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办“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成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内蒙古自治区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成果以及内蒙古全区科协系统基层组织建设的相关情况。
据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荣昌平介绍,“十三五”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科协的有力指导下,内蒙古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科协履职,从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科技场馆建设、大力发展科普工作队伍、进一步加快“智慧科协”建设步伐四个方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推动自治区公民素质跨越提升。2018年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7.63%,今年预计将达到9%以上。
内蒙古科协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接长手臂、扎根基层”的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做到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与深化改革任务落实、与换届工作、与“三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简称“三长”)配备工作相结合,有效解决了科协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夯实了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组织基础。截至目前,全区新建基层科协组织3432个,其中,苏木乡镇(街道)科协1110个,企业科协314个,高校科协28个,中小学校科协1980个,总体覆盖率超过90%;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有2230名“三长”兼任科协委员、常委、副主席。
内蒙古科协着力构建以实体科技馆为基础,以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中小学科技馆、社区科技馆、数字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为延伸的现代科普场馆服务体系,全区科技场馆增加到84座,实现除市辖区以外的旗县市基本全覆盖;全区科普大篷车增加到118辆;流动科技馆展品增加到46套;农村牧区中学科技馆增加到18座,覆盖国贫和边境旗县。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基地命名工作,着力构建起大联合、大协作的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格局。
内蒙古科协组建起110个、2200多人的科普专家团队,连续3年组织开展覆盖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的“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旗县行”活动;连续5年举办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高校科学营等重点活动。组建起4.3万多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举办社区科普志愿服务、“送科技下乡”志愿服务、应急科普志愿服务等活动。组建起38.6万人的科普信息员队伍,信息员人数排在全国第3位。
内蒙古科协积极运用网络平台资源,构建起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平台、移动客户端APP、科普e站“六位一体”的科普传播体系。开展全国首家蒙汉文数字资源共享与交互管理系统建设,为8省区蒙古族群众提供便捷的科普服务。。开通科普内蒙古服务平台,把科普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建设科普专家咨询服务平台,提供线上咨询、技术对接等服务。在农村、牧区、社区、中小学校大力建设科普e站,把科普知识传播到更广大的基层。打造新媒体宣传矩阵,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科普宣传全覆盖。加强“网上科协”建设,建成12个盟市、96个旗县科协、30个学会、4个事业单位门户网站“四位一体”的科协系统云站群,为科技工作者和公众提供多元、高效、精准的科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