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五大历史性成就

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年成效
2021-01-06 05:12:15 来源:本网专稿 

1月5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中国改革报记者 高弘杰 摄


□ 中国改革报记者 袁琳

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2021年1月5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5周年。当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5周年取得的成效。

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司长罗国三在会上表示,5年来,沿江11省市和有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和韩正副总理重要批示要求,按照领导小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超46%

5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召开三次座谈会,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谋篇布局,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罗国三介绍,5年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根本变化,长江流域水质和生态环境都发生显著变化。“长江流域优良断面比例从2016年的82.3%提高到2019年的91.7%,2020年1月~11月进一步提升至96.3%,长江流域劣Ⅴ类水质比例从2016年的3.5%下降到2019年的0.6%,2020年首次实现消除劣Ⅴ类水体。”

此外,长江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水收集管网长度比2015年增加20.7%,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比2015年提高60.7%。一大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被关停取缔,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超过8000家。长江岸线整治全面推进,1361座非法码头彻底整改,2441个违法违规项目已清理整治2417个。

“两岸绿色生态廊道逐步形成,沿江城市滨水空间回归群众生活。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生物多样性退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有微笑天使之称的江豚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罗国三说。

谈到历史性成就,罗国三认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15年的42.3%提高到2019年的46.5%,2020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提高到46.6%。新兴产业集群带动作用明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

二是综合运输大通道加速形成。长江干支线高等级航道里程达上万公里,14个港口铁水联运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沿江高铁规划建设有序推进,成都天府机场、贵阳机场改扩建等一批枢纽机场项目加快实施。截至2020年11月,长江经济带铁路、高铁通车里程分别达到4.37万公里、1.54万公里,比2015年分别新增9120公里、7824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37万公里,比2015年新增1.55万公里。

三是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高。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合程度更高,上海洋山港四期建成全球最大规模、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宁波舟山港成为唯一吞吐量超11亿吨的世界第一大港,中欧班列线路开行达30余条。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形成。2016年以来,长江经济带新增8个自贸试验区、24个综合保税区,2019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2万亿美元。

四是绿色发展试点示范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崇明、湖北武汉、重庆广阳岛、江西九江、湖南岳阳结合自身资源和禀赋特点,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浙江丽水、江西抚州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了有益经验。

五是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长江保护法》于2020年12月26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成为我国首部流域法,长江大保护进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

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和公益诉讼的衔接机制初步建立。建立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管理体系,加快完善生态补偿、多元化投入、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等机制,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事实证明,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相互融合促进的。”谈及经验,罗国三说,通过5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从“挖病根、找病因”着手,以问题整改促保护、促发展,倒逼整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把整个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综合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强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

“同时,必须推动改革创新。坚决摒弃以牺牲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方式,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长江经济带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狠抓工作落实,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解决,一项任务接着一项任务推进,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

“5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共抓长江大保护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促进了高质量发展。”罗国三坦言,5年来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需要突破。

加快推进长江保护法治进程

对于本报记者提出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如何发挥作用、推动工作的问题,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组长王善成回应,首先是加强法律规划政策制度建设,强化顶层设计。“法律方面,加快推进长江保护法治进程,推动长江保护法顺利颁布,实现了长江大保护有法可依。规划方面,注重规划引领,构建‘1+N’规划体系,深入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等多个专项规划。”

王善成表示,目前,正在编制《“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政策方面,建立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强化对产业发展、区域开发、岸线利用的分类管控。出台《关于完善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有关政策的指导意见》,有效促进沿江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构建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关系。

其次是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披露了一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同时,深入推进污染防治“4+1”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夯实污染防治基础,通过从源头上加强治理,减少污染存量、控制污染增量,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在综合治理方面,加强山水林田湖草各类生态要素协同联动、协同治理,采取综合措施,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着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在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大力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推动沿江重化工业转型升级。

“我们也注重发挥三峡集团、中节能集团等央企的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骨干主力和主体平台作用,积极推动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长江经济带的支持力度。”王善成说。

谈及绿色发展示范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情况,罗国三表示,试点示范地区结合自身基础和独特优势,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达到了预期目的,也初步形成了一批试点示范的经验做法。

一是“护绿”为本,厚植绿色发展底色。突出规划管控,坚持自然恢复与治理技术创新相结合,整合生态环境治理各方资金,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功能质量,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二是产业“添绿”,推进绿色转型升级。因地制宜腾退旧动能,综合运用市场、法律、政策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调整产业布局,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绿色产业体系。

三是科技“助绿”,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整合科教优势资源,强化“产学研”融合,提升绿色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利用率,形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源。

四是“点绿”成金,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合理挖掘自然要素价值,综合运用政府补偿和市场交易手段,丰富完善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差异化实现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财富。

五是推进“革绿”,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先行先试和改革创新,以破解制约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发力点,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动协作机制,激发生态保护内生动力。

加快推进长江黄金水道系统治理

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苏杰介绍,我们坚持“生态优先、因势利导、疏整结合、建养并重”,持续提升黄金水道功能,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苏杰表示,按照“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的思路,加快推进长江黄金水道系统治理。5年来,先后实施了20余项航道建设工程,一批国家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投产,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三峡升船机建成运行。“目前,南京以下可通航5万吨级海轮、武汉以下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重庆以下可通航3000吨级船舶、宜宾以下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

加强与新技术融合发展,不断提升航道服务保障能力。长江干线数字航道全线贯通,电子航道图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与汉江、赣江的互联互通,航道动态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航道水深达标率、航标正常使用率均达到100%。

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开展绿色航道建设实践。5年来,航道工程的护岸工程绿化率达到80%以上,配套建设生态护岸、生态护滩、人工鱼巢、人工鱼礁等共160余处,补偿性投放鱼类及螺类900多万尾。

“长江航道标准提升的航道条件改善,有力保障了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突破了30亿吨,再创历史新高,较2015年增长了40%。”苏杰说,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进一步系统提升干线航道通航能力,加快构建全流域黄金水道,打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动脉。

长江生态环境面临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尽管长江保护修复成效显著,但长江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据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3年组织拍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了一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2018年和2019年警示片披露的315个问题,目前已整改完成285个。2020年警示片,加大对违反长江十年禁渔等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的暗查、暗访、暗拍力度,披露169个突出问题。同时,我们每月开展全国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形成分析预警、调度通报、督导帮扶相结合的流域环境管理综合督导机制。”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副司长赵世新介绍。

王善成表示,下一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紧盯这些问题和问题成因,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各类问题。

一是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落实。坚持教育培训与广泛宣传相结合,典型示范与案例警示相结合,鼓励奖励和严格惩处相结合,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树牢“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思想意识,畅通责任和压力传导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打牢基础,提升治理能力。坚持标本兼治,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和污染治理“4+1”工程,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推动沿江省市不断巩固提升治理成效,夯实保护修复基础。

三是创新转型,加快绿色发展。推动以化工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化工企业搬改关转,开展技术改造,提升设备和工艺水平。鼓励和支持沿江省市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

四是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执法。认真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推动出台相关配套法规规章。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公益诉讼司法衔接,强化部门间联合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肆意破坏环境、偷排直排、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布案件处理结果,形成有力震慑。

“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规律,科学确定目标,立足当下、常抓不懈,持续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改善,力争早日实现从水质逐步好转的量变到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的质变,真正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王善成说。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