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中国改革报看广西,广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基层治理 “五治融合”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2020-12-23 15:40:32 来源:改革网广西 龚成钰

核心提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为抓手,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政务服务、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改革集成,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在北海市海城区、钦州市浦北县、河池市宜州区开展试点。


北海市海城区围绕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系统谋划以党建为引领,集成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网格化管理改革、信息化全科政务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1+4”改革框架,放权赋能,理顺街道管理体制,推进“强街扩权”。以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为着力点,明确街道地位和职能,推进资源权力下沉,大胆赋予街道考核评价、综合指挥等权力。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给付”等10项县级行政权力赋权街道实施,明确街道承担7大类共115项职责事项。将辖区内7个街道、51个社区(村)划分为591个网格,并成立网格党支部339个,实现网格党建全覆盖,建立“一网统筹、事事入格”的全要素网格管理制度,以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突破口,创新多种治理模式,提升群众分享改革红利的幸福感、获得感。目前,海城区已召开“三事”征集会110余场次,设立“三事”征集站(点)80余个,开展入户走访2040人次,收集“三事”2870件,解决2724件,办结率94.91%。为有效破解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存在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健全、老年人服务需求不断增多、社工人员严重不足等问题,打造“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通过实行积分制与“绩效”双重管理,以政府专项资金为主,统筹社会资源,用积分兑换生活物品、志愿服务或绩效奖励等方式,推动形成了互帮互助、友邻睦邻的良好社区生态。

钦州市浦北县突出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以“乡贤回乡建乡治村”为抓手,建立健全“乡贤+”模式,构筑乡村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成立“乡贤理事会”2147个,纳入新乡贤队伍10,862人,为乡村建设捐资捐款达5000多万元。引领创新的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低成本、可复制、全覆盖、可持续”工作经验得到鹿心社书记肯定性批示,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浦北县乡贤助力建设乡村、推动脱贫致富等工作经验。通过“乡贤搭台、以商招商”模式,引导鼓励乡贤“以内引外、以外引外”,推动产业、资金、技术回归,促进信息、文化、人气回流,壮大企业集群。去年以来,吸引新乡贤返乡投资5亿元,建设乡贤与政府共建的产业园3个,解决1.2万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通过“乡贤+车间”模式,鼓励乡贤带资金、带技术和管理经验回家乡二次创业,创办“扶贫车间”43个,吸纳超过5000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通过“乡贤+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共赢模式,带动广大农户“抱团”,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成功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210个,培育一批超万亩规模、超亿元产值的现代特色富硒农业项目。以乡贤治乡为自治的乡村治理体系,让乡村社会更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河池市宜州区基层治理改革集成打造以政治为纲、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智治为辅的“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在城镇社区,由乡镇党委、社区党委与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组织、居民群众共同组建社区大党委,推进“党建+网格化管理”。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以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并单建和联建屯级党支部,共建成屯级党支部1108个、屯级党群理事会2149个,实现全区全覆盖。推行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屯级党群理事会理事长“三合为一”,规范“引、放、议、评”四步工作法,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务管理等主体责任下放给村民群众,引导党员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今年以来,积极开展集体公益事业建设1167项,有效解决了“不能管”“不让管”“不好管”等实际困难,资源力量得到高效协同。同时,开展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公益创投活动,在村屯,发展乡贤参事会,吸引企业家、党政干部、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返乡,参与基层治理。开展示范性老年协会创建活动,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公益活动,充分发挥参谋和顾问作用。深化“N+普法”新模式,在211个村(社区)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点等特色法治阵地,推行“一约四会”制度并实现全覆盖,在党群理事会的强力推动下,村风风气得到明显改善。(龚成钰)

[责任编辑:龚成钰]

相关报道: