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中国改革报看广西,广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园区建设 创新运营管理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2020-12-23 15:40:32 来源:改革网广西 龚成钰

核心提示:以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为导向,创新园区运营管理体制机制,集成土地要素、技术创新、数据运用、人才引进、招商引资、薪酬制度等方面改革举措,着力增强园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在贺州市东融新型示范区、来宾市“三江口”港产城新区、玉林市福绵区节能环保产业园开展试点。


贺州市积极探索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集成改革试点,突破长期以来产业梯度转移的固化思维,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科研、孵化、前台在大湾区,生产、转化、后台在贺州的“双飞地”经济模式,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和贺州产业化基地间有效衔接,形成“引资、引智、引技”的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机制。聚焦培育打造“3+6”产业集群,按照“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理念,突破地域限制,构建“外设人才飞地、内建转化基地”的创新创业平台,初步实现从发达地区“引”,到项目育成中心“育”,最后在产业园区内“量产”的新路子。通过创新“双招双引”新模式,先后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德华·莫索尔团队等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军人才到贺州创业,36家龙头企业和一批新经济新业态产业项目落户,引进各类高层次紧缺人才352名。同时,改变传统“签约、选址、供地、建设、生产”的招商模式,成立贺州市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在上海、深圳“引”,在育成中心“育”,在园区实现规模化“生产”,推动深圳、上海、贺州“三地协同”,构建平台、基金、公司“三位一体”的产业东融合作机制,吸引了正威集团、中国通号、万达等9家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落户贺州投资,软视科技、中生·穿越智慧浆云、亿航无人机、天微电子等80多个新经济新业态项目落地贺州,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已然成为投资的新“洼地”。

来宾市“三江口”港产城新区在改革集成试点工作中,厘清市、县两级的权责利,建立“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六个县(市、区)区共同参与”的管理运行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管理、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招商引资,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利益共享、共赢发展”的合作模式,破解了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而产业亟须发展的矛盾。“三江口”新区的开发建设变“筑巢引凤”为“引凤筑巢”,灵活实施“以资源换产业”,推行“龙头平台企业+专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专业招商+专业园区管理运营”的建设开发新模式,形成命运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在不增加政府债务的前提下,加快园区建设发展的科学路径。同时,整合优势资源换优秀企业、优质产业,把“三江口”新区的岸线、矿山、土地等资源以组合方式出让给优质企业,既提高了项目准入门槛,达到“招大商”的目的,又实现了资源利用的优化组合,效率和效益明显提升,使落户新建的产业项目具备全产业链或一条龙的功能。截至目前,三江口节能环保生态产业园、三江口森林工业城、新东运溶剂骨料碳酸钙加工一体化项目等9个重大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80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1300亿元,这些项目,大都是集群式产业项目,集生产、物流于一体,具备现代产业发展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新型园区系统集成开发管理模式的体制机制优势。

玉林市福绵区被誉为“世界裤子之都”。针对传统服装水洗产业因环境污染而处于淘汰边缘的严峻挑战,引进环保龙头企业建设广西第一个专业环保示范园区—玉林(福绵)节能环保产业园,采用治污设施先于工厂建设、第三方高标准集中治污、水电气热统一供给模式,将按照生活污水一级A标准处理后的污水导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二次净化,有效解决了服装水洗产业环境污染瓶颈问题,南流江(福绵段)水质预计2020年将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同时,依托有力环保配套支撑,“延链补链强链”打造服装产业集群,实现从“保产业”到“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吸引了粤港澳等地区大量优质企业纷至沓来,如自带织布、制衣、后整等环节全产业链的谊纺纺织、配套国际知名运动品牌的益晟纺织、配套高端奢侈品服饰的精记拉链等纺织和制衣类企业落户园区。截至目前,累计入园企业达178家,已投产企业124家;进驻的布料批发零售企业达200多家,电商服装企业超30家,总部企业超10家,持续壮大涵盖印染、纺织、制衣、设计、销售、商贸、物流等环节的完整服装产业集群。2020年1月~10月,实现工业总产值95.55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0家。系统集成创新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龚成钰)

[责任编辑:龚成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