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中国改革报看广西,广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城乡融合发展 促进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2020-12-23 15:40:32 来源:改革网广西 龚成钰

核心提示:围绕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构建促进城乡规划布局、户籍制度、建设用地、产业发展、资本流动、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在南宁市青秀区、横县,柳州市鹿寨县,梧州市长洲区开展试点。


近年来,柳州市鹿寨县秉承敢于人先的改革精神,各项改革试点工作硕果累累,共承担了国家级改革试点9项,自治区级改革试点13项,市级改革试点10项,全国首批、广西唯一的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示范区,寨沙镇实施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大胆探索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地方经验,受国务院通报表扬。同时,依托较好的产业基础,形成了以林木深加工、新材料、机械汽配为主的三大产业集群。

鹿寨县创新的“一核五带六区十二点”城乡融合发展全域改革,堪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又一个“鹿寨模式”:以中心城区为城乡融合发展改革集成核心;因地制宜建立了鹿寨-导江党建引领、寨沙-四排现代农业综合改革、拉沟-黄冕生态旅游融合改革、江口-导江沿江产业发展综合改革、鹿寨-中渡乡村振兴等五个改革示范带;统筹规划了林业科技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棚户区改造及集体三产用地入市改革、农村产权交易改革、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教育综合改革、卫生健康改革等六个试验区;点状布局了窑上村田园综合改革、大村村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大兆村大健康及农商文旅体深度融合改革、石路村党建项目标准化建设、黄坭村党建引领脱贫长效机制、导江绿色建材物流产业综合改革、江口电镀工业产业综合改革、果香四排现代农业、寨沙国家级建制镇建设、五家屯生态旅游、黄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平山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十二个试验点。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目标,以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面形成,城乡普惠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农村产权保护交易制度基本建立,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形成了一个“城镇兴、乡村新”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青秀区是广西首府南宁的核心城区,城市功能完善、教育医疗资源优质、第三产业发达,但青秀区除了发达的城市中心区,还辖有4个镇47个行政村,“城市好,农村差”的问题较为突出。青秀区以创建国家级“田园青秀”综合体为抓手,成立青秀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创新“田园+特色产业”“田园+文化旅游”“田园+现代工业”融合发展模式,培育出“八桂良品”金花茶、“岭南牛”肉牛等农产品品牌,打造了金花小镇、田野牧歌等一批特色项目。推行“公司主导、村民入股”等运营模式,积极引入专业的文创公司对乡村旅游进行统一开发、运营、管理和推广,引导村民以土地经营权、非遗技艺等多种形式入股,建设了古岳非遗文化村、花雨湖、刘圩市民农庄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吸纳周边约800名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在推进城乡一二三产业互补的同时,推行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教师“区管校聘”模式。推动城市公共资源优势向农村覆盖。按照“城乡统筹、强弱搭配”的原则组建9个“1+X”的学区联盟,由1个龙头学校作为学区长学校,统筹学区内的学校管理、科研改革和教育资源,对乡镇学校进行帮扶带动。并按照“机构共融、能力共建、人才共用、服务共享”的模式,让农村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同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编制,使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机制。采取集中连片建工程、片区化供水、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推动农村“污水革命”“厕所革命”,行政村垃圾处理率、公共厕所覆盖率均达100%。

素有“中国茉莉之乡”“世界茉莉花都”的南宁市横县,聚焦“地、钱、人”构建要素保障机制,以“绿色生态”为核心,构建茉莉花标准化种植推广体系,创新乡村振兴“四园共治,美美与共”试点,推进以石井村为代表的茉莉花村镇建设,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为经济发展目标,打造“茉莉花+花茶”、盆栽、食品、旅游、用品、餐饮、药用、体育、康养“1+9”产业集群。以茉莉花全球集散中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茉莉小镇、茉莉极萃园等为载体,搭建平台“聚集群”,推动资金、项目、要素集聚。同时,借力数字经济打造“数字茉莉”平台,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破解茉莉花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如今,横县茉莉花、横县茉莉花茶综合品牌价值达206亿元,蝉联广西最具价值的农产品品牌。茉莉花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作用日益明显,“花在村中、村在花中”的茉莉乡村面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到横县看花海、闻花香、听花曲、品花宴、赶花会。

梧州市长洲区作为全国首批29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对农村集体财务账目实行“组财村管”“村账镇管”,实现集登记、查询、监管于一体的“三资”平台服务管理系统,通过整合资源、规范管理、分类发展,以资源性资产为主的村组发展现代特色产业、以经营性资产为主的村组做大做强物业经济,让城乡要素流动“活起来”、居民口袋“鼓起来”、治理效能“优起来”。今年以来,长洲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到了800多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42元,同比增长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同比增长8%。同时,为有效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加快构建基层治理现代体系。长洲区以作为梧州市首个“街长制”试点县(市、区)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以精细化、集成化管理的思路,不断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集成推出“街长制+民意接待厅+书记在现场”工作模式,推进“美好社区”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高居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2020年1季度~3季度,长洲区群众安全感分别为98.68%、99.22%、99.00%,均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龚成钰)

[责任编辑:龚成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