广场等生活配套设施,打造集综合政务、管理咨询、物业管理、金融财务、物流配送于一体的3.0版产业功能区,实现小尺度空间的区域性产城融合,建设“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集中承载地和展示区。

达州高新区以组群式理念策划功能区发展方向和主体定位,加快火烽山、大尖子山、梨树坪、阁幺文旅小镇“两山一湖一镇”城市景区升级,加快长田科创新区、堰坝总部新城、城市康养综合体开发建设,搭建高铁、机场、高速便捷出行网络,切实降低长距离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资源要素集约节约水平,增强城市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提高功能复合率和宜居宜商度。

目前,达州高新区中坝大桥、营达高速L连接线建设步入“快车道”;长田科创城“运动医疗大健康+”综合体建设实现新突破;蓝润、阳光开盘预售,堰坝总部新城一期11个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动工,已入驻总部项目6家;布局建设邻里中心、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10分钟生活圈”“10分钟教育圈”“10分钟康养圈”雏形初现。

除此之外,达州高新区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城市街巷、道路交通、应急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把数字与城市紧密结合,让智能智慧成为常态,构建景区化、景观化、人文化生产生活品质体系,建设“智汇新城”。

创优营商环境

增强高新园区吸引力

轻纺产业园

从1家企业到756家企业,从传统低端到智慧硅谷,从产业园区到高新园区……

连续两年,达州高新区GDP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即便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高新区经济始终保持强劲增势。据统计,2020年1月~11月,达州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和全市1.4个、3.0个、3.6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和10.1个百分点,均位居达州市第一方阵。

近年来,达州高新区以硬实力和软环境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在硬实力方面,达州高新区建成骨干道路60公里、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铁路专线2条,建有体系完善的工业供水厂和废水处理装置;水电气等要素质优价廉、供应充足,工业用水日均供应能力达10万吨,天然气实现“中石化”“中石油”双气源供应,园区及周边现已拥有大型发电企业4家,年装机发电量超过80亿千瓦时。同时,园区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孵化平台23家,总面积超2.5万平方米;与2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合作,拥有各类高端人才1000余人、创新团队50余个。

软实力方面,为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高新区倾力打造高效政务服务和优质营商软环境,更是像磁石般吸引了投资者的脚步。

达州高新区拥有独立运行的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建立企业投资项目“联合审查+容缺审批+先建后验”服务机制,实现“建设手续全程帮办、高效办结”;创新出台支持主导产业发展“3+24条”措施、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等办法,竭力为企业家投资营造一流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

厦门富堡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副总裁黄代长告诉记者:“我们看中的是高新区在交通物流、要素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据了解,厦门富堡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与高新区签订了碳纤维制品项目投资协议,总投资14亿元,主要建设高端自行车、航天器、轨道交通、机器人手臂、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碳纤维制品。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年利税5000万元以上,可解决500人以上的就业岗位。

2020年12月3日签订的由香港铜锣湾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达州高新区商业文旅综合体项目,也是看中了高新区优越的投资环境。该项目总投资266亿元,将李家嘴片区整体开发,打造达州铜锣湾商业中心、高端教育示范基地、现代康养体验园区、中坝岛运动欢乐谷、“韵动达州”城市景观等高端现代城市主体,仅铜锣湾商业中心一个子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可实现年营业收入28亿元。(本文配图由达州高新区提供)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